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艰险越向前”,应急广播急先锋

时间:2022-08-16 01:31:10

“越是艰险越向前”,应急广播急先锋

摘 要:四川雅安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快速反应,紧急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了持续九天九夜的《“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在应急直播中,新闻频率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紧急权威信息,独家抢播总理声音,科学编排直播节目为灾区人民服务、为抗震救灾服务,成为四川广播电视台应急广播的急先锋。

关键词:芦山地震 应急广播 直播 新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这里是四川人民广播电台FM106.1、98.1、88.1、95.5、90.0并机直播的‘4·20’芦山地震特别节目,四川电台新闻频率在灾区的播出频点是芦山、天全FM91.1,宝兴FM98.8……”

2013年4月20日8:02,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快速反应,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拉开了《“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序幕。随后,在全台统一部署下,新闻频率的特别直播节目在民族频率FM88.1、岷江音乐FM95.5、文艺广播FM90.0并机直播,并同时开通了两个专门针对灾区的播出频点。从4月20日上午到4月29日凌晨,新闻频率的特别直播节目持续九天九夜,全天直播17小时,九天共计播出约153小时。

从最初的密集抗震救灾最新动态消息,到形成“早午晚夜四大高峰时段重点出击、全天17小时滚动”的直播格局;从“碎片化”式的信息播报,到“集装箱”式的专题报道,新闻频率快速行动、科学部署、精心策划,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让电波穿越地震带、响彻芦山灾区,为灾区人民服务、为抗震救灾服务,成为四川电台应急广播的急先锋。

一、紧急行动,迅速应对——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广播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进入应急直播状态。分管台领导和频率总监靠前指挥、统一部署,采编播通力配合、全力以赴,整个团队高效运转,确保了九天九夜153小时大直播的成功。

1.“与时间赛跑”:应急广播紧急权威信息

“现在紧急插播一条最新消息……”4月20日8:07左右,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下称新闻频率)中断正在直播的日常节目,紧急插播了“4·20”芦山地震的第一条消息。

8:06,根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新华社播发快讯,报道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发生5.9级左右地震,新闻频率马上转发了这一消息。

8:20,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新华社再次播发快讯,震级确定为7.0级,震中锁定在芦山县,新闻频率迅速跟进紧急,同时,正式启动《“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

上午9点,接到省应急办消息后,新闻频率立即权威省委书记王东明重要批示和“王东明书记、魏宏省长已率队赶赴现场”的消息……

当天,新闻频率还在直播节目中第一时间了、总理的重要批示,并播发了“总理正在赶赴灾区”的消息。

连续九天的特别直播中,在前方记者不断发回最新救援消息的同时,新闻频率对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多场芦山地震新闻会进行了直播,并实时整合新华社、中新社最新消息,及时了大量权威消息。在通信中断、道路不通等情况下,新闻频率主流传播平台作用凸显,成为听众尤其是灾区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2.“岗位就是战场”:全体员工各司其职,直播高效运转

五年前的汶川地震,锻炼了新闻频率在突发事件中的快速反应能力。从那时起,新闻频率的应急机制也全面建立: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全体采编播人员迅速到岗,频率领导统一部署、科学调配,快速应对,高效运转。

“4·20”芦山地震一发生,领导和采编播人员全部在第一时间集结,全力以赴投入应急直播中。

4月20日8:10,新闻频率第一批记者集结完毕,开始向灾区进发。与此同时,在频率总监的统一部署下,编辑和主持人的分工也迅速确定:以一小时为一个单元,编辑四人一组,两人编辑文稿、两人担任导播,主持人两人一组,启动全天直播“大接力”。

当天上午10点,新闻频率第一路记者在经由成雅高速前往芦山途中,开始不断发回路况信息和救援车辆信息;10:10,另一路记者从省地震局发回地震测定消息;中午12点,新闻频率第一路记者进入芦山龙门乡,成为第一批到达震中龙门乡的媒体,第一时间发回现场见闻……截至当天下午5点,新闻频率17路记者陆续抵达芦山、天全、宝兴,发回连线报道60余条。

