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茬保护地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时间:2022-08-17 06:07:10

冬春茬保护地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本文介绍保护地油菜从选择品种、播种、育苗移栽到移栽后的温度、湿度管理、病虫害科学防治和适时合理采收技术,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

关键词:保护地;油菜;栽培

油菜是广大群众喜欢的蔬菜之一。近几年,在我省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面积很大,为人们丰富了蔬菜品种,现把保护地油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给大家。

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生长快、品质好的品种,如五月慢、四月慢、青帮油菜、仙鹤白、高脚白等高产优质品种。

2 确定播期

于12月上旬播种,1月中旬定植,2月中下旬分批收获,可以根据市场需要每周播种一次或果菜套种,这样可以不断向市场提供油菜。

3 培育壮苗

3.1营养土及药土配制 营养土:葱蒜茬土40 %,加入20 %陈床土(含有腐熟的有机质)腐熟陈马粪或草炭土20 %,大粪面10 %,陈炉灰10 %混合而成。另外每15 kg床土加入生物氮肥或生物菌肥0.4 kg,均匀地拌入床土。药土:每平方米苗床用40 %拌种双WP7g,或五代合剂(70 %五氯硝基苯WP与65 %代森锌WP按1:1比例混合)8~10 g,与10~15 kg细床土拌匀,即成药土。

3.2播种方法 在温室内育苗,可将营养土装入育苗床,厚度约10~15 cm,再撒一层药土,按行距18~20 cm在畦上开8 cm深的沟,浇透水,水渗后将干种子或催芽的种子播入,盖0.5~1.0 cm细土,播后盖薄膜,每平方米用种量4~6g。

3.3 苗期管理

3.3.1播种到出苗 发现有油菜40 %出苗时,撤去薄膜。白天温度20 ℃~25 ℃,晚间15 ℃以上,地温15 ℃左右。出苗前一段不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

3.3.2出苗到真叶露尖 防止徒长,降低温度,白天温度保持在15 ℃~20 ℃,晚间15 ℃以上,地温15 ℃左右,要及时撤去苗床上的覆盖物,发现小苗干旱时补充一点水分。

3.3.3真叶露尖到3~4片叶 2片真叶时间苗,保持苗间距2~3 cm,放风降温。4~5片叶时再间一次苗,保证苗间距5 cm×5 cm,每667 m3保苗35000~40000株。保持白天15 ℃~20 ℃,晚间10 ℃,地温15 ℃以上。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4 定植

4.1整地施肥 一般在定植前20 d左右扣膜保温,选用设施专用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块,在秋茬后整地施肥,每667 m3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 kg,磷酸二铵20~30 kg。翻地20~25 cm,做成1~1.2 m,长8~10 m的畦。

4.2定植方法 一般播种后30~40 d,油菜长到3~4叶即可定植。定植地做成1 m宽的平畦,每畦开5~6条沟,按照6~10 cm的株距摆苗,浇透水,水下渗后用土封埯。

5 定植后管理

5.1缓苗期 促进早发根,早出新叶,早成活。白天温度控制在24 ℃~25 ℃,晚间温度控制在15 ℃左右,地温控制在15 ℃。一般不浇缓苗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便于缓苗。

5.2缓苗后到第一叶序环形成 促进营养体快速生长,加大肥水用量。白天15~20 ℃,晚间10 ℃以上,地温15 ℃以上。保持土壤见干见湿,追一次化肥,每667 m2施氮肥10~15 kg。

5.3第一叶序环形成到采收前 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 ℃,晚间控制在15 ℃,地温控制在20 ℃,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追施硫酸铵15~20 kg。

5.4 采收期 当温度白天15 ℃~20 ℃,晚间15 ℃,地温20 ℃的时候。一般定植后35~40 d左右,根据市场需求即可及时采收。

5.5病虫害防治 油菜霜霉病: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2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 %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温室白粉虱:化学防治用10 %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或25 %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可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上一篇:旋耕机的使用调整与维修保养 下一篇:安溪县茶叶农药残留的主要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