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公允价值模式的挑战:相关性和可靠性

时间:2022-08-16 11:13:15

来自公允价值模式的挑战:相关性和可靠性

摘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引入现行会计模式的理由之一,是其具有比历史成本模式有更高的相关性,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似乎在这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也成为一些银行家指责公允价值的理由所在,所以,我们不得不从相关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作为会计中的一种计量属性,需要我们对其相关性和可靠性作出权衡,以提供既相关又可靠的会计信息,满足投资者的需要。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5-0047-04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是因为其较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能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更能满足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作出判断。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更强的相关性”的观点似乎没有得到有力支持,并受到一些银行家的诟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中的运用对本次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提出终止对公允价值运用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确定。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市场活跃程度不同,确定公允价值的标准也存在差异:如果存在一个活跃市场,则成交价就是公允价值;如果在一个活跃市场中没有相同产品的成交价,与其相类似产品的近期可观测到的成交价也是公允价值;如果上述两个层次的价格都不能获得,则需要通过估值模型来计算有关产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具有市场客观性和主观判断性的双重属性,这种双重属性极易产生顺周期效应。当市场繁荣处于上升通道时,交易价格的高企将导致对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当市场低落处于下降通道时,交易价格的低落会导致对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对于虚拟的金融产品来说,这种顺周期效应会更加明显和剧烈:当市场向好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在利润表上显示大量浮动收益,诱使企业管理层滋生片面乐观情绪,投资者也会产生高估这些资产价值冲动,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乐观氛围中,表现为市场上的资产价格的非理性上涨,于是产生了资产“泡沫”;当经济下滑时,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投资者都会产生悲观情绪,从而低估相关金融资产价值,计提高额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利润的大幅下降或亏损。对根据报表盈余进行估价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会处于对未来的一种悲观判断,陷入低估资产价值的“黑洞”。于是,市场繁荣时,资产交易价格上涨利润上升根据利润高估资产价值市场资产泡沫;当市场不景气时,交易价格下跌提取高额减值准备、核减股东权益非理性抛售价格继续下跌继续加大减值准备计提和继续核减权益市场资产估值的“黑洞”。这样,无论是市场繁荣时的资产“泡沫”,还是市场下滑时的估值“黑洞”,最终都会因资产估价的严重偏离其价值导致市场的无效。

二、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挑战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主要表现为对按公允价值生成的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疑。

(一)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质疑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本质在于,它能够帮助使用者对未来事件的结果作出预测,或者能证实或者能改正投资者的先验性期望,以增进决策的把握性和正确性。在历史成本框架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是源于它能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过去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表明,公允价值具有较强的价值相关性,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解释能力。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表示,公允价值向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信息,FASB完全是按照投资者清楚而明确的要求,才规定金融资产应当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表示,公允价值仍是当前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它有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本情况。尤其是对金融工具而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金融机构及其交易人员故意掩盖投资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防止某些金融产品在市场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时,投资机构或交易人员利用成本计价粉饰太平,造成对其他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误导。

事实上,公允价值并不像开始时人们想象的那样总是有效。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就受到了以银行家为首的反对派的指责,他们认为公允价值有时不能帮助人们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也不能对投资者起到警示作用,反而可能会助长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因为,对公允价值持续走高的资产,投资者充满继续增值的预期,却忽略了泡沫破灭的风险,这样,公允价值的计量就排除了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风险溢价以及市场参与者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所采用的假设等影响。在会计报表上表现出的问题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所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价值无法反映它们的包括风险在内的真实价值。在利润表上,以公允价值反映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的变动差额计入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仅因为该损益得不到现金流的支持而影响利润的质量,而且因利润信息构成的复杂性的增加,影响了人们对公司利润的解读,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

另外,顺周期效应在会计报表中也同样得到了反映。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在经济衰退时,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所以,当以经济情况发生剧烈波动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都会大幅度下降。

(二)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质疑

金融危机对按照公允价值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挑战。这主要源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和在确定公允价值时的主观性。

如前所述,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三个层级①,第一和第二个层级就是在资产或债务市场上形成的该资产或负债(相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其运用的前提就是需要以一个活跃有效的市场为基础。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使用的市场基础首先被动摇了。在第三个层级中,确定公允价值需用模型估计,而模型的设计及其参数的估计都具有主观性。由于人的非理性和所具有的经济“贪婪”,往往使主观估计的信息丧失可靠性。

实际上,本次金融危机中,一些种类的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已没有市场可以作为计量参考了。此次危机发端是房产次级贷款,初期,随着房贷违约率的不断上升,由房屋贷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美国抵押支持债券(MBS)、债务抵押证券(CDO)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对其计提减值。减计资产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的运转,如信用等级下降、借贷成本抬升、担保金不够充足等等。如花旗、瑞银等投行之前发售的标售利率型证券(ARS)。ARS市场在2008年2月之前的总市值约为3 300亿美元,而2月至今这个市场已根本不具备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资产抵押类证券从157号准则适用的第一层直跌到第三层,而在第三层的估值世界中,是没有什么价值能得到公认的。在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坚持下,金融机构不得不根据市场上的“挥泪甩卖价”作为手中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了巨额的资产减值,这些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心理,使市场陷人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狂潮,亏损、撇账、评级下调、更多坏账等接踵而来,直至金融机构无以为继,乃至破产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链条:金融资产交易价格下降――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计――企业利润下降、核减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丧失、恐慌性抛售――传递:市场估值中枢下移――企业自救:大规模抛售资产――融资能力下降:资金短缺。如此循环,将会放大资产交易价格下跌的冲击效应,公允价值确定的市场基础被破坏。

