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什么?

时间:2022-08-17 07:33:07

如果市场没起来,不要试图去给它打强心针,需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发展思路。

2009年第一期耶鲁-CCER投资者信心指数调查揭示了市场当前的复杂情绪。机构投资者继续看空,个人投资者继续看好;市场总体心态虽在逐步恢复,但仍然处于熊市且信心不足阶段。

其实,2008年以来见诸媒体最多的一个词语就是“信心”。那么,信心是什么?如何能建立对未来的信心?

人类建立自然科学体系最早的方法就是测量。测量是一切定量科学的基础。而人类行为直到今天还处于前科学状态,即测量的不可能。比如关于“信心”,我们在词典可以查到不下10种解释,但关于什么是一个可测量的信心,则几乎没有任何解释。社会科学的定量化虽然可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建立初步的观测跟踪机制却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判断社会和市场的行为。

从耶鲁CCER投资者信心指数调查一开始,散户和机构在对未来的判断上就有明显区分。简单的说是散户更容易情绪化,即更容易乐观或者悲观,机构的“理性”体现在机构的判断更平缓一些,更能考虑长远一些,所以在很多时候,机构的判断要优于散户。但是,在交易心理方面,机构和散户的差别则并不大,都体现出行为金融学里面描述的那些特征。

根据一年多的持续调查,我们发现投资者信心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投资人自己的预期,虽然每个人的预期有差异,但平均的看,预期则有相当的规律。信心完全是投资人基于对未来的判断,包括经济前景的判断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判断。在这两个基本的判断未改变之前,任何的情绪激动只会带来有限的市场反弹,市场总体心态不会改变,因此市场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坚定市场的信心,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善关于未来的预期。政策的着眼点也只能在于此,因为市场会非常充分地消化政府的政策意图,对于它的好坏,投资人会用买卖股票的方式来评判。对于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讲,最重要的是改变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

信心的易变性其实很好解释。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行为的主动性。当面临危机时相应的市场主体都会行动起来,从而改变经济运行的轨道,这必然引起预期的大变动。比如去年12月份我们的调查中机构和散户对于政府的救市政策都抱有一定期望,导致当月的数据出现大幅回升。上面的说法是乐观的说法,如果社会真是这样运行,那么也不会有传统中国社会朝代的更迭和百姓的苦难了。出现一个体系崩溃的原因一定是这个体系失去了自我纠正和修复的能力。大家喜欢看的明史难道讲的不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吗?

所以,保信心促发展的本质是促发展。市场是一个很灵敏的探测器,它无需别人去呐喊自己就会调整方向。所以,如果市场没起来,不要试图去给它打强心针,需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发展思路。

上一篇:杨慧文:只要你参与,就能发出声音 下一篇:宏观调控不应直接“救股市”“救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