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6 06:37:23

“猜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猜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知识的积累,使他们的记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多种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整个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因此,应用猜想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猜想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猜想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猜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可以说,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有其孕育过程,任何科学学说的出现,开始都有大胆的猜想。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与化学家探索化学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上是相似的,所以猜想既是推动科学前进的必要因素,又是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猜想是学生发现知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催化剂。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探求知识方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启发、积极指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教师应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化学科学不仅仅是观察现象,还应该根据现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科学论证,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

2.猜想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关键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根据已知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要求。由此可见,猜想是探究的前提,猜想决定了探究的方向和内容,没有猜想的提出,探究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没有所谓的探究。所以猜想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化学教学改革和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猜想

1.怎样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猜想不是胡猜乱想、盲目瞎想,猜想是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现有的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寻求解释过程或可能存在的答案。尽管所提出的猜想不一定是最终的科学结论,但针对问题所作出的猜想仍需要有一定的依据: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二是要围绕探究中的“问题”并符合科学事实。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感性认识、趣味化学现象等创设猜想的情景,激起学生探究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可能的猜想,然后针对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用科学事实检验猜想的真伪。猜想一旦得到实验结果的支持,就可发展成为科学结论。

2.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1)利用成功激励,培养学生猜想的兴趣

教育家跨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但缺乏理性,不稳定,只有通过成功激励,培养猜想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轻松和情绪高昂的心理下进行猜想探究。猜想的运用可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验的兴趣,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猜想与实验的结果相吻合时,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开了长期困惑在他们心中的谜,领略到科学家们探索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和自觉性就会进一步提高。有了愉悦的成功心理体验,学生对猜想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作用,给学生介绍有效的猜想方法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猜想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特殊重要作用。

(3)多设置猜想训练题,培养学生提出猜想的能力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设置相应题目类型,鼓励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大胆猜想,发散思维。即使学生提出的猜想是错误的也没关系,只要有对的成分,就对学生鼓励表扬。教师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猜想的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猜想探究发展的过程。通过对猜想思维的反复训练和对猜想探究的成功体验,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猜想兴趣和能力。

3.怎样对学生的猜想能力进行评价

为了促进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改变重结论、轻过程,重积累、轻探索的落后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对探究问题提出过哪些猜想或推测,就成了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优秀的、科学的、创新的猜想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平时的猜想练习题目和创新性考试题目都是对猜想、探究、验证猜想的过程进行评价。

三、运用猜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恰当处理对猜想的诱导点拨与形成学生定式思维的关系

笔者在运用猜想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猜想情景提供的信息不能抓住主要矛盾即问题的实质,而是漫无边际地异想天开,甚至胡思乱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猜想情景时要辅以恰如其分的启发诱导,循循善诱但又不能点拨过多,以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造成思维定式。

2.教师要注意不断提高设置猜想题目的能力和总结猜想的思维方法

设置的猜想题目既要科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有一定的难度,即所谓“跳一跳,能摘得到”,教师还应及时小结各类猜想题型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做好对学生中的创新猜想思维的记载,以便提高今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然,运用猜想进行化学教学的有关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以实现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达到课程改革的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第一高级中学)

上一篇:正确审题的几个方面 下一篇:余弦定理的变形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