此外,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一些假设条件,而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并不完全。首先,公允价值定义假设有序交易,即市场活动中所涉及相关资产或负债是经常性的或者正常流动的。但是,在金融危机中,投资者过度恐慌和信贷极度萎缩破坏了交易的有序性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没有考虑流动性缺失的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且未对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型提供技术指引,由于各种输入参数的选择不同,造成计量结果差异巨大。

公允价值的运用要求会计人员有更多的主观职业判断,但是,会计信息会因为过多的估计和职业判断而变得不可靠。尤其对于缺乏流动性的复合债券,如房屋贷款抵押债券,收益期限往往要几年甚至更长,不具有活跃的市场报价,金融机构在确定证券的公允价值时很可能带有主观性,而且只能包含过去的价格变动信息和目前的价格状况,对预测资产未来几年的变动没有帮助,也就不再是最及时、可靠的价值信息。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

公允价值的计量尽管为金融界屡屡指责,面临着挑战,但是,公允价值在帮助投资者决策方面具有历史成本模式无法替代的优势。应该在历史成本框架内有条件地使用公允价值,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作一个权衡:提高相关性的同时不能降低可靠性,在提高可靠性时也不能以降低相关性为代价。

(一)对会计准则进行技术性调整

1. 改变“盯市”计量的规则

在实务中,公允价值一般是指金融资产在财务报表报告日的市价,因此,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往往在操作层面上演变成“盯市”计量,如果某资产的价格出现了与其价值严重背离时,这种计量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下降,所以,在具体会计处理上,可以取资产某一时期市场交易价格的历史平均价格作为计价基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短期市场极端情况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如果某项资产的市价无法获得,可将具有类似风险和特征的其他资产的市价作为公允价值,或将以其他计价方法(如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期权定价模型、矩阵模型)估计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如果不能对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的估计,则企业必须说明难以进行估计的理由,并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相关信息,如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实际利率、到期日等。

2. 加大对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力度

会计准则要求充分发挥财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功能,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企业可以在附注的“重要会计政策说明”中,利用“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这一项目,将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按上一年年末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或取得金融资产时的初始成本(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进行报表分析提供更全面的会计信息,消除极端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的不利影响。具体披露时,可利用文字和数字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以列表形式将金融资产按几种不同的计量属性(报告期公允价值、上期公允价值或初始成本)进行计量,披露金融资产价值的构成或当期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将不同计量属性下的金融资产进行比较,为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二)对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应提出更高的专业能力要求

在公允价值下,为了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形成较好的统一,应当加强以下方面工作:

1.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要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达到公允价值的最优估计。

2.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会计信息的意识,同时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对维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三)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可操作的指南

在我国有的会计准则中只涉及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判断标准,这使投资者很难理解按照公允价值提供的信息。为此需要做三件事:

1. 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许多金融工具以外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并不存在活跃市场,建议提供关于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标准以及应用指南。

2. 建议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应用指南中提供更多在新兴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特别是应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的示例。

3. 对于按照以非市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应当强化披露要求,特别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管理层的假设、是否引入了外部评估师的估价,以及如果某些重要变量发生与原来假设不同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财务报表重要指标发生何种变化的敏感性分析等方面的信息。

不可否认,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暴露出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但公允价值有其科学的内在经济涵义和存在的基础,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财务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随着经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某些领域公允价值计量有着历史成本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摒弃公允价值。

注释:

①美国的SFAS 157《公允价值计量》与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要求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在活跃市场上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不做任何调整)。本层次所提供的信息对公允价值最具可靠性,所参考的活跃市场中资产或负债进行频繁和大数量的交易提供了持续的价格信息,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明,只要能获得,应当尽可能地采用。第二层次指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报价或者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或负债在不活跃市场的参考价格。在利用佐证信息估计公允价值时,应当根据状况和地点、相似程度和交易量等调整差异,且所进行的调整必须是能客观确定的,否则降为第三层次估计。第三层次指市场上不存在关于资产或负债可观察到的输入信息,即进行第一、二层次的估计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对公允价值的思考――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现代商业,2009,(5).

[2]王艳,杨,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重新审视[J].金融经济,2008,(4).

[3]杨辉,陈敏.金融危机中如何看待公允价值计量[J].财会研究,2008,(4).

[4]威廉R.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李丹丹.浅议公允价值的利和弊[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6]潘秀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3).

[7]陈高华,李艳,吴东立,甄立敏.美国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性问题[J].财会月刊,2009,(1).

[8]王群.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可靠性及相关性的影响[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7).

[9]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

[10]徐晨.金融稳定性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优化――基于动态减值准备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9,(5).

[11]李红霞.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8,(10).

[12]向锐,付饶,李琪琦.相关性与可靠性的两难选择――兼评新企业会计准则[J]财会月刊,2007,(9).

[13]张捷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J].财会研究,2007,(1).

[14]吕坤,李海宾.基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2).

On Challenge from Sound Value Pattern: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Shi Zhichao

(Fund Administration Center, Hebei Province State Asset Holding Operation Limited Company,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 One of reasons of sound value measurement pattern introducing present accountant pattern is it has higher relevance comparing with the historical costs pattern, but in this financial crisis, it has faced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The "along the cyclical effect"of sound value measurement played the role of added fuel to the flames in this crisis, which also became the reason of some bankers accusing the sound value. Therefore, we should carefully examine the sound value measurement pattern from two aspects of relevance and reliability. As one kind of measurement attribute in accountant, the sound value needed us making the balance between its relevance and the reliability to provide related and the reliabl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meet investor's needs.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sound value; relevance; reliability

上一篇:低碳经济下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对策 下一篇:知识产权涉外担保融资的法律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