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城开放共享的必要性、基础及存在问题

时间:2022-08-16 11:47:26

试论大学城开放共享的必要性、基础及存在问题

摘要:文章以杭州市下沙大学城为例,通过历史追溯和现状叩问,对大学城开放共享的必要性、基础和存在问题等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引起人们对已建大学城的开放共享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大学城;开放共享;下沙

1 开放共享对城市和大学城发展十分必要

1.1是大学城之于城市的责任

大学城兼具大学和城市的双重功能,而大学城的开放共享,可以有力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空间的拓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聚集人气,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1.2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要求

下沙大学城位于杭州市区东部、钱塘江西北岸、杭州市经济开发区(也即下沙副城)的中东部。它是杭州城市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创新科技的最主要基地,其开放共享,将有助于下沙城乃至杭州实现教育、产业和生活的一体化发展。

1.3是大学城自身发展的需求

大学城内部具有进行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图书互阅、信息互享、文娱活动互享和教学实践活动互相开放等开放共享需求。

2 大学城开放共享已有一定的基础

2.1优越的交通区位,提高了大学城开放共享的便捷可达

下沙大学城周边交通条件日益改善,北侧绕城高速及德胜快速路即将实现大学城“20分钟接轨主城”的目标;已建成地铁1号线的两个站点,极大方便了大学城与主城区的联系;快速公交B1线及公共自行服务点,也提高了下沙大学城的可达性。

2.2卓越的发展规模,打下了大学城开放共享的聚集基础

下沙大学城是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拥有大学14所、学生和教职员工18万,这对于聚集人气、才气和财气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也为其开放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1 下沙大学城东西两大区块的高校及占地

2.3独特的发展实践,使大学城获得开放共享的诸多经验

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实践,使大学城获得了开放共享的交流经验。经过20年的发展,下沙大学城已经成为杭州产业互动发展的平台,促进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和高校科学研究与技术的交流。

校际学术资源利用的探索实践,使大学城获得了开放共享的制度经验。下沙大学城在校际学术资源共享的探索上也走在国内前列,如教师互聘、课程互选、跨校辅修、图书资料信息共享等制度已经普遍推行。

校园内外景观环境的塑造实践,使大学城获得了开放共享的空间经验。下沙大学城内有丰富的水系、形态各异的公园和街头绿地、精美绝伦的建筑景观、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家具和雕塑小品,不仅构成了大学城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更为大学城的开放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载体。

3 大学城开放共享还存在的诸多困难

3.1交通阻碍,降低了开放共享的便捷可达

远离母城、分区过明和用地单一的孤岛封闭格局,极大限制了大学城的开放共享。下沙大学城远离杭州市中心20余公里,偏远的地理位置也扼杀了外界与校园之间的开放对流,减少了互动交流的潜在机会。生产、教育和居住三大功能区各自独立布局,生活、教学和公共设施呈带状平行分布,更加剧了大学城的孤岛效应,降低了开放共享的可达性。

各种道路交通冲突,严重威胁大学城开放共享的便利安全。北侧德胜路高架、快速路的横亘,使得下沙大学城与下沙新城北部割裂开来;中部的绕城高速对外交通的穿越,又使得下沙大学城内部分为东西两大区块;西部文渊路等主干道上货车不断,师生们每日多次跨越干道进行教学,过街安全成为一大难题。

3.2结构不清,模糊了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向

原有规划的空间结构:下沙大学城原来规划的空间结构为 “双核连中轴”:“双核”即为位于东西两区中间的公共服务核,“中轴”即为以中部东西走向的水系为纽带构成的空间发展带。

现状事实的空间结构:如今,大学城“双核连中轴”的空间结构,因现状建设的改变而受到了严重削弱。“双核”之间的联系多次被道路、高架、水系、公园、建筑等打断,没有连续的空间序列加以强化,规划“中轴”已经被虚化。

3.3空间匮乏,阻滞开放共享的有机生成

就近活动空间匮乏:下沙大学城西区的师生由于校园周边缺乏餐饮、商店和娱乐设施,他们难以就近满足各种活动需求。

休闲游憩空间匮乏:大学城内缺乏从事文艺演出、商业展览、博览会的开放空间,缺少适合停留的广场、花园、活动中心和公共休闲设施,师生们被限在狭小的生活区内,导致沉溺网络和集体惰性等问题日益凸显。

交流活动空间匮乏:高校师生、园区员工和社区居民有进行交流的强烈愿望,如进行学术交流、共享各种设备仪器、共享图书资料和各类平台等。但是,这些下沙大学城都还十分缺乏。

3.4配套不全,削弱了开放共享的支撑基础

生活休闲设施级配不合理,削弱了开放共享的等级层次。如何结合现有的道路、广场、绿地和未建设用地,增建特色商业街、电影院、咖啡厅休闲广场等特色配套设施,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文化娱乐设施内容单一,削弱了开放共享的丰富多样。文娱设施一般以院校学生活动中心等形式出现,缺乏可供自由聚会和轻松聊天的酒吧、茶吧、咖啡吧及KTV等文化娱乐场所。

3.5环境污染,破坏了开放共享的友好环境

空气污染:由于地处下风向,而南北均为工业用地,大学城常常受到一些污染企业的废气废水带来的不利影响;再加上干道上货车来往,宿舍和教室受到汽车噪音和粉尘污染的困扰。

水体污染:大学城内的河流及公园水体环境较差,水体色度基本都已超标。

噪声污染:下沙大学城的噪声来源主要是交通噪声。中国计量学院北面有德胜快速路和绕城高速经过,过往车辆比较多,交通噪声过大导致该监测点夜间噪声超出了3 类标准。

3.6文化缺失,降低了开放共享的品质提升

校园文化浅层功利:随着市场和网络的快速发展,校园的浅层文化开始增加,并呈现出功利化和流行化的特征。大学生们常满足于一些感官刺激的游戏和热衷功利的活动;部分教师则争先逐利“走教”,使得校园空间失去了情感支撑,校园文化出现断层。

缺少文化多元互动:受校园“孤岛效应”的外溢影响,校园与社区、企业的交流大大减少。师生们很少参与社区和企业的发展建设,社区居民和企业员工很难自由享受校园精彩的学术讲座,三者之间的文化互不浸润,难以通过互动交流得以共同提升。

4 结语

如今,大学城的开放共享发展当前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既有崇高的责任和要求,更有转型的困境和障碍。作为基本建的下沙大学城,如何直面并系统地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将下沙大学城引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是值得和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何志军,钱检,黄扬飞.大学城的土地空间布局模式探讨--以杭州大学城为例[J].规划师,2005,04.

[2]华晨,马丽丽.从“孤岛”走向城市―杭州下沙高教园区规划探索[J].规划师,2006,02.

[3]李喜梅,苏长克,洪益琴.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环境噪声状况的调查监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4]罗来庚,高飞.下沙高教园区大学生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04.

上一篇: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初探 下一篇:浅谈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