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阅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6 06:06:31

《我的母亲》阅读教学设计

内容摘要:《我的母亲》是邹韬奋的散文名篇,作者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感受蕴藏文中的深厚情感。

关键词:《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这篇现代散文没有字面障碍,学生可以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凭借已有的能力读出母亲的形象与母子间的情感。有一定难度的地方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否则学生也只能停在原地,没有成长。那么,这篇文章更深层的,独特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呢?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邹韬奋不仅是儿子,是作者,还是一个妇女运动的倡导者。所以他在怀念母亲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将母亲是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女性来审视母亲的命运与价值。笔者在备课时,阅读了大量不同时代怀念母亲的文章,而只有邹韬奋的这篇《我的母亲》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惋惜之情,具有鲜明的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另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除了提升语文能力,更深远的往往是提升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那么,教学就应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去看待自己的母亲。所以,本设计将教学目标定为:1. 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2. 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所以本课就从理解母亲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抓住关键点――惋惜之情,进而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并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

2. 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二、课前准备

1. 学情调查:写下提到母亲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语。

2. 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关于母亲的四件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章,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想到自己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昨天我们每个人都用一个词语表达了对于母亲,我们首先想到的内容。想不想知道大家都写了哪些词语?现在就来揭晓。

幻灯出示高频词语:“关爱”、“严厉”、“唠叨”等。

这也是大部分同学心中的母亲。我们今天要一起读一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感受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想到自己的母亲往往只有母亲这一个身份,只能关注到母亲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多角度关照、理解母亲做铺垫。

(二)品读语言,分析母亲形象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三六年,当时作者已经40岁。文章第二段写到:“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四件小事儿是作者对母亲非常珍贵的记忆。那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师生合作,品读第3段。

首先我们请两名同学合作朗读第3段,其他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注意及时圈画能够表现母亲形象的关键词句。

明确:活泼 欢悦 柔和 青春 关爱

2.小组合作,品读第4、5、6段。

现在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品读其余三件事。

幻灯出示要求:①圈画关键词句,分析母亲形象。②自己阅读、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③每个四人小组选出发言与板书的代表。板书只需写出概括母亲特点的关键词。

明确:情感丰富 循循善诱 慈爱 辛劳

3.找关键句,总体概括母亲形象。

文中有一句话是对母亲形象最直接,最集中的表达,请找出这句话。请同学根据这句话说出母亲的特点。

明确:平凡 可爱 努力 能干

教师板书:“平凡”“可爱”“努力”“能干”

这句作者对母亲特点的直接评价与我们从这四件事中,从字里行间里读出来的一致吗?

明确:总体上是一致的,四件事中还有母亲对“我”爱。

教师板书:“慈爱”,使 “平凡”“可爱”“努力”“能干”“慈爱”形成“人”字的一捺。

通过关键词句概括人物形象,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能力,这一环节是铺垫内容,宜快速进行。

(三)体悟情感,探究文章主题

1.体悟情感

对记忆中这个慈爱、可爱、努力、有才能,却平凡的母亲,作者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1)在品读这四件事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快速浏览4-6段,找到关键的语句。

板书:感激 怀念 歉疚 (学生也有可能读出:理解 赞赏 惋惜)

(2)品读1、2、7、8段中的作者情感。

板书:赞赏 惋惜(表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形成“人”字的一撇)

(3)惋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被埋没?“没有意义的琐事”指什么?

明确:

作者为母亲没有名字,早逝,有才能而无法施展感到惋惜。母亲的才能埋没在封建家庭中,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母亲整日忙于女工,29岁去世时已经有6个孩子了,可见被“没有意义的琐事”缠身。

(4)小结:妇女被禁锢在封建家庭中,没有地位,只能陷在家务里,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作者在赞赏母亲品性与才能的同时也为母亲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惋惜。

2. 探究主题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母亲的形象与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向我们传达出了什么?咱们可以看着板书,从中得到一些提示,进而提炼文章主题。

(1)理解母子情深

明确:表达了母亲对作者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理解对女性价值的思考

引导:赞美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些都是我们一般对母亲的情感,是在母子关系之中的。在母子关系之外,这篇文章当中还有一种不太寻常的感情“惋惜”。在作者的惋惜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明确:作者还表达出了对女性命运与价值的思考。

补充背景资料:

原文最后一句话――“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作者简介――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出版和新闻行业的传奇人物。作为民主战士,启蒙者,邹韬奋也积极地投身到妇女解放的运动中。他撰写了很多论文来呼吁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等。正是出于对自己母亲深深的爱,深切的惋惜与无奈,邹韬奋推己及人,由“小我”关注到“大我”,开始思考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价值与命运,不断探索着妇女解放的社会课题。

(3)理解作者看待母亲的视角

引导:我们现在不仅读出了母子情深,还看到了社会和历史,看到了这篇写母亲的文章的独到之处,当然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怀。但是封建社会早已不复存在,女性的自由与独立早已成为现实。那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注视历史,更加珍惜今天这个时代,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

比较分析:我们写下的词语与邹韬奋写出的词语有什么不同?在看待母亲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比如,“关爱”与“可爱”有什么不同?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在想到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关爱”?邹韬奋为什么会写下“可爱”?同样是母亲的特点,“慈爱 ”与“可爱”、“努力”、“能干”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作者没有仅仅写出母亲在母亲角色上对“我”的爱,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而是将母亲看作一个独立的女性,一个完整的人,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与惋惜。

板书:为刚才已经写出的“一撇一捺”勾画外圈,形成更清晰的“人”字。

(4)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现在,我们能不能也用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母亲呢?

我们的母亲也不只有母亲这一个身份,每个母亲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有很多面!让我们看到她们在工作上要强,有成就,也有困惑的那一面;看到她们对待自己的朋友热情、率直,有时也会迷茫的那一面;她们在与父亲相处时,有时幸福,有时烦心的那一面;爱惜自己的容颜,精心打扮,偶尔也会不满意的那一面。

咱们班有一部分同学更加关注母亲的个人特点,看到了母亲的方方面面,能用平等、独立的视角去看待母亲,与母亲相处。我想对这些同学说,你们真了不起,我敬佩你们的早慧与懂事。我想,你们的母亲会更加美丽、幸福。对于大多数同学,包括我自己,我们要学会看到一个完全的母亲,更好地去爱我们的母亲。

(四)课后作业

1.读读品品,理解母亲

【必读】:《我的母亲》邹韬奋(未删减版);《我的母亲》陈彤

【选读】:《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季羡林;《我的母亲》丰子恺; 《我的母亲》包天笑;《我的母亲》马子华;

2.写写画画,送给母亲

图文并茂记录母亲的几个生活片段,展现母亲的个性风采以及对你的关爱,在这个秋天送给母亲。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上一篇:女生,你为什么要奋斗 下一篇:新奇时尚热销产品?源头厂家货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