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失误 勿大意

时间:2022-08-16 10:18:00

企业要想获得理想的管理类别、享受便利的通关措施,就要在守法经营的同时摒弃“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敷衍思想。要知道,一个细小的疏忽缺漏都可能影响海关对企业分类以及其他社会评价。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然而,陆续有企业反映:企业因为一次罚款额刚超万元的行政处罚而被降低类别。或者以为庞大的进出口额、纳税额可以使自己轻松过关,却因为上年度报关差错率超过3%、办理换证或许可延续手续的时间超过了规定期限而无法通过审核……

企业觉得委屈:这些不过都是些小失误,却没想到小失误导致类别下调,究竟为什么?

会导致类别被调低的情况

《办法》中对于类别降低最直接的规定是第二十三条:“企业有下列应当降低类别情形之一的,海关发现后根据本办法第二章的规定,重新决定其适用的管理类别:(一)AA类、A类企业不符合原管理类别适用条件的;(二)B类企业有C类、D类管理类别情形之一的;(三)C类企业有D类管理类别情形之一的。”

从《办法》对各类别设定的条件来看,类别降低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进出口总值或报关单、备案清单票数未达最低标准;

■报关差错率超过最高限制;

■有走私罪或走私、违规行为,因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被海关行政处罚,或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有不良记录;

■拖欠应纳税款、罚款;

■违反海关企业管理的程序性规定。

其中最易被忽视的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违反海关企业管理的程序性规定,比如未按时办理换证或许可延续、未按时办理注册变更、未按时提交《经营管理状况报告》或《进出口业务情况表》、《报关业务情况表》等。这意味着即使企业随后办理了这些手续,也会因为没有遵守海关的相关规定而被降低管理类别。

二是企业在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有不良记录,比如企业被《办法》列明的商务、人民银行、工商、税务、质检、外汇、监察等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行政处罚等。这意味着企业仅仅保证其行为符合海关的管理规定是不够的,海关以外的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对企业行为的记录同样受到重视,企业在包括海关在内的主要行政管理部门和机构的行为记录将被作为一个整体,接受信用考察。

此外,《办法》第二十五条还规定:“AA类或者A类企业涉嫌走私被立案侦查或者调查的,海关暂停其与管理类别相应的管理措施;暂停期内,按照B类企业的管理措施实施管理。”即使案件处理完毕后企业未被处罚或处罚程度没有达到降低类别标准,企业也将在案件侦查或调查期间无法享受AA类或A类的通关便利措施。这一规定意在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使企业更加重视规范管理和守法经营。

影响申请A类、AA类管理的细节

首先是报关差错率。

海关对报关员进行记分考核管理的本意是通过记分的手段提醒报关员加强报关单证的审核、自觉提高业务素质,达到规范报关行为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报关单位,尤其是报关单申报量占整个报关市场大多数份额的报关企业,其管理人员和报关员仅把注意力放在如何避免和减少暂停报关权和岗位考核上,并采取了轮换使用报关员IC卡等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某种程度上会导致报关员“挥霍”记分次数。殊不知海关对报关员一张报关单内不同种类错误分别记分的形式可能由于报关员的这种“挥霍”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企业的报关差错率。这导致不少企业在申请A类或AA类管理时被海关告知报关差错率超标。

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企业无法通过审核,即《办法》第二十条第(三)项“审核期间有涉嫌走私或者违反海关监管规定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尚在侦查或者调查中的”情形。

即使企业在提出申请、海关受理时已经达到相应类别的标准,如果在海关受理后到作出类别适用决定期间出现了被立案侦查或调查的情况,海关也会退回企业的申请,并作出不予适用的决定。企业只能等到案件处理完毕并且没出现不符合A类、AA类管理条件的情形,才能重新提起类别上调的申请。

上一篇:奥巴马奇迹 下一篇:如何听证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