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引流对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8-16 08:56:29

硅胶引流对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多孔硅胶管引流对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甲状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常规手术后切口施行多孔硅胶管引流,连接扬州产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小时左右;对照组60例在接受常规手术后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结果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多孔硅胶管引流; 甲状腺术后; 感染

[中图分类号] R32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008-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ous porous silica gel tube drainage on post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after effect. Methods 170 cases of thyroi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110 cases, conventional operation incis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rous silica gel tube drainage, connecting Yangzhou sterile disposable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evice,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for about 72 hours;60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operation in posterior incision using the traditional rubber tube natural drainage method of.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ision infec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orous silica gel tube drainage; After thyroid surgery; Infection

近年来随着临床疼痛医学、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以及药理、医学影像学等诸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对甲状腺治疗这一重要课题,重新引起临床医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采用手术方式是解决这一疾病的比较理想的方法。外科的各种引流都具有双向性,一是把体腔或创口渗出物引出体外,二是由于引流物使体腔或创口又与外界相通,同时引流物的刺激作用,会增加局部或切口的感染机会,同时由于引流物的安放给病人带来一些不便及痛苦。为了满足现代人对颈部切口美观的要求,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170例,术后我们采用切口持续多孔硅胶管引流替代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 1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状腺患者共170例,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110例,男89例(80.9%),女21例(19.1%);年龄43-75岁,平均55岁。170例患者甲状腺肿物均为良性肿瘤,术前彩超及查体见瘤体大小为1.5-3cm×1.0-3.0cm,囊性或实质性,单个或多个结节,回声均匀,包膜完整。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或峡部切除92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18例。两组病人术后的输液、营养、药物治疗均相同,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经统计学处理相差无显著性(P>0.05)。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均在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病人平卧于手术床上,肩下垫一小枕,头部两侧以沙袋固定 术毕于原甲状腺创面或甲状腺残腔内置硅胶引流管,均接上海曹杨医药用品厂生产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负压≥5 kPa。术中冰冻快速病理切片报告为:甲状腺腺瘤10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9例,甲状腺状癌9例。切口皮肤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后用小敷贴粘贴。

1.2.2 观察组 完成手术后,在切口下方戳一小口,置入0.8cm直径多孔硅胶管引出皮外、缝合切口各层。手术结束后,切口硅胶管连接无菌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持续负压引流约72小时左右,认真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流量,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记录。待切口无渗血、渗液后,拔除引流管。

1.2.3 对照组 切口采用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法。如切口敷料有渗血渗液时则及时换药。术后发现切口红肿疼痛、渗血渗液, 首先应考虑切口感染,应立即处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切口换药次数。

1.2.4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有无术后并发症,出现两组间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

1.2.5 统计学 采用X2检验或t、p值。

2 结果

2.1 观察组 全组病例并发症3例,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血肿,喉返神经损伤各1例。 切口平均换药次数1.5次。

2.2 对照组 全组病例发生各种并发症6例,包括切口感染2例,切口血肿3例,喉返神经神经损伤1例,经换药治疗后治愈。切口平均换药次数3.6次。两组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

表1 两组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平均切口换药次数比较(x±s)

3 讨论 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误吸,术后血压平稳者予高坡卧位以减轻颈部瘀血[1],并有利于患者的呼吸,术后早期协助患者活动颈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由于甲状腺术后出血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危急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48h之内[1]。较严重的出血,可立即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产生严重后果。彻底引流可及早发现出血。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引流技术,德国医生1992年首创,它能够彻底去除腔隙、创面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促进创伤愈合,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3],加之术后采用传统的橡皮管切口引流方法,常使切口积血、积液引流排出不畅,导致切口感染,并发症增多。既增加了患者痛苦,增加了医疗费用,又延长了住院时间。而导致切口感染有诸多因素,其中术中止血彻底和能否及时通畅彻底引流切口内渗血、渗液起重要作用。为此,我们采用负压吸出法吸出伤口内的渗血,即在缝合伤口时放置一条硅胶管作为引流管,另一端露在体表外与皮肤缝扎固定,回病房后接一次性无菌负压引流器。放置负压引流器过程中,注意保持负压良好,如发现负压引流器破损、漏气时及时更换。注意防止患者因翻身而牵拉或扭曲硅胶管,预防硅胶管脱落,保持引流通畅,每天更换负压引流1次,注意执行无菌操作,预防逆行感染。一般置管3天能将伤口内渗血吸尽,可以拔除引流管。传统手术方式多主张切口内仅放橡皮管引流,而橡皮管较软、无支架功能,不能产生负压吸出渗液,常出现切口引流不畅、不彻底,导致切口积血、积液、感染,所以切口渗血渗液较多,常需早期甚至多次更换敷料,增加了感染机会,并导致了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我们在甲状腺手术后,应用多孔硅胶管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做术后切口负压引流72小时。通过临床观察,观察组病例平均48小时内引流20-30ml血性渗液,且不需要过多、过早更换敷料,减少了感染机会。研究显示: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是2.73%(3/110),和对照组的10.0%(6/6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此方法优点:(1)选用有韧性多孔硅胶管持续负压引流时不易被压闭或堵塞,能达到有效引流;(2)引流彻底,有效的负压可使创面各层紧密贴敷,不仅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而且可促进创面粘连愈合;(3)此法换药次数少,也减少了感染机会;(4)引流在一密闭系统内进行,可有效预防细菌的逆性感染;(5)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随着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

[2] 薛志祥,赵学良,李晓泉.弧形小切口解剖切除甲状腺腺瘤38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9,46(2):60-61.

[3] 宋昭惠,王黔.甲状腺手术放置引流管改进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16(2):108.

上一篇:维生素E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双源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疾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