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教育中的家长参与

时间:2022-08-17 03:17:08

论学校教育中的家长参与

摘 要: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然而一次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地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异化形式普遍存在,且这种随意的、不够专业的参与,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甚至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建议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着手改进,切实发挥家长有效参与的积极作用,避免异化形式对参与实效的制约。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长参与

在我国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公式:5+2=0,即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效果为零。不可否认,它存在一定的夸张色彩,但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却可见一斑。早在20世纪7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诸多西方国家便围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如今,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家长参与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及方法体系,是其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广泛探讨和研究。

毋庸置疑,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家长和学校的积极作用不容小觑:家长的有效参与能使学生在学校中表现得更加出色;对家长而言,有效的参与有助于自身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能力的提高以及改善亲子关系;家长的有效参与还能为学校带来人、财、物、智等多方支持,减少学校可能遭受的批判和阻力等。我国各地纷纷涌现出的多种家长参与形式也说明,家长的力量在我国愈发受到重视。然而,有些异化的参与形式,却着实违背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异化形式

在一项对全市38197名中小学生进行的学业质量监测中,以了解学生学习成本为主旨的调查问卷特设问题,考查学生家长为子女安排学习任务的情况,结果显示:

1.超过80%的小学生家长、近乎全部的初中生家长会给子女安排额外的学习任务,且八年级学生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明显增多。其中,小学生家长为子女安排的学习任务量大多需0.5小时左右(三年级42.03%,五年级45.97%)、1小时左右(三年级27.05%,五年级26.06%);而初中生则需要1小时左右(30.20%)、2小时左右(27.21%)和3小时左右(36.28%)。

2.总体上看,家长安排的学习任务量与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量趋同,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此次监测将市内某区的全部三、五、八年级学生编为常模组,将其他区县的部分三、五、八年级学生编为提升组。尽管不同年级、不同组别的接近程度不同,但无一不呈现出趋同的态势。由于篇幅关系,这里仅呈现三年常模组和五年提升组的数据(如图1、图2所示)。

以上数据不仅证实了家长是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也表明,该地中小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意愿较强,且已经采取了异化的形式参与其中。因为通常情况下,对学生学业水平施加直接影响的重要职能是由学校教育承担的,家长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干预应建立在充分了解、配合学校教育的基础之上。但现实中,家长却常常在没有任何学校交流、指导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为子女安排学习任务,随意干预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此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异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二、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异化形式的实际效果

之所以称其为异化的参与,还因为它难以实现家长预期的“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一类的理想目标,本次监测数据便能说明这一问题。

以参加三年级学业质量监测的87所学校为研究对象,以家长参与度 (更高的分数表示更强的家长参与程度)和学校平均总分(更高的分数表示更好的学业水平)为配对变量,排除9所无法匹配的研究对象后,得到一容量为78的有效样本。用SPSS11.5对样本数据作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年级家长的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水平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 - 0.399,df = 76,sig=0.000即p

可见,家长的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水平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且其相关性在三年级和八年级更为显著。尽管该结论无法表明“家长的参与程度越强,学生的学业表现反而越差”这一因果关系,但可以明确的是:家长这种随意的、不够专业的参与,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甚至还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对如何促使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探讨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和家庭作为并肩工作的两个雕塑家,有着共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因此,这里仅以学校和家长为突破口,期望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切实发挥家长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避免异化形式对参与实效的制约。

学校方面,可以采用书面、电子、活动或组织等不同形式,为家长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或平台,以保障教育信息资源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次,为家长提供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的专门培训(如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教育咨询、经验交流等),以提高其参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另外,在学校里营造出一种开放的氛围,使家长感觉到自己是受欢迎、受重视的,也十分必要。

家长方面,首先应了解自身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并认识到异化参与是难以实现“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初衷的。其次,应提高有效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在发现问题时,不妨多向学校寻求帮助。此外,积极参加学校等专业机构提供的家长培训,或自主学习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及方法,不但有助于提升自我的家庭教育能力,更能为有效参与学校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当然,为使家长能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和家长的力量仍是不够的,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乃至整个社会为其创造便利条件,或提供相应的支持。至于如何调动多方力量来共同促成家长的有效参与,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上一篇: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