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

时间:2022-08-16 09:42:42

内蒙古地级城市综合实力比较研究

一、对各市综合实力评价的基本分析

(一)各市综合实力评价总结果

1各市综合实力评价总结果位次排列。按照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区9个地级城市指标数据进行评价比较,2003年各市综合实力,总得分排序为:包头市排第1位,总得分为17231分;呼和浩持市居第2位,总得分为13166分;鄂尔多斯市居第3位,,总得分为11560分;呼伦贝尔市居第4位,总得分为9443分;通辽市居第5位,总得分为7845分;赤峰市居第6位,总得分为7087分;乌兰察布市居第7位,总得为6390分;巴彦淖尔市居第8位,总得分为6262分;乌海市列第9位,总得分为6097分。

2各城市分类及主要特点。按城市综合实力总得分情况,9个地级城市可划分为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城市、次强城市、中等城市、较弱城市四种类型。其各市所处类型及主要特点是:

(1)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包头市综合实力评价得分在150分以上,属于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其主要特点是:人口素质高、劳动力管理利用好、经济发展总量大、经济质量高,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等指标在全区各市中均处于领先水平。

(2)综合经济实力次强城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综合实力评价总得分均在100分以上,属于综合实力次强城市。这类城市的主要特点是:社会经济体系结构比较协调、完整,各大领域发展的比较均衡,在总量、结构、质量指标上均获得较高分值,没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

(3)综合实力中等城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综合实力评价总得分在70――99分之间,属于综合实力中等城市。这类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市虽在某一方面有自己较强的发展优势,但也存在明显不足,优势与缺陷并存,城市的综合实力不高。

(4)综合实力较弱城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综合实力评价总得分均在70分以下,属于综合实力较弱城市。这类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城市规模小,资源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各项子系统得分均处于较低水平。

(二)各子系统综合实力评价结果

在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子系统可分别从几个侧面反映各地综合实力发展情况,反映各地内部发展的均衡性。

1人口与劳动力一级子系统评价结果。城市的人口、从业人员为城市价值创造提供生产和消费基础,人口的结构与素质、管理与利用是城市实力的内生变量和基础结构。从该子系统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看,包头市分值最高,为2525分;依次是呼和浩特市(2504分)、赤峰市(2168分)、巴彦淖尔市(2023分)、乌海市(1700分)、乌兰察布市(1692分)、鄂尔多斯市(1685分)、呼伦贝尔市(1114分);通辽市得分最少,为277分。

2经济发展一级子系统评价结果。经济发展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提高的基础,是城市具有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的基本保证,是推动城市综合水平提高的关键,在城市总体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该子系统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看,包头市分值最高,为7752分,依次是呼和浩特市(5511分)、鄂尔多斯市(3035分)、乌海市(2901分)、通辽市(2358分)、乌兰察布市(2121分)、赤峰市(1436分)、呼伦贝尔市(1133分);巴彦淖尔市得分最少,为413分。

3社会发展一级子系统评价结果。社会发展子系统是用来评价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健康”状况,衡量经济发展最终目的的实现程度。从该子系统的综合实力评价得分看,鄂尔多斯市分值最高,为4568分;依次是呼伦贝尔市(3680分)、包头市(3551分)、通辽市(2923分)、呼和浩特市(2824分)、赤峰市(1983分)、巴彦淖尔市(1803分)、乌兰察布市(1222分);乌海市分值最低,为929分。

4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一级子系统评价结果。城市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城市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从该子系统综合实力评价得分看,呼伦贝尔市分值最高,为3516分;依次是包头市(3463分)、呼和浩特市(2327分)、通辽市(2287分)、鄂尔多斯市(2272分)、巴彦淖尔市(2023分)、赤峰市(1500分)、乌兰察布市(1355分);乌海市分值最低,为567分。

二、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反映出的共性问题

1地区间综合实力差距较大。评价结果表明,综合实力较强城市和综合实力较弱城市的综合实力,高低悬殊,差距较大。综合实力评价,得分最高的包头市为17291分,而乌海市的得分只有6097分,二者相差11194分。

2大部分城市城市化发展滞后。加快推进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各地级市城市化水平虽有一定提高,但仍然很低。2003年,乌海市城市化水平为859%。呼伦贝尔市为626%、包头市为603%,呼和浩特市为457%,巴彦淖尔市为326%,鄂尔多斯市为324%,通辽市为241%,乌兰察布市为226%,赤峰市为214%。除乌海、呼伦贝尔、包头3市外,其余6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都很低。这既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也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城乡居民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赤峰市交通事故为3683件,死亡353人;包头市为2598件,死亡218人;乌兰察布市为1637件,死亡207人;呼和浩特市为1473件,死亡264人;通辽市为1296件,死亡229人;巴彦淖尔市为803件,死亡185人;鄂尔多斯市为776件,死亡195人;乌海市为155件,死亡75人。在交通事故增加的同时,刑事案件发案数也不断上升。2003年,每万人刑事案件发案数,乌海市为4673件,呼和浩特市为4035件,包头市为3200件,赤峰市为2527件,巴彦淖尔市为1764件,通辽市为1270件,鄂尔多斯市为1080件,乌兰察布市为365件。社会治安不好,刑事案件发案数居高不下,交通事故较多,影响了居民的安全。

4就业问题仍较严峻。由于职工下岗、失业,加之待业青年难以就业,就业问题仍是摆在各市面前的一个难题。2003年,呼伦贝尔市登记失业率为730%,通辽市为712%,乌海市为616%,包头市为450%,巴彦淖尔市为420%,呼和浩特市为413%,赤峰市为229%,鄂尔多斯市为097%,乌兰察布市为096%。失业率高,就业困难,不但将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而且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二)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反映出的个性问题

