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抗旱精神建和谐重庆(短评)

时间:2022-08-16 10:57:39

如果推选今夏重庆最流行的词,非“抗旱”莫属。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抗旱战果,重庆市委、市政府《致全市人民的感谢信》中的一个排比句堪称经典:“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年罕见的抗灾,百年惊叹的成就。”最值得珍惜的成就,当数在抗旱中铸就的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志在必胜的抗旱精神。最值得发扬光大的,当数用抗旱精神建和谐重庆。

从字面意义上看,“抗”与“和”,似乎是一对矛盾,“抗”强调的是抵御、战斗,“和”强调的是包容、和谐。但“灾”字当头,不抗则乱,就像正义的战争就是为了和平一样,抗旱的目的就是为了和谐,这就是“抗”与“和”的辩证法。

建设和谐重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用抗旱精神建和谐重庆,尽管“工程”浩繁,但“施工”思路明朗:弘扬抗旱精神是动力,实现重庆和谐是目的,须在三位一体上下功夫――

弘扬抗旱精神,倍加珍惜人与人的和谐。今夏抗旱,真可谓“巴渝千里,万众一心”,领导干部之间、干部群众之间、普通群众之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市人民凝成一股绳,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志在必胜,结果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不仅度过难关,而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患难见真情,真情促和谐。经过战斗考验的真情,是建设和谐重庆最宝贵的“凝聚剂”。用抗旱精神建和谐重庆,就是要万分珍惜干部群众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凝结成的人间真情与和谐局面,团结互助,同甘共苦。

弘扬抗旱精神,倍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旱涝成灾,遇灾必抗,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能,但自然有道,旱涝有因,既要遇旱抗旱遇洪抗洪,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抗灾的最高境界是无灾可抗,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今年的百年大旱降临巴渝大地,成因十分复杂,绝不是因为重庆违背了自然规律而遭受天谴,但作为受灾地区,有了切肤之痛,我们更应猛醒,真正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在建设和谐重庆中,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弘扬抗旱精神,倍加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今夏的高温干旱,烘烤出了不少问题,如水利建设普遍滞后,农村交通亟待改善,城市绿化急需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其实,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因此发展经济与发展社会事业是有机的统一体,如果单纯强调抓经济而忽视社会事业,一场灾害就可能使经济建设成果毁于一旦。只有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上一篇:三峡“巧大嫂”,巧手绣出美好生活 下一篇:重庆民营经济问题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