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7 12:16:16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2.理解词在抒情中写人寓己的表现手法和写景在词中的作用。

3.背诵这首词,在诵读中领略诗人的豪放词风。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写人寓己的表现手法和写景、咏史在词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三国演义》中有两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谁知道呢?(生答: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战役中最重要的是赤壁之战,因为它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于是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就成了后世名家游历四方的必到之处,壮阔的山水胜景总能引人无限遐思。现在,让我们走近著名词人苏轼,走进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正音

请一位学生起来朗读这首词,检查预习情况,同时积累重点字音。明确字音再齐读一遍,加强巩固。

浪淘(táo)尽 公瑾(jǐn) 小乔初嫁了(liǎo) 羽扇纶(guān)巾 早生华(huā)发 还酹(lèi)江月

三、明确重难点

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鉴赏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常见的手法有四种,分别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写人寓己。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这首词使用的是哪一种?(可作提示:根据我们对词的理解,词的中心内容在上阕还是下阕?答案:下阕。)明确“写人寓己”。

五、文本分析

师:“写人”,作者写的是谁?从哪一句看出来?

生:周瑜,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看出来的。

师:那么在词中作者对周瑜作了怎样的描写?

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师:这些描写表现了周瑜怎样的特点?

生:新婚未久,英气非凡;气魄非凡,战功辉煌。

师: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乃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面对敌方庞大的军队,周瑜丝毫没有胆怯,寥寥几句,表现了周瑜泰山崩于前而毫不色变的豪迈气概。

师:“寓己”,“己”指的是“自己”,词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师:“华发”是说头发白了,但是前面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早”字呢?

生:“早”是说头发过早变白,预示着年龄大了,而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联系作者的实际和上文提到的周瑜,作者意思是说年龄大了,自己的理想却还没有实现,实际上是表达壮志未酬的苦闷。

师:这就是本词所表达的感情,作者想到周瑜年纪轻轻就战功赫赫,为国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自己呢?年近半百,头发花白,却仍在黄州虚度光阴,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理想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不由得感慨万千,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这首词。

师:面对这种情况,作者的所想所做又是怎样的呢?

生: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人生在世就像是一场梦,过去了就过去了,还是拿一杯美酒来祭奠江上伴我的明月吧!

师:作者把自己的满腹愁情诉说给江上的明月,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解脱,既然现实无法改变,那就暂且不去想了,表现了心胸的豁达,这也正符合作者豪放诗人的特质。

师:现在,我们齐读下阕,共同领略作者豪放的情怀。

师:我们明确了这首词是作者用周瑜对比自己,突出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赏析上阕,看看作者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那些铺垫,先明确一个问题:上阕和下阕的衔接句是哪一句话?

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如画”呈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师:“江山如画”,说得好!壮阔江山美丽如画,那么上阕哪个句子是写景的呢?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高耸入云,巨浪拍岸,波涛汹涌。“乱”写峰崖;石“乱”更显险恶;“惊”拟人,写巨浪声势浩大;“拍”写波浪力度之大;“卷”形容波涛汹涌,这就是一幅震人心魄的壮观画面。(实际教学中加点字部分教师要加以适度的引导)

师:也只有这样的画面,才能让作者感叹“江山如画”;也只有这样的画面,才能与下阕中盖世无双的周瑜相映生辉!

师:这幅画面是描绘什么地方的景象?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赤壁古战场(或赤壁),由“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得来。

师:那“周郎”又从何得来呢?

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由东去的江水感到历史的流逝,由历史的流逝引发了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怀想,由此引出了下文的“周郎”。(实际教学中加点字部分教师要加以适度的引导)

师:现在,我们齐读上阕,再次领略作者豪放的情怀。

师:到这里,这首词的思路我们就明确了,作者站在大江边上,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到不断逝去的时间,也由此想到了已经湮没在历史中的众多英雄人物,想到了谁呢?依稀记得曾听人说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发生地,于是看着眼前山石耸立,波涛汹涌的壮景,想起了曾在此地驰骋沙场的周瑜。当时的周瑜娶得娇妻,春风得意,又在赤壁大战中指挥若定,大败曹军,战绩辉煌,达到了人生的顶峰,那时也才三十四岁。而自己呢?年近半百,满头白发,却寸功未立,满腔抱负不能实现,想到此,不禁悲从中来,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怎么办呢?抬头看到了高悬天空的明月,此时此刻能陪伴自己,能听自己倾诉的也只有它了,所以就拿一杯酒来祭奠明月,说说心事,说出来会舒服些。

现在,让我们齐读全词,能背诵的同学尽量背诵。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全部内容:写人寓己的手法,写景的作用,诗人的感情。(总结的同时教师要辅以适当的讲解)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拓展,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试分析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雨霖铃》教法之新尝试 下一篇:创设艺术情境 激发写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