1制约呼和浩特市综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显示,制约呼和浩特市综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1)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偏小。2003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国内生产总值为29850亿元,比包头市低9454亿元。

(2)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偏低。2003年,呼和浩特市市辖区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0%,比包头市低61个百分点。

(3)城乡居民收入偏低。2003年,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7254元,比包头市低1962元。

(4)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偏低。2003年,呼和浩特市城镇养老保险覆盖率为946%,与应保尽保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5)城市环境较差。2003年,呼和浩特市空气污染较严重,综合指数为83,与呼伦贝尔市有较大差距;城市人均绿地覆盖面积为451平方米,比包头市低2891平方米。

2制约包头市综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显示,制约包头市综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1)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偏少。2003年,包头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41人,比呼和浩特市少406人。

(2)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偏低。2003年,包头市产品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为556%,比呼和浩特市低451个百分点。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偏高。2003年,包头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达5526%,比通辽市高1958个百分点。

(4)城市空气污染较严重。2003年,包头市空气污染指数为139,是全区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5)污水处理率偏低。2003年,包头市污水处理率为51%,远未达到规定处理标准。

3制约鄂尔多斯市综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显示,制约鄂尔多斯市综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1)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偏少。2003年,鄂尔多斯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40人,比呼和浩特市少507人,在9个地级市中排第4位。

(2)经济规模偏小。2003年,鄂尔多斯市市辖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201亿元,比包头市低33103亿元,仅是包头市的一个零头;地方财政收入为430亿元,比包头市低2546亿元,在9个地级市中排第5位。

(3)经济结构不尽合理。2003年,鄂尔多斯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6%,负债率较高;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6%,在9个地级市中排第5位。

(4)城市人均绿地覆盖面积小。2003年,鄂尔多斯市人均绿地覆盖面积为360平方米,比包头市少2982平方米,在9个地级市中居第7位。

4制约赤峰市、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综合实力提高的主要因素。综合实力评价结果显示,制约这6个城市综合实力提高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是人员结构与素质、经济规模、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城乡居民收入、环境等方面与综合实力较强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三、提高内蒙古地级城市综合实力的对策

(一)要加快推进地级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1要降低进入城市的门坎。各市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降低进入城市的门坎,用准入条件取代城市人口的控制指标。凡在城市内有固定住所、合法职业和稳定经济来源的居民,本人及其随同居住直系亲属,均可办理城市户口;凡是引进的各类人才,其本人可优先办理城市户口,其配偶子女可随调、随迁。

2要有计划地实行生态移民。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扶贫开发移民和生态移民工程,将不适宜人生存的农村牧区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迁入城市周边地区。

3要引导农村牧区劳动力向城市有序流动。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为农牧民进城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和培训服务。各市劳动部门在办理农牧民进城务工手续时,除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和职业介绍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4要积极稳妥地拓展城市区划空间。各市要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稳妥地调整行政区划,逐步拓展城市区划空间,扩大城市的管理范围。

(二)要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1要全面提高有发展前景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对传统产业,各市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论证和整顿。对没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传统产业,要下决心,坚决淘汰掉;对仍然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和加工工业,要舍得投入,充分运用高新技术设备进行彻底的更新改造,全面提升这些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

2要注重发展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各市要处理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在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加快城市工业由开发制造初产品为主向制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转变。

3要强化信息业的发展。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渗透力和带动力强。强化信息业的发展,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迫切需要,也是各市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各市一是要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等核心技术的产业化。二是要加速发展微电子和软件产业,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4要积极发展新型第三产业。要重视发展服务业。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仓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修理、美容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要特别加快金融、物流、旅游、咨询、家政、托老、护理等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三)要切实加强城市基础建设

1要切实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各市要把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在加强交通建设时,要注意与旧城区改造结合起来,与城市公共交通和私人轿车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与城市超前规划和发展结合起来,拓宽、改造建设一批快速道路网,彻底改善城市交通不畅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城市功能。

2要切实加强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建设。在供水建设方面,在切实抓好城市居民和企业节水工作,适当抽取城市地下水的同时,要重点做好向城市引水的建设,以保证城市居民和企业用水日益增多的需要。在污水处理方面,各市一是要突出抓好企业,特别是污染严重企业的污水处理建设,防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二是各市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大投资力度,高标准地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加强对污水的再处理工作。

3要切实加强城市的环境建设。抓好城市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快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二是要加强对废气排放的管理力度。三是要抓好城市的净化、美化、硬化、亮化工作,建设新的人文和生态景观及休闲娱乐场所。四是要继续抓好“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街道”建设,强化文明意识和现代化意识,增强市民和游客的责任感,全面推进塑造城市文明建设工作。

(四)要继续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1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批本市急需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教育的基础上,各市应从本市实际需求出发,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批急需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彻底改变高级人才奇缺的状况。

2要切实提高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待遇。各市要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视角出发,参照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生活待遇标准,切实提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生活待遇标准,使之能够留住市内人才,并能吸引市外人才来本市创业。

3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要建立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市场经济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结合,从根本上改变科技成果与经济发展脱节现象,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真正实现科技转移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五)要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要下大力解决居民就业问题。扩大就业面,是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市市委、市政府都要把城市居民就业作为重点工程抓紧抓好。要重点抓好失业、下岗职工和待业青年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切实解决好就业工作。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加速发展投资少、收益快、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广开就业门路。工商、税务等有关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城镇居民自谋职业,走个体致富的道路。

2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要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解决好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养老金发放、社会统筹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

3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各市要根据经济增长情况,不断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不断调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保证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在财政收入的分配问题上,要从全局出发,适当向城镇居民收入倾斜,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工资和生活补贴标准,使城市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上一篇:我国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 下一篇: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