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下的和谐开江

时间:2022-08-16 05:36:57

橄榄树下的和谐开江

奥运会胜利者的头上的橄榄枝被誉为“胜利的桂冠”。2007年夏,一批来自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的橄榄枝运抵北京,开江随即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有希望的橄榄枝供应方。

开江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南北朝时期(公元553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县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与周边县市比较,尤显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川东小平原”之誉。

特色农业因此成为开江经济发展的重拳。油橄榄成为开江特色农业的重中之重。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沿岸,1964年才引入中国,开江县于1974年开始栽培,1990年产果量达10万公斤,单株产量最高曾达75.2公斤,获“四川省油橄榄产量第一名”,成为“中国油橄榄之都”。

国际橄榄油组织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橄榄油消费国”,专家预计,2010年我国橄榄油消费量将突破10万吨。由此测算,中国油橄榄种植面积即使从现在开始种植布园,至少也需要300万亩以上,而目前仅为30万亩。

据了解,开江已拥有国家级油橄榄、省级银杏、省级水禽产业化、优质高产水稻等特色农业生态基地,培育出橄榄油、银杏、粉葛等无公害农产品,以及梨梨食品、天源油橄榄、银杏实业等产业化企业。到2008年,全县以油橄榄、银杏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产值将达到2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3亿元。

发展特色农业,建设和谐开江的目的在于惠民富民,它的难点、重点都在农村。

开江县委提出了“连点成线,以线带片”的工作思路,“一点一点地抓、一线一线地连、一片一片地推”,力争使全县50%以上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县委书记杨娟多次深入其挂包联系点普安镇玉皇观村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个别村民摒弃以前要“风水”不要科学规划的旧观念。而今,一座座错落有致的现代农居拔地而起,一片片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果园。

建设新农村,农民增收是中心。开江县从发展生产破题,依托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村能人,调整种植面积10万亩,发展油橄榄3万亩、蔬菜4.8万亩,饲养蛋鸡150万只,年出栏生猪35万头。畜牧、蔬菜、油橄榄三大主导产业优势凸现,占农业总产值的68%。因地制宜,扎实推进“一村一业”战略,培育了以特色种植带动型、特色养殖带动型、劳务带动型等为主要收入的专业村13个,力争每家都有一个年收入5000元以上的经济项目。

与此同时,开江县实施了一项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即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每年,每位农民只需筹资10元,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补助35元,就可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部实行即用即补偿,一年内住院累计可补偿10000元。开江县加大了报账程序、报账范围、报账比例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了医疗公示告知制,保障了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利益。

开江县委书记杨娟说:“2007年春节刚过,县里邀请各方面人士座谈,指出要致富一方,造福一方,根本在于增进干群感情、赢得民心,坚持不懈做好事,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上一篇:提高政府集中采购执行力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下一篇:县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