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拔管困难的紧急处理

时间:2022-08-17 09:50:03

【摘要】 总结一例PICC拔管困难的处理及操作体会。分析拔管困难的原因是患者处于紧张状态,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管收缩和痉挛,引起拔管困难。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引导下拔出导管,操作简单,不容易体内断管,效果好、安全,但费用高,只作为正常拔管出现困难时的一种应急措施。

【关键词】 PICC;拔管;DSA;微导丝;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29-02

留置PICC已发展成为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PICC置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避免了患者因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1]。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以及长期化疗引起静脉相关并发症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同时PICC长期留置也存在很多潜在并发症如:感染、静脉血栓、堵管、拔管困难等。我科2011年12月收治1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PICC置管150天,结束化疗正常拔管时发生拔管困难。后于我院介入导管室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引导下拔出导管。现将拔管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于2011年12月12日以“左乳肿物”收入院,肿物穿刺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需行静脉化疗。于2011年12月22日于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导管为法国美德公司生产的4F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血管为右臂贵要静脉,穿刺点为右肘横纹上1厘米,置管顺利,置入体内44厘米,体外留6厘米,X线摄片提示导管末端位于胸骨前第2-3前肋间。带管期间患者共行6次化疗,于2012年5月20日治疗全部结束,予以拔管。拔管方法:安置患者平卧位,右臂外展与身体成90度角,操作护士常规消毒铺巾,佩戴无菌手套,轻轻旋转导管并缓慢拔管,当导管拔出体外12厘米时,操作护士感觉有阻滞感,让患者休息5分钟后再度拔管,仍觉阻力很大,遂停止拔管。

2 处 理

2.1 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引导下拔管方法

2.1.1 物品准备 无菌包一个、微导丝(0.018″300厘米)、扭转器1件。

2.1.2 人员 PICC治疗小组人员一名,介入科医生一名。

2.1.3 操作方法 安置患者于DSA室治疗床上,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至舒适位,常规消毒铺巾,旋转拧下正压输液接头,在透视下从PICC远端注入2毫升泛影葡胺,确认导管通畅,见PICC导管近心端位于锁骨下静脉内,标记导管位置,在无菌操作下,通过扭转器使微导丝于导管内旋转前进,在DSA下能清晰地看到微导丝的走向和头端摆动前进,微导丝超出PICC导管近心端位置2厘米时停止前进,将PICC导管连同导丝一起缓慢撤出。穿刺点压迫止血,无菌纱布覆盖。

2.1.4 术后观察与处理 穿刺点连续换药三天,每天1次,换药时观察穿刺点无出血,患肢无肿胀,活动无障碍。

3 体 会

3.1 PICC在临床中对于反复或长期需要静脉补液的患者和需要进行多次化疗的肿瘤患者广泛应用,大家对PICC置管的方法及置管期间的维护探讨较多,但目前,我们还未看到统一的PICC拔管操作标准。

3.2 为避免PICC拔管时发生体内断管,操作时应动作轻柔,保持高度警惕。

3.2.1 PICC拔管前,充分做好患者的准备工作,通过喝热饮或在穿刺点上方热敷来扩张血管,缓解血管痉挛[2]。

3.2.2 分散患者注意力,引导患者放松,缓解紧张情绪,以避免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等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血管痉挛或血管收缩的情况[3]。

3.2.3 发生拔管困难时,立即停止操作,不要强行、暴力拔管,以免发生体内断管。

3.2.4 心理护理,发生拔管困难时,需患者中断操作去介入导管室,患者及家属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要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

3.2.5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应用微导丝引导下拔出导管,操作简单,不容易体内断管,效果好、安全,但费用高,只作为正常拔管出现困难的一种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 牛立丽.肿瘤患者行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的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4):651-652.

[2] 陈萍,吴启樱,吴桂梅.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10A):71.

[3] 安素才.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J].中国医指南,2009,7(1):126-127.

上一篇: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的难点及其对策 下一篇: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措施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