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治医闹:严打不是全部

时间:2022-08-17 01:55:23

医闹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通告,严厉打击暴力伤医、辱医等妨碍危害医疗机构秩序的行为,是必要而及时的。但并非所有医闹都是无理取闹,严打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不能一遇到医闹就严打。解决“医闹”现象,除了出台规范性文件以外,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成相对完备的处理医疗失误的系统机制。

医闹可能被究刑责

根据卫生部、公安部日前联合发出的《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今后,医闹、号贩将受治安处罚甚至被究刑责。

通告提出,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聚众滋事的,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的,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在医疗机构内故意损毁或者盗窃、抢夺公私财物的,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以及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闹现象,确实已经闹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近年来,医患纠纷愈演愈烈,暴力伤医、辱医的医闹事件更是屡见报端,已经演变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曾对全国270家医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有7成多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近6成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诊疗结果不满意,扰乱医院正常的秩序、威胁医务人员人身安全事件。今年3月23日,哈尔滨发生患者砍杀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4月13日,北京接连发生两起“刺医”血案,一患者为发泄不满,先后用尖刀将两家医院的两名医生扎伤……

在这样的背景下,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出通告,严厉打击暴力伤医、辱医等妨碍危害医疗机构秩序的行为,并明确对七种违法情形将依法追究,确有必要。

打击不是唯一手段

两部门联合发出《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对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是必要而及时的。然而,也有专家指出,并非所有医闹都是无理取闹,一些医闹是维权的现实无奈。因此,严打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不能一遇到医闹就严打,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严打医闹是解决医闹偏激形式的手段,而不是建立正常医患关系的唯一手段,不能把严打当成维持正常医疗秩序的唯一手段,医院不能觉得有了严打的“尚方宝剑”,就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投诉不以为然或掉以轻心,不然,就有可能使严打成为患者及其家属正常维权的阻碍,反倒激化了医患矛盾。

卫生部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通告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要“优化服务流程,增进医患沟通,积极预防化解医患矛盾”,“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采取设立统一投诉窗口、公布投诉电话等形式接受患者投诉”等。但有评论指出,这些要求原则性强、针对性不足,而且都是对原有规定的重申。医患矛盾激化、医闹现象频发的现实已经证明,这些措施在实践中并未发挥预期作用。

治医闹还需标本兼治

医闹现象背后,有着众多深层次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自身存在服务不规范、医德医风失范等不足之处,也有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不断加剧的影响,还与政府履行相关职能和财政投入相关。有法律人士指出,解决医闹现象,遏制暴力伤医、辱医行为,除了出台规范性文件以外,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成相对完备的处理医疗失误的系统机制。

首先,要促使公立医院尽快回归公益,加大政府投入,发挥政府保障群众基本医疗的主导作用,从而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质。同时要建立健全医院管理、运行、补偿和监管机制,强化信息公开和医患沟通机制,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怀疑,重建患者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要让患方维权有正当合法的便捷渠道。近年来,国内不少地方推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司法部、卫生部、保监会也下文要求各地探索医患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有益的经验可在全国逐步推广。

最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合理分担医疗风险。当前,社会救济机制还需完善,本应由社会承担的一部分责任转嫁给了医院,这也是医患矛盾多发的症结之一。国家可适时立法设置医疗风险救济制度,完善社会慈善捐赠机制;以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和社会团体、组织慈善捐赠为来源,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医疗风险救助。

上一篇:海尔专卖店五一热销七星服务引关注 下一篇:文化九寨新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