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人性,守望幸福

时间:2022-08-16 11:10:35

【摘要】近几年荧屏热播的类型电视剧里面,反映亲情以及血缘关系的电视剧类型占了很大的比重,也成为了类型电视剧的新的收视增长点。很多亲情剧都凭借其自身的情感优势,在众多类型剧充斥荧屏的同时,吸引了大批收视群体。2011年春,由陈朱煌执导的大型励志亲情剧《天涯赤子心》(又名《爸爸再爱我一次》),在开播之初就迅速热播银屏。该剧凭借其一波三折的剧情和深深的赤子之情,不仅在收视上取得了开门红,也让在当代社会中习惯了淡漠情感的人们重新唤起了心中的温情。剧中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人情,都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浓烈程度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天涯赤子心》为例,从三个方面探讨后亲情时代的亲情剧是如何坚守优势,在彰显伦理和真情的人性同时,让受众在朴实和温暖中,守望幸福。

【关键词】亲情励志;人文关怀;伦理;亲情美;形象符号化

由《妈妈再爱我一次》导演陈朱煌执导的大型励志亲情剧《天涯赤子心》(又名《爸爸再爱我一次》)自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在很多地方电视台播放的时候,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长春综合频道平均收视率达到4,29,其中最高收视率曾达7,02;这部剧在宁波台也曾创下了全年的收视高峰;与此同时,其在广西都市频道的表现也很不俗,成为当年广西地面频道的收视冠军,而在重庆影视频道播出时,这部本来不被看好的剧竟然达到了12,68的惊人收视,创造了重庆影视频道的新纪录!同时,该剧在安徽卫视和北京影视剧频道热播,凭借其一波三折的剧情,赚到了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赚尽了观众的热泪。《天涯赤子心》以两个孩子在母亲去世后,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生父的过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家族豪门不为人知的感情恩怨和纠葛,同时又夹杂着众多人世的悲凉和变迁,发人深思。这部剧用其异常平民化的创作视角,细腻深入的创作理念,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得到了受众广泛的关注,在现今时代下,为何亲情剧能够热播并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一、平民主义精神的抒写——彰显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和情感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个体上说,人们对于感情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但同时,对于情感的信赖度和安全感却呈减弱趋势。再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亲情剧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情感的“高质量”需求,通过更加贴近人们内心的表现手法,使得人们不仅融入剧情,更通过旁观者的身份来体味现实生活中已经渐渐淡化的亲情,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和现世安慰感。从这一角度来说,《天》剧作为当代亲情剧的的杰出代表,有着异于之前的讲述优势和叙事特点:它的讲述风格和叙事节奏都在一定程度上贴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以还原生活真态的创作视角站在旁观的高度来审视人世情感的执着与变迁,蕴含着浓浓的平民化创作态度和人文意识。它借助电视荧屏把剧中的人物生活化,使观众在收看的同时获得一种带人性的情感体验,形成心灵的融合。它将创作的触角延伸到我们生活在实实在在能够触及到的普通人、平凡事,用最真的情感和语调来娓娓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所以能它总是能捕捉到最真实和动人的一面,然而,从平民叙事角度中折射出的伟大精神、蕴含着的深切涵义,更能打动普通受众的心,而剧中所涉及到的小君、小杰一路上的曲折坎坷,洋行工人的“狗眼看人低”,如萍害怕小君和小杰的到来会抢走自己的父亲的想法,郑世贤面对诸多现实因素我无奈和艰难选择,以及他在最后舍身救子的壮举,这些都从琐碎的日常经验中升华出真实的世人情感,让观众通过他人的情感波澜审视自己的追求,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

