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例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支持策略探讨

时间:2022-08-17 01:49:26

80例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支持策略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规范合理的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的益处。方法:分析新疆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 2010 年 1 月 ~ 2011 年 12 月收治的80例早产儿的综合营养支持情况。结果:2011年 1 月以前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 (40例),2011年 1 月以后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 (40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氨基酸及脂肪乳起始剂量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早产儿;部分静脉营养;营养评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89-02

随着我院产科规模迅速发展,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进展,营养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营养支持的目的不仅是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也为其以后的生存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早期积极的静脉营养联合早期肠内喂养可以使早产儿的蛋白质丢失降至最低且生长结局得到改善[1]。从2010 年开始我院NICU对住院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LBW)采取了更积极和规范的营养支持策略,予静脉营养中采用不同剂量的氨基酸,以探讨早期营养对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10 年 1 月 ~ 2011 年12月在伊犁州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早产儿共 450例,300例在住院期间未应用胃肠外营养,70例住院期间因病情危重未测体重致资料不全,共有80例患者符合入选标准。2011年1月以前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 (40例),2011年 1 月以后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 (40例)。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见表 1。两组早产儿入选标准: ①生后 24 h 内入院; ②出生胎龄

1.2 方法

所有早产儿入院后根据病情给予保暖、改善循环、呼吸支持、抗感染等对症支持策略。观察组给予更为积极的营养支持策略:①对照组早产儿生后第1 -2天给予静脉补充葡萄糖,生后第3-4 天开始经胃肠道喂养。根据早产儿经胃肠喂养量情况可以在生后第 3天部分或全部应用胃肠外营养,氨基酸起始量约1.0g・kg・d,每日增长量为 0. 5 g・kg・d。脂肪乳起始剂量约0.5g・kg・d ,每日增长量为 0. 5 g・kg・d。对于吸吮、吞咽、呼吸功能协调能力差的早产儿可以考虑鼻饲微量喂养,如存在明显喂养不耐受者,可以考虑应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②观察组早产儿在1天给予静脉补充葡萄糖,生后第2天如无特殊禁忌证就可以经胃肠道喂养,如估计早产儿经胃肠喂养在短期内不能达到推荐摄入热卡标准,可在生后第 2天开始应用部分或全部胃肠外营养,氨基酸、脂肪乳起始量约 1. 5 g・kg・d,每日增长量为0.5g・kg・d。对于胎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1. 5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

2 结果

2.1 住院期间两组早产儿营养支持策略比较

见表 2。

2.2 住院期间两组早产儿营养评估比较

见表 3。

3 讨论:

我院自 2010 年以来开始采用生后 24 h 内应用胃肠外营养,主要成分有:葡萄糖、氯化钠、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电解质,目前我们使用的小儿氨基酸营养液中除必需氨基酸较成人多之外, 还增加了支链氨基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的含量, 因为支链氨基酸主要在骨骼肌和脂肪中代谢, 不增加肝脏负担, 对小儿肝脏有一定好处。提高早期氨基酸剂量、缩短氨基酸达极量的时间、早开奶等营养支持策略,此策略明显提高了观察组减缓了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提高了恢复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比例,降低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早产儿的开奶时间、体重下降百分比、胃肠外营养时间、日平均体重增长、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认为由于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多是少数民族的子女,且2010年以前早产儿管理不规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促进体重增长的相关营养支持策略: ①尽早开始胃肠外营养:氨基酸的主要功能除了维持体内蛋白质代谢平衡外,还是构成人体各种酶类的基本单位,是合成激素的重要原料,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生命中显示特殊的作用,静脉营养中的氨基酸可以逆转生后头几天的负氮平衡,提高必需氨基酸的血浓度,增加蛋白质的合成率〔2〕,即使是危重的超低体重儿在生后第 1 天供给氨基酸也能很好地耐受,若生后头几天限制蛋白质摄入而仅接受葡萄糖,早产儿每天可以丢失贮存蛋白质的 10%〔3〕,从而引起早产儿早期营养不良。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早产儿开始胃肠外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基酸的初始剂量越大,患儿后期的体重增长越快,并且能较早地接受胃肠内营养,提示早期高剂量氨基酸营养可以增加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使早产儿更早地过渡到全胃肠内营养,而且不会增加住院期间的静脉氨基酸和脂肪乳的用量,相反还会略有减少,与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的时间有关。因此,早期大剂量氨基酸营养,可以使早产儿较早恢复到出生体重,并缩短 NICU 住院时间,从而减少住院费用。〔4〕②增加早期氨基酸的使用剂量: 研究表明早产儿若接受 1. 5 ~2. 5 g・kg・d的氨基酸即足以避免内源性蛋白质分解,予 3 g・kg・d可达到与宫内相似的蛋白质增长速率。在余章斌等〔3〕做的一项循证评价中,纳入了国外9 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有4 项试验在早产儿生后 24 h 内给予了≥3 g・kg・d的高氨基酸营养策略,与对照组相比未增加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肾功能损害等情况,明显地促进了早产儿早期的正氮平衡,降低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在该研究中观察组早产儿氨基酸起始量较对照组高,目前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5〕推荐在生后 12 ~24 h 即可使用氨基酸,可以从 1. 0 ~ 2. 0 g・kg・d开始。③尽早开奶: 早期喂养,可从小量开始,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胃肠激素分泌、加强胃肠动力、促进胃肠道成熟,改善喂养不耐受,有利早产儿适应宫外营养摄取,减少喂养并发症〔6〕。已有很多关于早期微量喂养可加快体重增长、缩短达足量喂养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的报道。该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开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两组开始喂养时间间隔短以及对照组样本量小有关。

因此,给予正确的营养支持策略,减少影响体重增长的不利因素,可以使早产儿尽快达到正氮平衡,尽快恢复出生体重,减少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为后期的追赶性生长打基础。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1-98

[2] 吴圣楣,贲晓明,蔡威 et al. 第 1 版,新生儿营养学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02 ~304

[3] 余章斌,韩树萍,郭锡熔,等. 不同剂量氨基酸营养策略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循证评价[J].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2): 1032 -1035.

[4] 唐茂生,邓文均,扬大庾,林丽梅.不同剂量氨基酸营养策略对低出生体重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4):3747-3749

[5] 蔡威,汤庆娅,陶晔璇 et al.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J〕.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 (8): 6925

[6] 赵宇,祁俊明,丁国芳 .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 〔J〕.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 (3): 193

上一篇:26例儿科患者用抗生素后不良反应分析 下一篇:超声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