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幼儿轻松学数学

时间:2022-08-17 08:28:04

教幼儿轻松学数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教师要通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怎样引导幼儿学好数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怎样教幼儿轻松学数学。

一、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数学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幼儿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思维特点,而采用重复灌输的教学方法,使幼儿感到枯燥与乏味,大大压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纲要》指出:“游戏不只是教学借助的一种手段,游戏更有它自身的价值,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而且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因此,数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游戏这一手段,将数学知识和游戏巧妙结合,把游戏引入每一节课,以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学数兴趣与能力。

幼儿园的教育游戏丰富多彩,有娱乐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操作游戏、语言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数学教育内容不仅可在数学游戏中进行,还可融入到其它形式的教育游戏活动中。如,在“超市”这一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在“抢椅子”、“玩扑克牌”的娱乐游戏中,幼儿可以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在“高楼大厦”的建构游戏中,幼儿选用积木进行游戏,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又如:在教幼儿学习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时,可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实施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玩“青蛙投篮”的体育游戏来达到对加减运算的认识。首先,准备投篮板,板上贴10以内数的加减算式或1―10各数的图片,准备小球,球上贴有1―10各数或10以内加减算式的图片。然后,让幼儿都戴上青蛙头饰,游戏开始,幼儿在网篮中取一球,听口令以蛙跳动作向前至投篮板,引导幼儿根据手中小球与投篮板的对应数或算式判断投篮。这样的游戏,既能让幼儿学习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又能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幼儿的敏捷性和弹跳力,使幼儿轻轻松松就学会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学数学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幼儿是怎样思维及如何形成数学概念的。研究表明,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依赖于动作和具体事物的特点,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外部动作逐渐内化于头脑中的过程。因此,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式的探索来建构自身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动手操作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上的运用,将有助于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动手操作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运用最多的手段之一。比如:笔者在教幼儿学习5的组成时,把活动设计为“分小鱼”,上课之前笔者为每位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是:每人5条小鱼,一个分类盒,一张记录表。活动开始,笔者出示小鱼和鱼缸,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把5条小鱼分别送到2个鱼缸中,看看有几种分法,要求每一次放到鱼缸中的小鱼要不一样,并把每一次分的结果在记录表中进行记录。笔者宣布开始后,幼儿便高兴地开始分小鱼,他们一边分一边记录,积极性非常高。就这样,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5的组成,他们知道了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这4种分法。同样的,在教幼儿学习自然测量的活动中,幼儿也是通过操作,知道了鱼的长度的不同。

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中,笔者都会为幼儿准备一些可操作的材料,使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和发现就在我们身边的数学奥妙。笔者不是简单地向幼儿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幼儿自发地积极地对身边的物体的数量与形状、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好的开端,幼儿也就能轻松地学习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了。

三、通过展开讨论,引导幼儿学数学

《纲要》指出,数学教育活动要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讨论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讨性的语言活动,是动脑动口的活动,不是被动地听、被动地记。为了探讨问题,需要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并运用语言表述自己的体验、疑问、判断等。可见,讨论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学习数学。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育活动中,不能孤立地运用讨论,讨论应在相应的基础上展开,这个基础就是参与讨论的幼儿具有相关的知识经验、操作体验。比如:在大班“认识圆柱体”数学活动中,笔者就是在幼儿“动手操作,充分感知”这一环节之后,组织讨论,条理归纳的。从幼儿学习特点出发应该是操作探索在前,演示、讲解在后,在分组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集体教学,组织讨论。圆柱体到底长得什么样?笔者让幼儿观察思考,动口说,把在分组活动中分散的、表面的、感性的经验进行整理,条理归纳,引导幼儿发现圆柱体上下都是一样大的两个圆形,侧面一样粗,放倒了能滚动。这样有利于感知经验的升华和认识的深化,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在学习分解组成时,笔者提供“滑道”、“撒珠瓶”、“摇摇瓶”,让幼儿玩“运西瓜”、“撒珠珠”、“摇摇乐”游戏,并记录结果后组织讨论,每个幼儿都有体验,都积极发言。因此,教师在安排操作活动的同时,要善于把握操作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积累有关的体验,再展开讨论。这样能使幼儿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做一名有心的教师,就会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让生活中处处是教育,从而使幼儿轻松学数学。

上一篇:日语的假定表达 下一篇:直面“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