二、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彰显亲情美

电视剧作为主流大众文化中最为直观、受众面最广的艺术形式,对于社会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导向和影响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长久以来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忠孝节义”、“温良恭俭让”、“忍辱负重”、“重义轻利”等传统道德观念,成为一种特定的民族审美情结和阅读期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电视剧的走向。在这样的弘扬传统道德观念的大环境下,亲情剧中无论是人伦家庭道德观、亲情观,还是爱情观,都充斥着浓浓的儒家理念的道德评判标准,而这其中蕴含的关于爱恨、利益、谦和、爱人、宽厚、包容等等伦理观念,体现在生活中,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最求,对于和睦安逸的生活环境的向往,对于和会和谐的期待,这些美好的理想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与亲情之美。《天》剧中,无论是高淑华寄人篱下,历尽艰辛对自己孩子的培养和爱护,两个孩子不畏艰辛和曲折对生父的追寻,还是郑世贤对子女的无限深情,以及两个孩子在母亲病榻前的含泪守护,都是浓浓的亲情表达,而郑永昌出于家庭传统观念对孙子小杰的寻找也是传统的家庭观念的集中反映,这其中也不乏舅舅和舅妈对小君母子三人的冷嘲热讽,罗美芳对郑世贤寻子的阻挠,何老板夫妇出于报复拿小君姐弟要挟郑永昌的种种情节,而这些亲情剧中看似“不和谐”的因素,编剧也都为它们安排了合理的理由,不仅不让观众觉得对这些人物有恨,而且唤起了受众的同情和谅解,充斥着对真隋和真理的呼唤,它煽的不单是爱情和亲情,还有人间的各种真挚情感,这些纯粹的善良感情往往被电视剧创作者所忽略,却在《天》剧中得到挖掘和发扬。该剧的导演朱煌执导苦情戏已有20多年,在他自己的意识里,“亲情伦理是永恒的主题”,并表示将继续在这条创作道路上走下去。除此以外,该剧与以往亲情,苦情戏的不同在于,在传统苦情戏元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导演通过新的创作视角来展示博大而深刻的情感,用穿插在一起的复杂情感线索来牵引观众视线,当然,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线索中,通过孩子的纯真视角来审视成人世界的情感以及社会的世态炎凉,是导演最大的创新点。

三、现实生活中的“完美”理想人物——符号化人物塑造

自从90年代初《渴望》塑造了集完美道德规范于一身的“刘慧芳”以来,这个女性形象几乎成为后来中国众多电视剧中主人公的道德原型,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部分创作者和大部分电视剧受众对于人物创作和欣赏的价值判断和取向。与其他类型的电视剧不同的是,亲情剧中的主人公需要更加贴近生活和反映生活,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不光是朴素的情感,真诚的社会关系,还要有善良的品性和其他符合中国传统道德价值判断的精神闪光点,是现实生活中的“完美”理想人物的化身。独特的,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是一个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该剧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主要原因,《天》剧中同样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贤惠、执着、为爱不惜一切的淑华;深情但懦弱的世贤;聪明、善良、坚韧、懂事的小君;活泼、多才、天真的小杰;聪明但自私的美芳;封建、正直的郑永昌;尖酸刻薄、见利忘义的舅妈;悬壶济世、充满爱心的邱医生夫妇……这些形象都是活灵活现的生活形象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小君和小杰姐弟俩,作为剧中的主角,他们在丧母寻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隐忍、懂事、自立,特别是善良纯真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真善美文化形象的鲜明生动写照,它在这个物欲横流、人性日益膨胀的社会里,清明了人们尘封已久的心灵,滋润了人们变得麻木不仁的表情,激发了人们向着传统道德和善良人性回归的冲动。

四、总结

亲情剧用平民化的叙事风格、浓墨重彩的情感描绘以及高道德要求的创作标准力争为观众建构一个个符合他们理想的、在现实生活中正在或已经消失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梦想,这不仅能让人们在高速运转的生活状态里得到一时的放松和消遣,同时又能通过自身对于审美意境的构建,来对自己的传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以及情感观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和反省。它既挖掘出新的社会矛盾,又传递出时代的风云消息;既反应了新旧时代的交替,又提倡伦理道德的转型;既描述了平民家庭的人伦风景,又透出了百姓生活的哲理诗情;既用家庭重建了道德,又用情感建构着温馨。当然,该剧、甚至是亲情剧近年来的热播背后,也存在着众多的隐患和危机。诚然,这种电视剧类型所具有的感召力和受众群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真正的具有艺术创新且有一定深度和感召力的、甚至是能禁得起时代考验的精品电视剧还在少数,与此同时,众多外来剧、译制剧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国产电视剧的冲击也使得国产电视剧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如何及时总结创作中的得失,提高自身的艺术品位,找出机制管理上的差距,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将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上一篇:浅谈中国穆斯林的传统丧葬文化 下一篇:《论语》,指引心灵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