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例老年患者临床中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17 02:23:24

198例老年患者临床中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215-02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浅静脉留置针

浅静脉流质针留置套管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在临床已被逐渐推广,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使用方便。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纤维化,脉管质地硬且脆,弹性差,皮下脂肪层薄,易滑动,不易固定,为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和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应用静脉留置针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将该技术应用到196例老年患者中,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98例中,男110例,女88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5.3岁。其中高血压病83例,高血压60例,脑血管意外 41例,冠心病14例。血管选择:选择上肢前壁、手腕、手背等较粗、较直,弹性较好的静脉,静脉内置管时间3~7天。

1.2方法

根据药液性质、血管粗细采用20~24 G套管针。穿刺部位常规扎止血带及碘酒、酒精消毒待干后,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留置针针柄以15 ~30度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5 ~15度)再进针0.2~1 cm,再将外套软管整体徐徐送入血管内(右手持针柄固定针芯,左手送导管,或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等导管送至一定长度后拔出针芯并连接输液管,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好套管。每天观察并记录各种并发症如:液体渗漏、皮下血肿、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炎等情况。

2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液体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皮下血肿、导管堵塞、液体渗漏、套管脱出等情况。

2.2皮下血肿。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护士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动作不稳等,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2.4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2.5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护理人员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体会

老年病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不仅能有效地避免反复穿刺导致末梢血管出现纤维化、静脉炎、血管塌陷、沿血管走行皮肤颜色改变、疼痛、硬结、静脉穿刺困难、置管留置时间不长等血管损伤现象,而且还能随时打开静脉通道取血和用药,提高了抢救率和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正确使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套管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老年科患者,多为慢性病而且病种复杂,长期输液,因此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在老年病科应更为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桂香,章鑫.静脉留置针在老年人中的应用及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8,12(5):35.

[2] 蒋燕,蔡林英.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01,4(15):2.

[3] 朱秀明.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0,5(7):5.

作者单位:314313海盐县百步镇橫港卫生院

上一篇: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护理 下一篇:浅谈护理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