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时间:2022-08-17 01:09:55

致力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构建宁镇扬经济板块的战略决策,为扬州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我们将把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以好求快,以快促好,快中求好,好中求进,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七个转向”。

突出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做大板块经济。向布局集中、开发集约、产业集聚的新格局转。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集聚集约是产业发展的科学途径。把2007年作为扬州“产业发展推进年”,围绕建设“四大基地、一个组团”,加快产业整合、集聚、配套、提升,促进产业布局由点状、线状向块状布局的转变,进一步提高板块经济强度和产业集聚程度。持续推进沿江开发向纵深发展,加快沿江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配套,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加速扬州港的整合、扩容,推动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完善。积极引导化工、汽车、电子信息、光伏、LED、机械制造、高档轻纺等产业向沿江集聚,在沿江形成产业板块的基地和龙头。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坚持整体开发、集约开发、联动开发、可持续开发,进一步凸显出口加工区、省级开发区和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产业特色。

扩大招商引资。加大有效投入,向大项目、高科技项目的突破上转。有投人才能有产出,大投人才能大产出。关键是要在增加投量、加快投速的同时提高投效,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利税率。扩大利用外资、民资是扬州的现实需要和必由之路。创新招商方式,在重点推介城市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招商、驻点招商,在境内外重点地区设立招商办事处;突出主导特色产业,瞄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主攻重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优化引资结构,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强度。建立投融资平台,引导企业利用资本积累和信用资源加大投入,积极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推动重点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扬农、联环、宝胜、琼花等企业上市再融资。

加快结构调整,统筹发展三次产业,向优化结构、产业升级、注重效益上转。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扎实推进“双创”、“三重”为抓手,大力实施工业“双百亿”工程,打造主导(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支柱产业,重点扶持LED、光伏等新兴产业,做强金属板材加工设备、船舶制造、电工电缆等特色产业。着重发展烯烃及延伸深加工产品、大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橡胶、菊酯类农药、精细化工,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做大做强轿车、客车和特种专用车;推进川奇、华夏等企业进一步上规模;大力发展特种专业船舶、大吨位货载船舶。重点发展生产业,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发文化博览、文艺及技艺资源,培育发展工艺品、玩具、旅游商品、广告等设计产业,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吸引股份制银行到扬州设立分支机构。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传统服务业发展与创新,创出品牌,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整合瘦西湖、古城、古运河的资源,加强扬州城市的整体包装、整体宣传、整体营销,集中力量打响旅游名城品牌,扩大高端旅游人群。围绕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到2009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00万亩。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向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加快构建以应用为重点、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走以应用开发为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把推动科技创业作为主要着力点,加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2007年新培育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亿元。大力培育创新型人才,与国家外专局合作兴办外专外智合作示范中心,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力度,培育多层次的企业家人才、科研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综合运用法律、市场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政府的调节监管,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确保完成节地、节能、节水等约束性指标。突出抓好生产和建设环节的节约,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节能减排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两高两低”产业。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力争200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3,7%,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1%。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彰显“人文、生态、宜居”特色。向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形象上转。以荣获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同人居奖”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丰富内涵、完善功能转变。坚持以规划引领发展,加快扬州与江都、仪征之间的基础设施对接,引导仪征城区往东、江都城区往两,东西联动,加快构建“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抓住同家将瘦两湖和扬州历史街区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的机遇,以“两占一湖”为重点,充分挖掘和整理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佛教文化博物馆、盐商文化博物馆、崔致远纪念馆、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等一批文博工程,打造更富魅力的名城。深入实施《城市文明建设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市民日”、“慈善日”、“读书日”等系列活动,大力倡导和弘扬新时期扬州精神,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环保模范城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绿色社区和环境友好企业创建活动,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水乡城市”特色。大力推进“城管创优”,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管系统,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礼会参与机制,推动市民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实现城市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长效化。

主动接轨,融入宁镇扬经济板块,向拓宽新空间、区域一体化发展上转。加强市、县(市、区)联动,主动接轨,加快融入苏南、宁镇扬经济板块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水平。着力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接轨南京地区,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部级石化产业密集区,加强扬州化工园与南京化工园的对接,联手推进宁扬化工产业带建设;积极寻求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船舶制造等与相关城市行业的整合发展。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对接。主动加强与宁镇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对接,协调推进交通、通讯、水利、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宁通高速、江海高速和京杭运河“三改二”工程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淮扬镇铁路、苏中机场、宁扬城市轻轨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与驻宁科研院所(校)的合作,利用南京科教力量雄厚的优势服务扬州发展。进一步深化宁镇扬旅游合作,整合宁镇扬旅游资源,共同开发旅游市场,共建宁镇扬旅游圈。加强港口物流、商务服务业的合作,分享商机,错位发展,共同繁荣,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求发展空间,加快扬州跨越长江、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步伐。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激发内在活力。向体制机制创新拉动上转。又好又快发展的活力来自于改革。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围绕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资源要素向支柱产业和优势行业聚集,对市直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力求在加快企业发展、引进战略投资、推进股权多元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围绕激活农村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共富、促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指导民营企业完善产权结构,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支持民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强化管理,促进民营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统筹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充分释放社会事业的潜能,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社会事业发展,同步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推进环卫保洁、绿化管理等市政管理走向市场。把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关键,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这一核心,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升发展环境特别是商务环境的竞争力。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书记)

上一篇:“废灶兴垦”对沿海开发的启示 下一篇:苏台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