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困境、破解与对策

时间:2022-08-16 07:53:32

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业困境、破解与对策

【摘要】随着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重要的毕业选择路径。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却不高,创业困境重重,主要体现在创业信念、风险意识、知识能力、实践经验、资金支持和创业教育等不足。这些困境的实质反映了创业胜任力不足,提高创业胜任力是大学生走出创业困境的根本。可以从树立胜任力观念,培养创业胜任力;重视创业教育内容,提升创业胜任力;优化创业教育体系,深化创业胜任力等三方面入手,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以利于创业顺利发展。

【关键词】胜任力 创业 大学生 困境 对策

一、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与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中国大学生的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空间的不断缩小,使得大学生的就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1999起,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增长,解决就业问题,我国开始扩大普通高校的招生人数。就在那一年,我国高校扩招的人数比往年多了51.32 万人,增长速度是之前的5倍多,达到了47.4%。从2000年开始,一些地区如北京、上海、安徽等地试行春季招生,招生比例在当年达到了录取总人数的38.16%。到了下一年,对考生的年龄也放宽了,容许25岁以上的公民参加高考,打破年龄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参加到高考中。进入2002年,网络招生系统启用,规范化了招生流程,使得招生更加完善,更有效率。2003年,我国的自主招生高校从2001年的3所扩大到了22所,学校5%的学生自主实现。2006年的时候高考的学生可以选择到香港的高校就读。截至2015年, 开始自主招生的高等院校已有77所,只在本省内自主选拔的高校有13所。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也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加大,就业难现象开始显现。此外,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多重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较弱,在工作中很难把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迅速且熟练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因而就业时就不能把握主动地位,常常因此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二)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更好地引导就业,国家也是高度重视,不仅仅停留在建议上,把这项工作具体工作落实放在首位,及时制定出政府工作报告和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大学生经过了本科的四年教育具有相对于其他群体更多的知识,也更具有优势。只是缺乏必要的引导,使得他们逐渐树立起创业意识,不断增强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这一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各个高校和政府思考的重要问题。世界高等教育组织也面临大学生就业困难,也希望全世界的高校都可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提供对创业有帮助的课程,培养大学生创业的精神。各级政府也积极推出相关政策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重要的保障。

截止2015年,国家多个部门共同出台创业新规,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整体就业。对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注册,开辟“绿色通道”支持自主创业,借此引燃大学生创业的热情。除了现行的国家贴息小额贷款政策,目前全国多个省市也都实施了相应的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大学生的创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多。麦可思研究院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通过抽样调查全国约26.4万大学毕业生发现,2014年毕业的大学生,约有21万选择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始终不高。2009年3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就以《面对1%的成功率,先就业还是先创业?》为标题,登载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给出了几个数据: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是浙江省,但是成功率也才4%,河北省的高校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很低的0.3%。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1%。但大学生创业的人数是不断增多,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2011年创业的本科生,到了2014年,也就是三年后仍然在坚持创业的剩下不到一半,只占原来的44.8%,46.9%的人选择去受雇于其他企业,剩下的少部分选择去考研、或者继续找工作中。

二、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原因

(一)缺乏创业信念,风险意识薄弱

大学生对于创业往往持有理想主义,因为平时媒体上报道的最多的是成功的案例,学校的讲座等请来的也是成功创业的人士,容易造成创业成功的思维定势,对于创业的认识就是一时的激情,较少接触了解创业背后的种种艰辛,哪些被演讲者讲出来的失败也都感觉是一种调侃,没有能够深刻的体会。所以,创业中如果真正遇到困难和失败,往往感觉难以接受,甚至盲目自我否定、意志消沉。另一方面,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暂时的挫折是很常见的。这些都是容易出现的风险,也是难以控制住的风险。因此,大学生需要加强风险的认识,把风险认知常规化,掌握风险出现解决的办法。树立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接受风险,这样才能更好得解决问题。

(二)知识融会贯通程度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大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较多,对于单科学习认识可能较为深刻,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也能够基本对其中的理论进行应用,但是对于所有科目形成的整体的框架和知识结构把握能力较弱,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较差。大多数创业者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把自己的知识与所创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利用所有知识。另一方面,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困境。当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具体工作的运作流程实施效率不高,想得比较简单,但真正做起来感觉力不从心。他们不知道公司该怎么制订战略,怎样管理提高效率,怎样进行市场推广。需要有善于推广操作和市场营销的人,善于管理调配激励和提高员工效率的人,对技术理解具有很好创意能够贴近市场需要的人。

