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热线黄正晔

时间:2022-08-16 11:14:49

法律热线黄正晔

解读《人体器官移植条例》

相关法律问题

1、公民享有捐献或者不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权利;

2、捐赠主体要求:

(1)、捐赠人应是完全行为能力人:

我国民法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反相推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不能捐赠,民法界定精神病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条例明确规定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用于移植。

(2)、死者的配偶、成年子女、父母:

但对此条例要求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

3、法定手续要求捐赠人要书写书面形式的捐献意愿。

4、捐赠的可撤销性:

条例规定,对已经表示捐献其人体器官的意愿,捐赠人有权予以撤销。

5、活体器官捐赠的特别规定:

活体器官的接受人限于活体器官捐献人的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有证据证明与活体器官捐献人存在因帮扶等形成亲情关系的人员。除此之外,不允许活体器官的捐赠。

6、手术风险告知:术前医生要向活体器官捐献人说明器官摘取手术的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等,并与活体器官捐献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7、器官移植不收费用

这是为了防止买卖器官,但条例规定,接受人应交纳以下费用:

(一)摘取和植入人体器官的手术费;

(二)保存和运送人体器官的费用;

(三)摘取、植入人体器官所发生的药费、检验费、医用耗材费。

8、保密

条例规定,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捐赠人和接受人的资料,否则,泄露者将被追究责任。

#案例分析

62岁更夫工地走失

不属于工伤

2007年5月21日,某工地62岁的更夫走失,走失的第2天,工地向家属询问老人是否回家,这时家属才知道老人走失了。据家属讲,单位的说法是,当天老人吃过晚饭后就不见了踪影。

家属知道老人走失后,出动了20多人四处寻找,有消息回馈说,5月21日晚某派出所发现了这个老人,派出所看其精神有些不正常,便将老人送到了当地的救助站。于是家属找到了这家救助站,可得到的答复是:当晚8点多,老人被派出所送来,老人自己说家住幸福,于是救助站告诉老人附近有公共汽车通其家,给了他车费,老人自己回家了,这就是老人的最后音信。现在事隔7天了,家属一直四处查找,又在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花钱在交通台做了寻人广告,可仍无任何消息。

亲属说,此前老人无精神病史,身体健康,这次出走失踪极可能是老人突发脑部疾病所致。他们问:对老人的失踪,单位是否承担工伤责任。

笔者认为,老人走失不属于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是指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遭受事故伤害应指职工受到的伤害来自于自身之外的与工作有关的因素。突发疾病虽对老人造成了伤害,但因其伤害的原因不是来源于外在的事故,而是来源其自身,所以不属于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故不属于工伤。这种情况也不属于职业病,所以也不属于工伤范畴。

我国工伤事项中,突发疾病构成工伤的只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一种情况,即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才属于工伤。老人突发疾病没有死亡,因此不属于此条规定的情况,不应认定为工伤。失踪认定为工伤的也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在交通事故中失踪。从此可以看出,老人的失踪不属于工伤范围。

因此,单位不承担工伤认定和赔偿的相应责任,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给老人治病产生的费用应按医疗保险的待遇处理。老人无医保的,家属有权要求单位按医保的标准给予报销。

上一篇:保健按摩 祛病强身 下一篇:精彩语丝/古人食疗/不妨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