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时间:2022-08-16 10:38:26

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摘要:针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调研过程中的问题,笔者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从机构设置、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出发,提出了面向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案,对提高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学质量;能力培养;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专业人才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保证教学质量成为高校日益关注的工作重点之一,而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对教学过程实施全方位的指导、监控和评估,则是高质量教学的根本保障。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软件工程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建立完备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要求现阶段教学的质量标准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1]。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研,我们认为教学质量管理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1) 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课堂教学活动,强调教学方法,对其他环节不够重视;重视对教师教学活动的监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较为松弛;对理论课较为重视,对实践教学则重视不够。

2) 制度不完善。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客观,没有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评估的人为成分较重,教学评估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师对评估的积极性和教育质量的提高[2]。

3) 机构不健全。许多高校在学校一级都设立了专门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但是在院(系)一级,特别是在教学的基层组织均没有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形成教学质量管理的网络系统[3]。

4) 评价目的不明确。学校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质量管理过于权力化,缺乏评价者与被评估者的互动关系。

5) 运行机制不完整。教学行政机构集教学决策与教学管理于一身,这种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的不完整性制约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3]。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方案

所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管理活动有机地连结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其主要作用是对教学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使其实现预定目标。它既与学校其他管理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同时又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包含不同层次的多元子系统。针对上述问题,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基础,我校制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各功能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2.1决策层子系统

决策层子系统的制定主要针对教学管理者,该系统从组织机构和课程体系设定等方面出发,规范了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2.1.1教学管理制度系统

本系统是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组织和执行,直接影响或决定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功能的发挥。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应该使学校教学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措施到位、管理有序”,为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1) 组织保障。为了保障课程体系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软件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小组,由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各系科负责人、教学管理负责人、实践教学负责人组成。该小组负责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起草和讨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制订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 制度保障。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专业应以学籍管理制度、课程教学制度、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及专业建设制度等为主要内容,建构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系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制度基础。

2.1.2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

软件工程是新兴学科,为保证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制定反映学科发展现状、适应企业界要求的软件工程学科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因此,软件工程专业应以ACM和IEEE计算学科建议教程为基础,综合考虑产业界需求、核心知识体的调整和各课程模块负责人提交的该模块知识体系,设计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合国际规范与产业需求,制定完整的软件工程学科课程体系,并建立课程体系质量保障系统,以组织课程体系研究,保障课程体系更新,从课程规划、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估三个方面制定相应制度,保证软件学院的课程质量,知识体系的更新由课程模块负责人跟踪和修改[4]。

2.2实施层子系统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保障,制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课内实践和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规范,明确规定了师生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2.2.1实践教学保障系统

实践教学环节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加强动手能力既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保证专业毕业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应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 课程实验。在规划课程时,教师必须提高专业教学中的实验分量,除个别侧重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外,80%以上的专业课程应包含实验或实习环节,实验或实习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以上;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以上机考试和答辩为最终考试方式。

2) 实践课程。设置独立的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软件研发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的培养。这些课程构成完整的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制定选课规则,每个学生必修本专业方向的全部实践课程,以保证实际软件开发技能、团队合作能力都达到一个较高水平。

3) 企业实习。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第7学期安排专业实训,要求学生能够在企业环境中完成项目开发。为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应做好基础准备工作,如拟定校企实习基地协议、学生实习规范、实习安全协议等,明确与企业合作的原则,提高合作效率。制度化地与合作企业协同开展实习生培养工作,在合作企业聘请一批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导师,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做好学生和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等。

4) 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可以安排在第7和第8学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完成毕业论文。工程实践可安排在软件企业,或在校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实习过程中,安排好实习计划,要求学生按指定时间提交相关材料和成果。

2.2.2学生创新能力保障系统

鼓励学生创新,制定学生创新项目计划,在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以项目的形式管理。专业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创新团队,制度性地为学生创新团队指定指导教师。同时,通过组织程序设计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创新能力,将学生的创新成果纳入学期考核指标。

2.3监督层子系统

2.3.1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因为教学质量控制的实际操作一般都是通过评价实现的。所以,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目标,院系应建立包括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专业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业水平及课程、专业建设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评估。根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评建结合”的原则,为教学质量管理保驾护航。

2.3.2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系统的信息主要来自学生、教学督导、授课教师和用人单位,根据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实现教学管理的互动功能,利用网络等形式,定期收集和整理各种反馈信息,同时将各种教学信息、意见建议、教学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处理意见等予以公布,实施动态管理。

上一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