(三)创业产品简单化,缺乏资金支持

很多人在校园内开了书店、花店、中介服务和打印室等。这种创业产品相对层次较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对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商务运作能力要求也不高。这实际也是大学生创业容易入手的环节,也反映了缺乏良好的创业理念。同时,即使有好的创业项目,也很多因资金问题周转不开,所以多挑选一些不需太多资金投入的项目。大学生很难有足够的创业资金,从社会上融资或获取无息及贴息贷款是必然选择。但是大学生一种是急于获得资金而不惜贱卖技术。另一种是过于珍惜技术而不肯做出适当让步。对于初期的创业者而言,应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哪怕要暂时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

(四)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

在大学校园里的创业课程的学习,认识不足,认为跟其他科目是一样的,就是死记硬背通过考试而已。创业教育课程往往整合性较强,涉及到许多之前学过的内容,这就更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大学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教授其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其成为潜在的创业者或者工作岗位的创新者的教育。因此,要摆脱固有的思维,通过创业教育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所以对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实践环节、教师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些大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经验和结识工商界精英,竞赛结束之时也便失去了创业兴趣。没有一种系统的创业教育将课堂、实践、竞赛相互贯通起来。

三、创业胜任力破解大学生创业困境的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创业过程的重要困境就是对于自身创业信念的认识不足,创业知识掌握不够,创业技能训练不足,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风险把控能力弱,大大影响了创业的成功率。要想提高我国大学生创业率,改善就业现状,促进经济发展,就要弄清大学生的胜任力的内涵、结构与作用机制。

胜任力概念最早由McClelland(1973)博士提出,背景就是对于用智力测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提出回归现实本质,发现真正影响创业成功的因素。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访问,直接挖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应该用评价胜任力来取代传统测量方式。1994年Chandler和Hanks拓展了这种胜任力的内涵,指出创业的核心是胜任力的提高。

创业胜任力被认为是种包含了个性特质、技能和知识的高水平综合特征,是创业者成功实现其角色的全部能力,它往往受到创业者经验、培训教育、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包括机会胜任力、关系胜任力、概念胜任力、组织胜任力、战略胜任力和承诺胜任力、学习胜任力、情绪胜任力等。

从胜任力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创业胜任力,对破解当前的大学生创业困境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创业大学生可以根据所建的胜任力模型进行对照,给自己正确定位,有意识的弥补所缺能力,明确自身能力发展目标,从而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其次,有利于高校认识清楚目前校内创业导师的知识储备,做到有针对性的引进师资和培养师资。最后,根据创业胜利力所具有的因素,便于高校选拔能力突出、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大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并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辅导。

四、创业胜任力破解大学生创业困境的对策

(一)树立胜任力观念,培养创业胜任力

培养出良好创业胜任力的前提是大学生首先从自身出发,树立起创业胜任力的观念。形成了良好的创业胜任力是创业的重要基础,这包括要培养出良好的创业素质、掌握相关的创业知识和掌握多种创业技能。

创业素质包括创新思维习惯、创意激发、意志坚定、有信念等;创业知识有机会价值判断、市场空间解读、消费者习惯把握、财务管理知识、风险识别与控制等;创业技能涵盖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把握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等。这些能力的获得一方面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来熟悉、了解,但真正形成技能需要长期的努力积累。

(二)重视创业教育内容,提升创业胜任力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大多开始于大学阶段,因此,大学成为大学生创业的萌芽时期。创业胜利力中的素质、知识、技能在这一时期可以得到集中的培养与锻炼。能否实现创业胜任力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创业动机强度、创业过程的控制、创业结果的预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创业文化和各种创业活动来培养自身的创业素质、创业特质和创业意识,包括自身的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创业精神等。创业胜任力中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把握能力、战略决策能力以及人际关系能力,这些能力是可通过各种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来得到提高。创业知识中的专业知识大多也是通过高校教育而获取的;由此可以看出,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者提高自身创业素质的最直接有效的通道。

(三)优化创业教育体系,深化创业胜任力

创业胜任力的提升,依赖于创业教育体系的健全程度。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各种基础教育课程模块。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应该多元化、立体化、交互化。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融合了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累积社会经验,发展人脉,将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协调起来发展。立体化的教育体系让同学们在各个年级都能接受相关的创业教育,当然阶段不同,所涵盖的范围和深度就不同。交互化的创业体系实现了学校安排与学生自主设计,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的协作。总之,创业教育体系是在不断得实践中优化的,具有动态发展性。努力通过多元化、立体化和交互化的创业模块,多渠道锻炼学生的胜任力是未来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理应突出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常海霞,牛永军,刘建辉,王华彪.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大学生创业胜任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陈淑娇,沈晨丽.基于CDIO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

[3]朱建飞.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的大学生创业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7).

上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刍议大学生休学创业的利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