从20日上午到29日凌晨,各路记者从灾区发回连线报道、录音特写、录音消息和录音通讯等各类稿件共计500余条;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兄弟省市电台连线上百次;前方记者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参与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人民广播电台、芦山县广播电视合开办的“国家应急广播·芦山抗震救灾应急电台”每天两小时的直播节目;另外,新闻频率多路前方记者还向加拿大多伦多华语电台、香港电台中文台发去连线报道,向全省、全国、全球听众持续报道抗震救灾最新进展。

后方十余个编播组开展直播接力,编辑文稿、剪辑音频、制作片头片花和公益宣传曲、连线前方记者和有关部门、编辑播发灾区群众寻亲信息、制作抗灾救灾温馨提示……科学的统筹安排和部署,确保了新闻频率的应急直播“忙而不乱”;高质量、长时间的直播节目,也再次检验了新闻频率的战斗力。

3.“总理向我问灾情”:第一时间播出总理声音,鼓舞灾区人民

20日16点左右,飞赴灾区的总理抵达震中芦山县龙门乡,召开现场会,部署抗震救灾工作。17:46,新闻频率前方记者殷江等一行四人,及时发回了总理在龙门乡召开现场会、部署救灾工作的连线报道,并在现场会结束之后采访了总理。

总理对灾情十分牵挂,听说新闻频率记者刚从宝盛乡返回,于是关切地询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要求救援部队守住徒步生命线和空中生命线,并告诉记者要“及时将信息向社会公布”。采访最后,记者请总理对四川人民讲两句话,总理深情地说,四川人民有着抗震救灾、自强不息的奋斗经验、传统和精神,灾难是压不垮四川人民的,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大家一定会携手共渡难关,建设更好的家园!

总理的牵挂一定要及时告诉四川人民!记者殷江等迅速撰写、发回了录音特写《总理向我问灾情》,于当天17:58首播,在所有媒体中最先播出了总理对四川人民的深情寄语,让灾区群众在震后第一夜降临前,就听到了总理的声音。当晚和次日,这条特写还多次滚动播出,极大地鼓舞了四川人民,增强了他们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新闻频率当晚就把总理对四川人民的深情寄语用到了精心制作的《“4·20”芦山地震公益宣传曲》中。四川电视台新闻中心为《总理向我问灾情》录音特写配上画面和导语后,在次日晚间的《四川新闻》节目中播出。中新网还刊发了总理接受四川台记者采访的图片。

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在抗震救灾中全力发声

在为期九天的《“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中,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策划报道重点。推出了《救援进行时》《医疗救治站》《防疫最前沿》《安置第一线》《保通生命线》《防灾·望哨》《爱心集结号》《灾区新动态》等专栏,持续掀起报道声势。

与此同时,重点策划推出了《灾难中的感动》专栏,先后聚焦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46名,一批诸如《孝尽天下的“白衣天使”张艺川》《“救命书记”李卓卉和她的乡亲们》《“最抢镜”男孩郑振涛:歌唱祖国,向外婆报平安》《“仁义妈”魏祖香:抗震救灾、帮助村民,全家齐上阵》《仗义“稀饭哥”、最美“送粥妹”:灾难中,我们守望相助》等特色稿件,极具感染力,引起了听众的共鸣。

随着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和《“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的持续进行,为进一步提升报道水平,更好地服务灾区人民、服务抗震救灾,新闻频率策划团队先后推出了一场现场直播、七大广播特稿、两个版本的公益宣传曲,持续强化着报道力度。

“不仅要最快地服务灾区人民,还要最快地赶到灾区人民身边为他们服务,用‘最响亮’的方式告诉他们,‘我们在一起’!”20日地震当天,四川广播卫星直播车就开进了芦山县城,直播车顶架起扩音大喇叭,就地进行新闻直播,让应急直播真正和灾区群众“面对面”。请求村镇灾情、寻亲信息的灾区百姓,顿时把直播车团团围拢住。

