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地受训

时间:2022-08-16 05:14:48

“黏性颗粒怎么过滤?你的布袋跟黏性颗粒一接触还能用吗?回去重做!”

“这能耐高温吗?而且稳定性也太差呀!回去重做!”

“成本太高!一个袋子就要这么贵,整个装置呢?这可行吗?实际吗?回去重做!”

“这标书怎么写的!别人看得明白看得清楚吗?回去重写!”

“打回重做”大概是以要求严而著称的带队老师杨国华的标志语了,然而,“铁面严师”杨国华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不仅本系学生争相选他当导师,连外系、外院的学生也是如此,当不成他的“徒弟”就争着加入他的课题组,做不成课题就去找杨老师问问题、说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总之,千方百计受杨老师一训是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学生们乐在其中的癖好。这宁波大学的学生们,难道有受虐倾向吗?

宁波大学开设本科生专业导论课是从这两年才开始的。海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国华的导论课上有工程专业与航海技术专业的100多位学生,一次下课后,学生李邯鹏来到杨国华面前,他没有对专业前沿问题或职业发展提出疑问,却讲起他对导论课上的有关PM2.5的项目十分感兴趣,有做研发的想法。杨国华肯定了他的想法,并抛出几个问题:“你有自己的分工协作的团队吗?你读过PM2.5的相关文献吗?你了解相关问题在国内、国际上都尝试过的解决办法为什么失败吗?……”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李邯鹏突然感到有了目标和动力,“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该做那些事情了。”

PM2.5分为两类,一类是细但不粘的颗粒物,另一类是又细又粘的颗粒物。目前市场上捕集装置针对不具粘性的细颗粒物的众多,但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装置,能捕集又细又粘的颗粒物。

在学生自发组织和学工部的配合下,李邯鹏的5人小组成立了。基于杨国华的指导,李邯鹏选的小组团队成员各有特长、分工明确。2012年9月,这一项目被定名为“PM2.5捕集装置”,杨国华是指导老师。

然而,在项目试验和进展阶段,每当学生们信心满满地把成果拿给杨国华时,总是被不断打回去要求重做,光标书就重写10多遍的情况在杨国华的学生们来看是家常便饭。“别的老师也许就过了,但杨老师要求最严,批得又狠,别说研究生、博士了,简直拿老师的水平来要求我们,即使我们只是本科生!”一位学生这样形容。然而,这样的严格要求下最出成果。2013年,由李邯鹏等5名学生研发的“PM2.5捕集装置”项目大大提高了对PM2.5的平均过滤效率,获得SIP校级学生科研项目最高分,同时以创新训练项目的身份成为国家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这项可用于船舶、工业炉窑的过滤除尘技术,今后或许还能成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功臣。

杨老师的这种做法只是他指导90后、95后同学各种招中的一个。如今的90后、95后大学生们独立性强,与以往“听老师话”的学生有很大不同,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已然改变,再用老一套办法与学生交流很容易“汆皮不如内”,毫无效果。学生特点有变化,老师应对应有奇招。杨国华觉得,90后的改变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更容易出人才。杨国华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让他们放手做。他的严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很多90后书面表达能力弱,写出的标书总是似是而非,这是搞科研的大忌。杨国华曾有一个学生,项目标书只写了成稿的1/3,后面不知道该怎么写。“再见面的时候,我让他不看稿子,自己说出来之前的试验结果和讨论结果,说得容易了,思路也就清晰了,标书自然也写得明白了。”杨国华说。后来,这个学生的论文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

90后自主独立,却混沌迷茫,又喜欢挑战。有些学生功利性强,参与项目是为了得奖、加分或是简历好看,杨国华有办法:“有技巧地多抛问题:这一环节是怎么提高效率?那个参数怎么才能改进提高?喜欢挑战的他们对科研的自主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有了兴趣,项目研究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任务或是工具,而是自己的事儿,他们会特别上心。”

90后很多事情想得比做得多,并且不知道还要做哪些具体的事。杨国华的指导方针是:不定向,让学生自己找方向、找办法。杨国华只对方案进行指错、修改、提问,并不指明具体怎么解决、怎么操作,让学生慢慢学会为自己设立目标,培养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杨国华会对适合的和感兴趣的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在本科生的学科导论课上,杨国华只讲了PM2.5从哪里来、危害性多大,而在科研项目中就远不止于此了,把研究生、博士甚至是这一领域专家的要求放在他们身上。杨国华多次提到要相信学生,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我的学生在一个科研项目结束之后,专业能力等相关业务水平往往比研究生都强!”

上一篇:优化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满足学生成才需求 下一篇:同一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