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野柳奇岩

时间:2022-08-16 09:33:08

野柳位于中国台湾基隆西北方约15公里处,介于北海岸金山与万里之间,是一个狭长的海岬。其陆地部分53万平方米,海域部分404万平米。野柳奇岩是世界奇观之一,波浪侵蚀、岩石风化及海陆相对运动,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导致了罕见的地形、地质景观,极具观赏教育与研究价值。

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例

如骨骼、牙齿、外壳等)或遗迹(例如足迹、钻孔等),埋藏在沉积物中,经过一段岩化作用后,就形成了化石。野柳的海蚀平台上常见到沙线类的海胆化石,外形成圆盘状。另外一种生物活动的痕迹化石也有,外形仿佛是一根根的砂棒:这些生痕化石密集的岩层,指示当初沉积的环境是富于生物活动的环境。

烛台石

野柳风景区的奇岩层石,以烛状石首屈一指,十分罕见。烛状石略呈圆锥状,直立地面,直径多在0.5米到1.5米之间,上细下粗,顶部中央有石灰质圆形块石,周围有环状沟槽。由此烛状石突出地面高达2米(如风景区西南角鲤鱼石前侧)。

蕈状石

外观似蘑菇,有一较细的石柱,上托一粗大的球状岩石。蕈状石屹立成蘑菇状,排列有序,且集中于一处,数约180个,形成奇特景观。著名的女王头即为蕈状石。

怂(姜)石

表面崎岖粗糙,外观酷似老怂(姜)的钙质块石,闪而得名:其表面被节理纵横切割成层状分布于蕈状石与烛状石中间,在海岬东北段的海崖以及海蚀平台上都可以看到。

溶蚀盘

面积稍大的平坦洼地,由于经常蓄有海水,可发生溶蚀作用,造成一片片盘状的平坦凹穴。溶蚀作用包括岩石内矿物与海水的化学作用以及重复干湿盐风化等造成的剥离作用;有时也有钙沉淀发生,使溶蚀盘的底部变成坚硬的一层。

风化纹

如果风化作用沿节理进行,则可能造成岩石内含铁矿物的氧化作用,形成氧化铁的带状花纹。新生成的氧化铁再胶结砂岩的颗粒,使岩石的强度胜过未受风化的黄竭色砂岩,因受氧化而凸起地表。外观上,风化纹分布在节理的两侧,有风化纹的地方突起成小脊。如果节理的周围是钙质砂岩,因为其硬度、耐蚀力都大于氧化铁,故新生成的氧化铁风化纹下凹而不凸起。

蜂窝石

擎柱石或其它含钙质岩块的表层常有蜂窝状的外形,因而得名。主要成因是穿孔贝(Bamacles)等甲壳动物挖掘的洞穴,后因受侵蚀扩大而形成。

豆腐石

野柳地区出露的岩层受到两组节理的切割,其中一组与岩层走向平行即与海岬延伸的方向平行;另一组垂于海岬延伸方向。坚硬层被两组节理切割的破裂面侵蚀扩大之后,形成一块块类似豆腐外形的岩块,称为“豆腐石”,分布于灯塔西南岩附近。

海蚀沟

波浪淘蚀海岸岩石,遇到脆弱易崩或天然破裂面发达的地方,常在滨海的高度。沿着脆弱地带入侵蚀,造成海蚀沟或是海蚀洞。因此,在海边如果看到有海蚀洞存在于现在滨海以上的高度,即表示陆地的相对上升,或是海水面的相对下降。

奇形石

这些是质地较坚硬且形状不规则的石灰质结核或块石,在差异侵蚀作用下形成各种奇形岩石,如鲤鱼石、仙女鞋、象石、珠石、海龟石等。

上一篇:莱锐 中创软件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下一篇:撼人心魄的卢克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