“不仅要及时传递信息,更要鼓舞斗志。”21日,震后第二天的午夜编前会上,策划团队提出,梳理两天来的救灾进展,把灾区现场作为直播间,推出现场直播。

22日8:02,在震后48小时的关键节点,新闻频率“4·20芦山地震”生命大救援特别直播《惊心动魄·感天动地48小时》,通过卫星直播车在芦山县城拉开了帷幕。24日至30日,新闻频率又连续策划推出了七大广播特稿。其中,24日至26日的“抗震救灾”三大特稿,分为“生命黄金救援篇”《72小时黄金救援:一切为了生命》、“群众紧急安置篇”《感天动地中国心,顶天立地芦山人》和“次生灾害防治篇”《凝聚“中国力量”,捍卫“生命任务”》三大篇章,聚焦生命救援、群众安置、震灾防治三大关键任务;27日的“全省哀悼日”特稿《芦山地震七日祭:穿越灾难,同舟共济》,在深切悼念遇难同胞的同时,回顾了七个穿越灾难、同舟共济的日日夜夜;28日至30日的“抗震救灾精神”三大特稿《“越是艰险越向前”——灾难中,那些闪光的精神力量》,分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大篇章,对“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4·20”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精神,进行了梳理和述评,为弘扬芦山地震抗震救灾精神、加快灾区恢复重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一场直播和七大广播特稿以及先后推出的两个版本的公益宣传曲,都是新闻频率在特别直播中的“自选动作”,是这次直播报道的一大特色亮点,播出后反响强烈。

灾难发生后,震区灾情如何?救援取得哪些最新进展?无论是灾区群众还是全省听众,都格外关注,这也成为新闻频率在策划特别直播时尤为关注的重点。在为期九天的直播节目中,新闻频率实时刷新,第一时间各类信息,让受灾群众感到安心,情绪得以稳定。大灾之后,次生灾害隐患严重,新闻频率的直播节目及时播报相关消息,滚动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提醒灾区群众注意防范。各地志愿者大量涌入,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给灾区的交通带来了不小压力,节目多次省委省政府有关消息、交通管制信息等,呼吁为生命通道让行,让救援物资快速进入。灾区还急需哪些物资,市民支援灾区都有哪些途径,节目及时相关消息……这些实用信息的及时,为抗震救灾的有序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应急广播随时随地都在为灾区人民服务,为抗震救灾服务。小小一台收音机,在灾难中成为受灾群众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了更好地服务灾区听众,新闻频率还专门在灾区开通播出频点:芦山、天全FM91.1,宝兴FM98.8。21日晚,在位于芦山县中学的受灾群众帐篷安置点,不少群众围在一起收听广播,前来慰问群众的总理还询问了大家收音机信号好不好。当天的《四川日报》也以《“小广播”发挥大作用》为题,报道了受灾群众通过收音机收听最新抗震救灾信息的情况……在突发事件中,广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答卷

23日下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抗震救灾工作,“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越是要鼓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

“越是艰险越向前”,正是凭着这股精神,芦山地震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不断取得抗震救灾新胜利,迸发出重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同样,正是凭着这股精神,新闻频率在抗震救灾报道的特殊战场上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以高质量的应急直播节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在芦山地震灾区,为获取最新的第一手采访资料,新闻频率记者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克服食物短缺、住宿困难、信号不畅、交通中断等种种困难,始终发扬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战在一线。

敢于打硬仗、善于打硬仗的,不仅有新闻频率的记者,还有身处后方的编播团队。为了做好每天17小时的直播节目,很多新闻频率编辑、播音员、主持人都主动放弃轮休,用坚守诠释着责任,用行动诠释着担当。

通过新闻频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拼搏,高强度、长时间、大容量、亮点纷呈、特色鲜明的《“4·20”芦山地震特别直播》赢得了各界听众尤其是灾区听众的一致好评,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新闻频率应急机制的再次实践,也是新闻频率团队精神的再次彰显。在这次特别直播中,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通过电波、通过应急广播,宣示着广播的责任、广播的价值、广播的功能,宣示着广播人神圣的职责和信念。

(作者单位: 四川广播电视台新闻频率)

上一篇:时尚30年不老青春 下一篇:我国主食产业发展空间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