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深接力 “三相城市”亮相

时间:2022-08-26 04:17:54

港深接力 “三相城市”亮相

2007年底举行的第二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演变为“双城双年展”,即由深圳携手香港以“同一主题,两地举行”的方式共同举办双年展。

与往年两地同步举行不同的是,今年两地的展览接力进行。深圳展去年12月7日启动,今年2月18日落幕;而香港展则从2月15日开始,持续到4月23日结束。

今年的“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首度在九龙公园举行,虽地方不大,仅为深圳展场的1/4,但因把城市、建筑、设计的装置、艺术品融入市民非常熟悉的公共空间,倒也饶有趣味。

整个香港展参展作品超过50件,参展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来自港、台、中国内地以及欧美亚澳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不乏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诸如Steven Holl建筑师事务所、OMA等,也有不少新锐建筑师、艺术家,形成国际与本土、成熟与新进的多向交流。策展人则是台湾建筑师金光裕及香港的李亮聪。

与深圳“城市创造”主题中的“双相”(reciprocal)呼应,金光裕和李亮聪将香港展主题设定为“三相城市:时间? 空间? 人间”,探讨香港作为以人为本的高密度城市的本质和素质,既是深圳展主题的另一面向,也是延伸。

两位策展人表示:“借展览世界各地不同生理年龄的城市的故事,我们希望带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市民的活力如何影响城市的发展及风格这样一个话题。希望描绘出一个梦想城市,不论什么年纪,均有老年人的悲悯与智慧、中年人的成熟与实际,以及年轻人的纯真与活力。”

香港展包括五大馆,即“世界展区”、”“台北展区”、“香港展区”、“亚洲都绘展区”及“深圳及其他内地城市展区”。除了设于公园内的香港文物探知馆专题展览厅的“世界展区”外,别的四个展馆是在九龙公园雕塑廊、柏丽大道天台花园及文物探知馆咖啡座等处空地,临时搭建了四个竹棚。这些富有地方营建特色的竹棚也意外地成为香港展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大型展示“作品”之一。

香港展的另一看点是其基本的展示单位是充满市民生活集体回忆色彩的俗称“碌架床”的双层床,参展者将作品融入碌架床的结构之中,既出于有限的展览场地须放置超过50件展品的实际考虑,也折射出当地低收入阶层挤逼的居住环境。巧合的是,九龙公园的前身是威菲路军营,想象营内可能置有多排碌架床,展览的碌架床布置正遥相呼应着香港及九龙公园的殖民地历史。

《投资者报》:深圳展的总策展人Terence Riley将主题设定为“城市创造”,强调城市与建筑不断互动产生生命力,香港展的主题与之相比,差异何在?

金光裕:不同的主题都是针对当地目前最需要关注的议题而来。深圳经济高速增长,土地供应量大,城市“外延”式发展,城市与建筑均为可识的主体;反观香港已见证了几回经济起伏,土地资源有限,只能更新及再开发的“内爆”式发展,城市与建筑已融合为难以区分的整体。所以香港主题同时着墨于城市及其建筑有形与无形的层面以及斯时、斯地、斯人的特性。

《投资者报》:所以你认为时、空、人是塑造城市本质最重要的因素……

金光裕:本届双年展的切入点,是将城市的发展状态比拟为人的生理年龄,比较多个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议题,以期相互印证与参考。深圳像个青年人,充满正面的和危险的活力与潜能;香港则像一个中年人,需要好好面对中年危机,台北和新加坡同属中年城市。东京过度的建筑,经济力和人口均在衰退,就像一个老年人。纽约被认为处于中年和老年之间,与香港同样楼宇密集并向高空发展。时、空、人是使城市的个性及生命力延续不断的主要元素,让我们越过一时的争拗,望得更远。

《投资者报》:双城双年展的现实意义何在?

金光裕:这次展览将探讨如何在发展和保育之间求取平衡、城市的外貌和形象如何随时代而变迁、居民的活力如何造成城市和建筑的蜕变、历史上的真知灼见至今是否仍具有参考价值以及如何在文化、经济及环境层面均做到可持续发展。希望借着这些议题,展现当今城市与建筑设计的个性、活力和矛盾。■

上一篇:倾听民众声音 才能设计出好城市 下一篇:梁文冲领衔中高协男子职业年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