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7 09:12:57

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对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单纯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性治疗;联合组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合并症发生比率显著低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尿激酶;胸腔内注射;结核性胸膜炎;常规性治疗;联合治疗;安全性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规进行静脉滴注和口服药物治疗,为更好的提高临床效果,近期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分别进行常规性治疗和联合胸腔内注射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单纯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1.50±2.50)岁;联合组患者4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2.00±2.50)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等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严重药物过敏等情况。

1.2方法 单纯组患者40例,进行常规性治疗,主要是在静脉滴注用药治疗的同时,抽取胸腔液体后,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

联合组患者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在胸腔积液抽吸后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溶入10万IU注入。

1.3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胸部B超或胸部x线检查提示胸水完全吸收或仅肋膈角变钝。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胸部B超或胸部x线检查提示胸水吸收达50%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救/总人数[1]。

1.4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结果

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合并症发生比率显著低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积液常为渗出液.积液中含大量纤维蛋白,积液黏稠,在胸膜腔内停留时间长。易产生蛋白凝块沉积于胸膜,刺激并加重胸膜炎症,促进成纤维细胞黏附、增殖,产生胶原纤维蛋白、黏多糖。促进胸膜纤维化及胸膜肥厚旧,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活动后即感胸闷、胸痛、气促,影响生活质量。尿激酶属第一代溶栓剂.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裂解纤维分隔,从而降低胸膜腔积液的黏稠性,保证胸膜腔积液引流通畅,纤维素不易沉积。预防胸膜增厚粘连和间隔形成嗍,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几率,减少胸膜增厚粘连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后续治疗[2]。

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80例,分别进行常规性治疗和联合胸腔内注射治疗针对结核性胸膜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胸腔内注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用药治疗时间、降低合并症发生比例,有效的缩短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后果发生,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者情况应用和治疗[3]。

参考文献:

[1]邵景韫,戚好文,刘安.胸腔积液中TGFBI、VECF、bFGF、PAIl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2006,35(1):100-101.

[2]丁东,邓群益,张怀岭.胸腔内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包裹性积液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32-34.

[3]夏勇,曹培民,蒋克珉.早期使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在预防结核性胸膜炎粘连、肥厚的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8A(2):133-134.编辑/申磊

上一篇:招远市综合医疗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分析 下一篇:山东某高校学生宿舍桶装饮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