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基本消除

时间:2022-08-16 05:41:50

据说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两会”期间,受到大批记者追访,他在台阶上闪了一下,差点摔一跤。有人笑言,他可不能再摔了,否则股市又要跌了。

但股市确实在3月14日大闪了一回腰。在总理开完记者招待会之际,本来走势稳健的大盘,突然受到无端打击,大批卖盘无征兆地涌出,各种所谓技术支撑线毫无作用,指数如瀑布般垂直而下,大跌近70点,中间几乎没有停顿,不是三叠瀑布,而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有多大的事情发生吗?没有。

从技术上讲,沪指从2132点涨到2478点,没有经过像样的调整,涨了300多点后有调整实属应当。但这样的跌法确实很吓人,一个小时跌去70点,让人感觉是世界末日来了。

温总理在对记者的讲话中,提到了地方债务问题,他认为是可控的,不足多虑。他对房地产问题的表述是,房价远没有下调到合理价位,不能放松。其实关于房地产调控坚决不放松的讲法也已经表述过多次,这次并没有根本性变化。况且这件事也不是刚讲,谁都知道这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们认为,关于地方债和房地产价格这两件具体的事件,市场本并不是太看重。而且温总理实际上对房地产调控的成果表达得也过于谦虚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地区的房价确实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调,新房开盘时打出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房地产商当年的大举圈地、囤地、炒地的豪迈收敛了许多。我们多年来不太习惯领导讲话只讲缺点而不先讲成绩,这次被温总理的直率震惊了。

关于2012年GDP发展目标调整为7.5%,《投资者报》在3月12日也表明了态度:这是政府主动设计的“十二五”规划当中的一部分,要完成7%的五年规划目标,明年或后年可能还要调低。只要我们把经济调结构的事情做好,把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7%的速度对于中国这样体量的大经济体,已经很好了。

倒是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那极慢的语速,仿佛字字千钧,把他自己的劳累、承受的压力,全部传递到包括股市投资者的人们的身上和心里。尤其是谈到政治体制改革,谈到人民要觉醒和重庆地方政府要反思的话题时,表达出的焦虑、无奈,没有完成给自己定下的目标的愤懑之情,让大家感觉太沉重了。

温总理说过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那一刻,许多人好像突然没了信心。不是对房价还要大跌的担心,不是对GDP减速的担心,好像是对这个国家的前进方向突然出现了一种莫名的担心,好像改革开放的成果全都不见了。一种悲观主义情绪油然而生,机构大户、散户纷纷卖出,看谁割肉更快,全然忘记了上午还乐观地唱多冲高2500点呢。

3月14日的这个下午充分体现了市场的不成熟:经济基础没有变、市场条件没有变、流动性似还有放松的迹象,可盘面却变得极度非理性,垂直坠落。管理层倡导投资者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看来是很有针对性、很必要的。

其实,这些人也许误读了温总理的心思,怎么没看出他壮志未酬的豪情呢?从紧接着的第二天中央对重庆市委书记的重新任命,可以看出,温总理当时已经向外界透露出了,中央将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不回到过去的坚定信心。但许多人却在大幅下跌中越看越恐惧,被咕咚声吓坏了,失去了理性思考的能力。

一次技术性洗盘就借由这样的心态,简单粗暴地完成了。

其实,今年的“两会”行情总体上是不错的,连涨了多周之后,每逢周五都强势上涨,包括经过这个无厘头的周三后,3月16日仍然抵抗住了下跌,大涨30点。想来大家度过恐怖期后,静下心来后发现没有什么可怕的,恢复理性后又重拾筹码。这也说明目前的市场是人心思涨,大家有信心持股过周末,而不像去年每到周五总要把当周的涨幅吐回去。细品之后,你会发现情形已然很不同。

从年初最低点到前期高点已经涨了300多点,按技术专家的解释,至多可能调整涨幅的一半,也可能是三分之一,再加上均线的支撑,大致就下跌到2300点到2360点一带,好像这次下跌也跌得差不多了。3月14日的大跌是否算是调整就此结束,本周就开始重新上涨?这种短期走势并不好说,但对看好中长期的投资者来说,也并不那么重要,经历了这次调整反而心里更踏实了。

人们最害怕的是不确定的事情,资本市场尤甚,利空真的来了倒也没有那么可怕。中央免去同志重庆市委书记一事,解决了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不确定性事件,对资本市场来说也未尝不是好事。中央应尽快解决落定十的换届人选问题,消除弥漫在全社会的各种猜测,让人民不再对政治前景看不清楚,不再无缘无故地恐慌。这即应该,也必要!

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要充分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披露,投资者作为股东,要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状况,才能心中有数,理性投资。百姓作为国家的公民,也应该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真实状况,让新闻透明、政治透明,这样老百姓才不会稀里糊涂,才能觉醒。■

上一篇:横在世界第一面前的路 下一篇:搜狐金罗盘红黑榜几家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