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关系中的价值感

时间:2022-08-16 05:43:50

夫妻关系中的价值感

生活案例

讲述:杨少娟(化名),女,45岁,婚龄20年

在外人眼里,我的家庭是幸福的。丈夫事业有成,能挣钱、长得帅,也有责任心,但是结婚这么多年来,我感觉过得并不开心。

从结婚那天开始,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一直在努力地表现,可偏偏丈夫视而不见。因为他的工作比较忙,所以我总是尽可能地多照顾他,并且想了很多法子给他调剂身体。比如结婚以后我从来没有睡过一个懒觉,每天早上都是赶在丈夫起床之前买好菜、做好早餐,然后唤丈夫起床,一年365天,天天如此,这些却被丈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又比如我专门去学习煲各种营养汤,可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煲出来的汤,却常常得不到丈夫的夸奖,渐渐地我也就没有煲汤的热情了。

还有一年我在单位里评上先进工作者,发了500元奖金,记得当时我特别兴奋,回家后迫不及待地拿给丈夫看,谁知他却很不屑一顾地说:“就这么一点点钱,有什么好夸耀的嘛。”丈夫的话大大地挫伤了我的成就感。说真的,结婚前他不是这样子的,那时候我哪怕是炒个鸡蛋或是得个小奖状什么的,他都会夸上两句,但是婚后完全不一样了。我真怀疑他是不是变了心,不再爱我了?很多次,我跟他发怨言,甚至吵架,丈夫却总说我不可理喻,还说夫妻之间整天虚头巴脑地说好听的话,纯属幼稚可笑,多此一举。

去年冬天,我跟一位朋友学了一段时间的插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件事。今年春节正好又是情人节,于是大年三十晚上我放弃了看春晚,一个人躲在书房里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插了一盆花,插好后我还偷偷地藏了起来,想给丈夫一个惊喜。大年初一早上,我喜滋滋地拿出那盆花摆在我们的床头柜上,没想到丈夫刚一睁眼就嚷道:“这是什么呀?乱糟糟的。昨晚你就是为了弄这个连春晚都不看,简直是瞎耽误功夫,还不如去花店买一盆现成的,省事又好看。”瞬间,我心中所有的喜悦被击得粉碎,我突然感到无比的委屈和伤心,便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丈夫茫然地看着我,不知我究竟是怎么了。后来他终于搞清楚了,竞然说我越来越莫名其妙。

其实,我对丈夫的要求并不高,并不是让他天天都要说多少好听的话,我只是希望他能对我所做的事多一些鼓励和欣赏,能让我感觉到他还是在乎我的。

心理分析

看完这段故事之后的那一瞬间,我心中也体味到一份沉重,我想我感受到的这份沉重感是否就是文中女主人婚后过得不开心的原因?那么,这种不开心与什么有关呢?我们试着来理解和分析一下。

如果以女主人的心理需要为线索,我们首先注意到的是她似乎一直在努力地争取着什么?是在争取一种积极的关注与评价,希望自己的行为在夫妻之间获得一种肯定与褒奖,希望被丈夫认可,但丈夫恰恰没有感受到妻子行为后面那强烈的心理需求,没有注意满足妻子被肯定的需要,于是妻子屡屡感觉十分委屈。我注意到妻子虽然每次都心中有气(体验到不快的情绪),但是她只是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情绪有所流露),却从来没有用语言认真地表达出来。丈夫看到的也只是妻子在闹情绪,却不理解妻子为何会闹情绪,在他看来这不就是小事一桩吗;而情绪后面的东西是什么,丈夫始终不清楚,妻子也就不可能被理解。

后来,关系发展的方向就是:在丈夫视而不见或消极评价之下,女主人逐渐没有了心气儿和动力,这里不仅是指做事的激情,还有交流的愿望,更糟糕的是夫妻之间循环着的一种影响感情的关系状态没有被清晰地意识到――妻子时常想给丈夫一个惊喜,但丈夫却认为其所做的事情不值得一提。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心中的不良感受就化作一次次怨气积累着,压抑了内心快乐的情绪,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不开心。

文中说,结婚前丈夫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妻子感觉自己是被关注的,“哪怕是炒个鸡蛋或得个小奖状什么的,他都会夸上两句。”为什么婚后会不一样呢?从客观原因上说,是婚姻使两个恋人从面对面的观望、欣赏,转变成了肩并肩地共同生活去支撑一个家庭,目光用于观察和应对外部很多事物和麻烦,不自觉地就忽略了身边的他/她。而主观原因方面就是婚姻将两个人“合二为一”了,似乎在心理上、关系上也“被合并”了――不再把妻子当做是另一个有独立思想、有独立感受的人,自然对其行为和需求也就不去留心了。

通常,一个不太能理解、不太能体验他人心理感受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心理感受也比较忽略和迟钝,其观念上可能更注重事情的结果,价值标准上也不会太顾及一个过程中产生多少心理意义,而只是依据结果来断定值得或不值得。形成这一状态,很可能与其早年成长中心理上得不到家长的积极关注和奖励有关。因为,抚育人的教养方式没有能培养出孩子积极的自我意识,于是幼小的孩子对自己的心理感受就不敏感,长大后投射出去的就是对其他关系的不敏感,“忽视”也就成为与人交往的一种关系模式。

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很典型,很有意义。妻子因为迟迟得不到关注,开始发怨言甚至吵架,这些信息都是在诉说不满,而丈夫没能领悟、解读出这些信息背后的意义,还说其妻不可理喻,幼稚可笑。这说明此对夫妻只是同住一个房檐下,有一个家庭结构,能进行家庭常规生活,但很多感受却不相通,缺乏心理情感方面的交流沟通。这样的家庭组合往往“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上,亲密关系双方互不满足的状态是需要调适的。

心理处方

先说女主人一方。女主人是一个内心绵软、感情丰富的人,她爱这个家,努力为这个家操持,如果丈夫能给予一些关注,基本上就心甘情愿了。但细细想来,我觉得女主人好像少了对自己的关注,少了一些积极的自我评价。如果一个女人能多一些自我享受的能力,包括精神的、身体的、居家过日子方面的自我关照、自我满足的能力,她就为自己开辟了一条通往快乐的道路。那么,快不快乐就不完全取决于其他什么人,而是有可能“自给自足”一部分。这样,我们也就不会像小女孩一样,总是生活在对他人的期待中,这样做也是心理成长的需要。

再说说夫妻交流。在这对夫妻关系中,每次不快都没有借事件“点透”不快的缘由,没有触及内心感受,只是在情绪层面稍有“碰触”就偃旗息鼓了。我没有看到双方实质的交流,尤其是没有看到妻子像争取“关注”本身那样争取获得“关注的理由”。其实,妻子是有话想说、有能力表达的,只是还欠缺一点点勇气,欠缺表达此类话题的习惯。如果我们自爱的能力增强一些,内心的力量也就强大了,通过尝试,相信“表达”不至于太困难。我也相信一个会爱自己的女人,其展现出来的能力和价值感,会让男人由衷地关注和在乎。

上一篇:向最长寿的人学习长寿 下一篇:老人不宜对子女粗暴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