戴光强:从卫生厅长到保健大使

时间:2022-08-17 10:11:44

戴光强:从卫生厅长到保健大使

从卫生厅长到保健大使,戴光强的成功转身虽属个案,但他的经历说明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即仕途终点不是人生终点,生活的精彩也可能是在马放南山之时,卸甲归田之后。

戴光强很忙。

10月27日,阳光不错,他的行程如下:早晨8点出发,中午11点左右抵达黄山;下午2点,开始主题演讲;晚饭后,赶回合肥;21点40分,用他的平板手机发出当天的第一条微博;24点之后,熄灯睡觉。

对戴光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一天,每周大约有4天是这样度过。剩下的3天,他也不会坐下来享受宁静的假日时光,不是在省城的社区为老年人开讲座,就是在某个高层论坛宣传保健,或者是在家中奋笔疾书,整理书稿。

近两年,他精神矍铄地出现在各大电视台——安徽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贵州卫视、香港健康卫视及深圳电视台,以各种形式做着健康知识宣讲。其在新浪及腾讯的微博粉丝总数达到51万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连他自己都常常感叹:现在比做厅长时,还要忙。

变老对有些人来说,看起来不算太差,尤其是还有着旺盛的创造力及充沛的精力之时。戴光强经常会忙到凌晨一两点,6点半准时起床。他一向勤奋如斯,热爱学习,喜欢今日事今日毕,并且从不打没有准备的仗。在经历过辉煌的卫生厅厅长生涯后,他现在是全国鼎鼎有名的“最亲民保健大使”——65岁转型成功。

虽然睡眠通常只有6个小时,但是,他不仅没有显示出疲态,反而给人一种激情燃烧的感觉。普通人如我,仅从他的这种忙碌中,就能觉察到这是一位怀揣梦想且勇于践行的老人。他的一句话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我身上,既有理想主义,也有现实主义。”

卫生厅长的理想主义

选择医学做为专业方向,是戴光强高中时的理想。

60年代的上海,不仅是经济上的高地,文化生活也很丰富,旧书店在街角随处可见,看书的人在里面坐上一整天,也不会有人过问。念高二的他是这些二手书店的常客。有一次,在文学类书架上,他看到一本传染病学的书,于是取下来,想送至医学类书架上。他随手翻了翻书,却被书中每一节传染病所配的小故事给吸引住,最后花1角钱将书带回了家。

其中有一则故事,讲了一对小夫妻。妻子得了伤寒住院,2周后,逐渐退烧并有了食欲,但是医院只允许她吃流质食品,爱人悄悄为她买了很多吃食。事实上,伤寒病此时的肠道正在溃疡,不适宜吃太多,否则有肠穿孔的危险。但是医院并没有将原理告诉这对小夫妻,最终导致妻子去世。

戴光强深受触动:“医生的作用实在太大了!如果医院能够将这个常识及时告知,她应该有活的机会。”看完这本书,年轻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第一,当个好医生;第二,把医学知识传播给普通大众。

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先是在基层做了几年通科医生,每天看着各种症状不同的病人,使他对人体的疾病有了广泛而深入的感性认识,随后他进入合肥市一家医院开始选择心血管方向做专科医生。

“做我的病人,是件幸福的事情”。在做医生期间,他的理念是:不管是谁,在医生眼里都是一视同仁。遇到有的病人没钱看病,他会帮忙垫上;有的病人困难到没钱吃饭,他也会掏钱请吃饭。周末,他不去电影院,也不打牌,而是坐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整理他感兴趣的医学材料,或者是将工作中对专业的思考与感悟写成稿件,发表在报纸或杂志上。1982年,他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冠心病猝死的诱因和预示》,这篇文章提出的观点至今无人超越。同年,他被评为“合肥市劳动模范”,整个医院只他一人。后来又获得了“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3年,他被调入合肥市卫生局做副局长。“做官从来不是我的理想,我没想过去当官”。这种别人艳羡的事情对他来说,并不那么美妙。他每天要看名目繁杂的文件,要学习怎样去做管理工作。“当医生时,我哪里知道还有这些文件要看?”他说。

与当医生不同,成为行政官员后,他始终刻意保持自己在经济上的独立与透明,同样也刻意保持与人相处的距离。他到地方上调研,一般会提前打个电话,主要是交代两点:首先,不要惊动其他各部门领导;其次,招待从简,甚至不喝酒。这种低调的做法虽然让接待方感到轻松,但是在官场文化的衬托下,显得不够合群。

10年后,他被调入卫生厅。担任副厅长5年后,升为厅长。在做卫生厅长时,他最关心两件事情:一是医疗卫生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生命的安全与质量。他为此不止一次发火。有一年,合肥市区内14家医院胃镜消毒效果专项调查结果出来,竟然没有一台胃镜镜身、操作旋纽、活检钳消毒全部合格。时任厅长的戴光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采访时,怒斥这些医院:“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十分难过。病人来医院是治病的,结果花了钱,病没有看好,还通过医院传染了一种不能治好的病,甚至影响到生命安全。这些医院就是图财害命!”

第二件事是医疗费用的改革。他主张把药费和大型医疗救治费用降下来,适当提高医疗服务费用,这样,医院收入并不减少,而病人费用减轻。后来,国务院召开关于三项医疗改革的会议,他在会上专门介绍经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下县级医院和城市大医院改革的实践路径,与多年前戴光强提出的理念不谋而合。

然而,改革总会触碰到有些群体的利益,这项改革思路,无疑也引来一些单位和个人的怨言。他一笑而过,只要一想到能为普通百姓提供价格更为合理的医疗服务,这些困难就不值一提,“作为政府官员,我代表的不正是老百姓的利益吗?”

