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MW改造机组负荷波动分析及处理

时间:2022-08-17 01:48:10

110MW改造机组负荷波动分析及处理

摘 要:文章主要介绍了110MW改造机组负荷波动的原因,并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改进措施,验证实施效果。

关键词:调速汽门;负荷波动;原因

1 我厂汽轮机概述

我厂汽轮机属抽汽凝汽式汽轮机,是由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双缸、冲动、凝汽式汽轮机N100-8.83/535型汽轮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汽轮机本体主要由前轴承箱、高压缸、低压缸、高压转子、低压转子等部分组成。低压缸为分流式:有两个排汽口。高压转子以半挠性联轴器与低压转子相连接。我公司于2008年、2009年分别对两台机组进行了节能扩容改造,改造后容量为110MW。

本厂机组改造前后调速汽门结构、数量、开启方式等均无变化。单机配4个调速汽门,凸轮配汽机构由一台油动机控制。调速汽门1、3号为一组,在上部;2、4号为一组,在下部。同步器控制下的油动机驱动一个杠杆,这个杠杆的另一端装在一组调速汽门的凸轮轴上,4个凸轮轴各控制一个阀门,按照1+2-3-4号的顺序依次开启。

2 改造后出现的主要问题

投运以来双机均存在负荷波动偏大问题, #1机在75--85MW时负荷波动偏大,#2机在110MW时负荷波动偏大,加减负荷变化幅度为5-7MW,网上周波变化时,波动更为严重,给集控操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机组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

3 原因分析

负荷波动的原因比较复杂,处理比较棘手,经咨询陕西中试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和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就这一问题原因分析如下。

3.1 调节汽门重叠度不正确

在理想情况下,配汽机构的特性(流量与阀门升程的关系或功率与升程的关系)为一直线,事实上,机组在制造、安装过程中,阀门重叠度与设计重叠度会有一定偏差。这就会出现阀门开度与进汽量的关系曲线与设计有偏差,在某一位置改变了设计的关系曲线,必然会引起主汽压力的波动,进而引起负荷波动。

3.2 调速汽门型线不良

调速汽门的功能是控制蒸汽流量,精确地调节汽轮机的转速和负荷。本厂由北京全四维公司改造的110MW汽轮机调速汽门为球头型,带有扩散管出口。阀头在阀杆上是松动的,以保证阀碟与扩散器进口准确对应。当球头型汽阀刚开启时,只要开度有微小变化,进汽量就产生很大的变化。如果由于其它扰动(如油压波动等)使油动机稍有上下波动,就能引起蒸汽量的过多变化,所以很容易引起调节系统的摆动。这在其它同类型的机组中也曾出现过。

3.3 凸轮磨损

由于汽轮机经常要在某一负荷下工作,因此凸轮在此工作点位置可能发生磨损,这样在磨损区域必然存在这样一些区段:系统在此部位的放大系统增大,导致局部不等率过小,从而引起调节系统振荡。本厂机组刚刚改造完成就发生负荷波动,不会是这种原因引发的。

3.4 配汽机构的卡涩

滑阀的作用力一般较小,所以卡涩力影响比较大。对配汽机构来说,虽然作用力较大,但卡涩力也比较大,这是因为配汽机构一般尺寸较大、工作环境差、情况不良、作用力比较复杂等,所以卡涩力仍是不可忽视的。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在冷态调整时,配汽机构动作还是灵活的,但当在热态下则不一定能保证工作的灵活性,这是由于配汽机构各部分工作温度不同,导致热膨胀不均匀引起的;在运行过程中,阀杆与阀套积有氧化皮而使阀杆的活动发生卡涩。一般刚检修后,运行都正常,随着运行日数的增加,氧化皮的日益堆积,卡涩也就越趋严重,最后导致配汽机构出现较大幅度的摆动。

3.5 调节系统静态特性不良

调节系统迟缓率过大或过小,将会引起调节系统工作不稳定,一般要求调节系统的速度变动率在4~6%范围内。迟缓率越大,转速及负荷的变化值也越大;速度变动率太小,负荷稍有变化,转速变化就很大。有时平均速度变动率符合要求,但局部速度变动率太小,则机组在该工作点运行时,也容易造成不稳定。

3.6 滑阀的卡涩

因调节系统中广泛使用滑阀、液压缸等部件,运行中容易发生滑阀卡涩故障。常见的现象有:(1)滑阀和套筒机械加工的误差引起的卡紧力;(2)滑阀作用力偏斜引起的卡涩,因作用在滑阀上下的作用力不同心,造成力偶,使滑阀倾斜靠在套筒壁上,引起滑阀和套筒之间的磨擦;(3)错油门滑阀与套筒的配合间隙应符合制造厂的要求,在运行状态,滑阀的工作温度基本上等于油温,而套筒与壳体套在一起,有些壳体与外界有散热,故滑阀温度比套筒温度高,冷态测量时,如间隙太小,虽然冷态时尚灵活,但工作时则可能卡涩;间隙太大,则造成内部漏油现象,容易引起工作不稳定。这些问题对并网运行的汽轮机而言,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调速系统摆动,引起负荷的波动。

3.7 反馈斜面磨损或变形导致局部反馈减弱

由于机组经常在某一负荷下运行,反馈斜铁就可能在此处对应的部分发生磨损或变形,引起反馈减弱,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无反馈,这时油动机位移无法正常反馈回来,在这段区域内,油动机变化很快,也可以引起调节系统不稳定。

3.8机组运行时,如果主汽压力不稳定,在加减负荷时,会迅速改变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量,这样势必会出现主汽压力与机组功率不能兼顾的局面,极易出现负荷波动的现象;其次,负荷波动及波动的程度与当班运行人员的经验水平也有直接关系。

4 应对措施及实施

为了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电网对负荷越线的考核,甚至引发机组超速的恶性事件发生,在与设计单位、制造厂及电科院的充分沟通下,决定利用计划检修时间彻底处理负荷波动偏大问题。

据了解,其它单位110MW改造机组也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负荷波动现象,经多次处理,均未彻底消除,只是波动有所改善;有些单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机械液压调节改造为DEH电液调节,效果很好,但改造费用比较高。

在停机检修前,邀请陕西电科院人员进行了升降负荷试验,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同样的同步器行程下油动机上行下行最大相差80,为此建议检查油动机齿条、齿轮接触是否紧密可靠。另外检查油动机反馈板是否存在凹槽磨损、油动机反馈油口是否有油泥。

在检修时,检查油动机齿条、齿轮接触紧密可靠,油动机反馈油口无油泥。检查油动机反馈板凹槽有明显的磨损槽沟,检修时进行了更换。检查调速滑阀不存在卡涩,间隙正常,同步器滑阀挂钩处间隙符合要求。

解体调节阀时发现,节阀阀杆与操纵座之间的安装间隙为3mm左右,与设计值0.04-0.06mm偏差过大,检修时将该间隙调整在设计值内。

对新旧凸轮型线、键槽位置等进行了比较核对,更换了凸轮;将调门凸轮和滚轮间隙调整在设计值。

5 处理后情况及结论

2011年,对#2机组油动机反馈油口、齿条、调速滑阀、同步器滑阀挂钩处间隙、滑阀铰链连接处间隙、调节阀及凸轮等部件进行了检查处理,更换了油动机反馈板凹槽,启动后和运行中负荷波动小于4MW,能满足运行要求。随后对#1机组进行了同样检查处理,截止至目前,运行已经近一年,机组运行稳定,说明这样处理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电力工业局.汽轮机设备检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2]甘肃省电力工业局河南省电力工业局.汽轮机设备运行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上一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下一篇: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的临床应用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