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700亿煤改撤出资金近半就地消化

时间:2022-08-17 03:05:59

山西7700亿煤改撤出资金近半就地消化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国家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兼并重组将煤炭企业由当前的1.1万家减少到4000家。自2009年起,山西省作为试点首先对其境内煤炭资源进行整合。历经三年,到今年5月25日,全省不达标矿井已经全部关闭。2010年底的数据显示,山西矿井数量由2008年的2600座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个减少至130个。而依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三年来从煤炭领域撤出的资金已达7700亿元。这部分民间资金由前“煤老板”个人掌控,其投资动向受到密切关注。

3500亿元在山西就地消化

为引导煤改资金就地消化,自煤炭资源整合之初到2010年,山西政府方面出台了四份文件,列出了一些适合投资的行业。总的指导思想是,为煤改资金的注入降低投资门槛、优惠税收。凡是投资农业、旅游的,山西政府方面在按照国家优惠政策作出优惠外,再另行给予照顾。2009年8月19日出台的《关于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意见》,提出凡资源型企业转产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均享受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待遇。作为配套,山西省财政等部门拿出大约3亿元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官方消息称,通过引导,7700亿资金中的3500亿左右已经在山西省内完成了投资转化,进入到高新技术、农业、教育、旅游等8个行业中。另外4000亿左右的资金中,有一部分被投放到内蒙古、新疆的煤炭行业中;另一部分南下,进入深圳、香港等地用作其他项目类投资。此外,有一部分不知去向,还有一部分的主人正在持币观望。

55%的资金落在房地产业

2011年3、4月间,盟动力资本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山西煤炭转型资金的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山西省10个城市和地区的117位前“煤老板”。不同于官方对煤改资金去向的说明,这份调查报告却显示,从投资行业来看,山西煤炭转型资金主要投放在房地产(55%)和IT互联网(29%);在其他(包括旅游、教育等)、农业和快速消费品领域注资的分别为23%、6%和5%。从调查来看,目前这份资金投资最多的是房地产业。在已知的煤改资金流向中,除了有大约一半被投放到山西当地,另外的投资区域集中在了北京(72%)、天津(23%)、海南(21%)等地,其中北京以绝对优势成为煤改资金在山西省外投资的首选。这与官方公布的外流资金主要进入深圳、香港等地的说法不同。

2011年2月“晋商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晋商联合”)斥资9.1亿拍下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E-17商业地块,并宣布将在此筹建晋商联合大厦。“晋商联合”由30位山西前“煤老板”联合组建,其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正是山西煤改后退出的闲置民间资本。它是山西煤改资本转型投资房地产的一个缩影。“晋商联合”也同时代表了大部分“煤老板”在投资方式上的倾向。他们有较为强烈的忧患意识,超过六成 (63%)接受“抱团投资”的方式,还不能接受私募股权投资型的现资制度。

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持续深入,“煤老板”对于房地产的投资热情正在消退,IT互联网业成为重点关注领域。目前,参与调查的前“煤老板”中已有近三成(29%)注资该领域。其中,大部分选择投资电子商务,如目前排名“2010年中国十大团购网站”的阿丫团,2010年6月获得1.1亿元投资。以及酒类电子商务网站酒仙网,2011年4月完成首轮2000万美元融资。

在煤改推进的同时,该省还努力引导煤改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山西省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5%以上。近3年来,山西省民营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资金总额达425.5亿元,其中,投入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总额达326.3亿元。山西煤改资金转投旅游业的不在少数,5年来,仅煤炭、焦炭、电力等企业转型投资旅游业的资金就超过了200亿元。

此外,手握大笔资金的前“煤老板”,显然也是农业产业的潜在投资者。他们转投农业,将享受一系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均可享受“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待遇。据媒体报道,泽州县下村镇车老板投资2亿元打造“农业循环经济”。到2010年8月,已种植农作物约1000亩;种猪厂约有3万头猪,产出的沼气可供气百万吨以上,年产值约10亿元。

煤改资金投放的主要领域

数据来源:《2010山西煤炭转型资金投资状况调查报告》。

除山西省外煤改资金流入的主要地区

数据来源:《2010山西煤炭转型资金投资状况调查报告》。

30多名“煤老板”聚集汾阳投资酒业

为引导煤改资金重新投放于当地的发展建设,汾阳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激励机制等。早在2010年就制订了《关于促进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计划中的“一企一事一业”涉及教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诸多产业共37个项目,概算投资达60多亿元。

2010年9月,“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在汾阳市杏花村镇奠基。30多名前“煤老板”计划3年内共同完成投资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截至今年7月,已完成投资17.5亿元。

同样在政府引导下,汾阳市一群“煤老板”组成转型协会,不约而同地将手中的煤改资金投向公益事业。目前,该协会已确定资金15亿元,用于投资当地教育、文化、旅游、食品加工等产业。其中,在教育方面,有7名前“煤老板”投资5.23亿元用于兴办学校等教育事业;另有2名投资1.1亿元用于兴建汾州府文庙、汾阳王府;1名投资1.9亿元兴建紧急避难场所;1名企业家投资绿色食品产业,总投资5000万元。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上一篇:中国商标注册实现“三个世界第一” 下一篇:北京市“三公经费”五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