他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不止一次,有人辗转找到戴光强,想请其帮忙调动工作。以厅长的名义,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并非难事。但是在他这里,基本上都遭到委婉拒绝。身为厅长,他对公平公正的执着似乎已经超越了人情世故的羁绊,他对记者说:“如果对某个人多加照顾,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

他很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身份,信奉“名不正则言不顺”。2002年10月,首届中华医学论坛在北京召开,负责人邀请国内外专家做报告。由于安徽在医疗卫生安全质量工作上的出色表现,戴光强成为主办方邀请的9名医学专家之一。第一次邀请,被他拒绝,理由是一个全国性的论坛,他不想以安徽省卫生厅厅长的身份参加。第二次又来邀请,他以教授的名义去了。报告的题目是:《我国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这是他在卫生厅时期的最后一次全国性发言,身份是学者。2003年3月,他被组织上安排到安徽省政协,担任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保健大使的现实主义

“我从不看过去,我只看未来,只看我下面可以做什么。”他的现实主义表现出来,“人在各种时期,都有自己的职责,但是也有自己终生要做的事情。职责跟终身事业,是两个概念。”

进入政协,各种检查、接待、会议、应酬少了一大半,于是,他有时间开始着手实现当年的第二个梦想——向大众传播保健知识。

他第一次正式阐述这种做法的必要性,还是在合肥市卫生局担任领导时期。

1987年,他利用周末时间在办公室撰写了一篇文章《论我国卫生改革的依据、动力及方向》,发表在高端刊物《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在文中,他谈到医疗卫生的改革不仅要有体制机制改革,还要有工作内容的改革。而内容改革的途径,就是要根据我国医学疾病谱及医疗需求的改变,创造新的健康服务模式,例如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的宣传。后来,又发表了一篇论文:《医学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知识服务》,这篇文章,正式将健康教育提升到服务体系之中。1994年,新华社一篇内参地引用了这一观点。

他成了中国首位正式提出“知识服务”概念的人,这两篇稿件初步奠定了医疗保健的学科基础。2003年7月初,到政协履职3个月后,他的第一本18万字的书稿——《中年保健全新指南》初步完成。在这本书中,他构建了保健学科的大致体系:即六个“好”——吃好、喝好、睡好、补好、运动好、心态好。

2005年,他在两家报纸,《合肥晚报》及《当代财富报》开设健康专栏,一个礼拜2篇稿件,为期一年。到2006年,他开始在合肥的企业家论坛、新安百姓讲堂、芜湖的市民大讲堂,进行系列讲座。

他像个马拉松运动员,一边跑,一边持续不断地丰富自己,最后越跑越有力量。2008年正式退休后,与他合作的媒体,已经是全方位立体化——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书籍、讲座。其中,书出了6本,光盘发了12张。直到微博这种新媒体诞生,他开始正式接触微博。

一开始,微博并未引起他的注意,一家出版社为其注册了微博账号,他只是偶尔关注一下。逐渐地,他发现微博里大有文章,便乐在其中,不会打字,就用手写的方式。写着写着,他逐渐适应了微博的语言风格。在他的微博中,经常能看到“亲们”,“哈”,“帮转”,“有木有”等年轻人喜欢使用的字眼。而且,他很注重与博友互动,几乎每个网友的留言他都会回复。这让他的微博,看起来很可亲,没有距离感。

“可亲”只是他微博的亮点之一。利用微博普及健康知识才是他的重点。和一般碎片化的微博不同,他的微博一段时间会重点讲一个知识点,比如,关于喝咖啡的好处,他可能会发4-6条相关知识的微博,关于西红柿的营养,他大概能发10条微博。这样,他的微博就是系统化的内容。

除了知识普及,他还利用微博发起一些与保健有关的活动。

在法国,每年的9月20日,是“国家早餐日”。戴光强也突发奇想,为何不在中国也设立一个早餐日呢?7月2日20点,他了一条《关于建立“国家早餐日”的倡议书》的微博,提议将9月1日定为“国家早餐日”,希望大家能认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此条微博被600多名网友转发评论,理由无一例外,支持设立“国家早餐日”。7月6日10点左右,这份倡议书被发送至国家有关部门官网的部长信箱和网站信箱,随同呈交的还有一份报告函和1000多名支持者名单。

9月1号,有关部门并没有回复。戴光强开始在微博上倡议晒早餐:“我们可以自己创办一个‘草根型’的‘国家早餐日’。”倡议的第一天,就有100多人在微博上晒早餐。

11月3日,气温骤降,68岁的他在微博上了当天奔赴南京,录制江苏卫视《万家灯火》节目的行程,不少网友叮嘱他保重身体。有人不懂他为何要做这些事情,中国的老人,退休后在家含饴弄孙,定期出去旅游,已是幸福生活,况且他也并不缺钱。

答案在这里。戴光强说,“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对健康的推崇,这是一个最具人性化,最时尚的时代命题。我有幸进入到这么一个潮流当中,并且获得认可,我肯定有激情,肯定有动力!”

从卫生厅长到保健大使,戴光强的成功转身虽属个案,但他的经历说明一种可能性的存在:即仕途终点不是人生终点,生活的精彩也可能是在马放南山之时,卸甲归田之后。

上一篇:《图形与证明》知识概要 下一篇: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携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