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解构主义的婚礼

时间:2022-08-16 04:41:21

一场解构主义的婚礼

以前的中国人相当重视婚礼,《礼记》曰:“昏礼者,礼之本也。”所以,周公制定的几条礼仪一直在沿用:一是新郎要亲自登门迎亲;第二是新郎要为新娘驾车,转三圈之后再交给车夫;第三是新娘未进门,新郎要先施一礼;第四是新人喝交杯酒,从此“同尊卑,共相亲”。不过,有一条基本的原则变了,就是婚礼的时间,婚的本义为“昏”,意思是说,必须在黄昏进行,因为黄昏正是阴阳交汇的时刻。

礼数周全后,洞房花烛夜,宽衣解带、卿卿我我时刻,就叫行大礼。《笑林广记》里有个笑话。某新娘从洞房里出来大呼,问旁人:“这礼是谁制定的?”别人说是周公。新娘喊:“我要去跪谢周公!”

我一向喜欢参加别人的婚礼,主要是为了打望新娘的闺蜜和漂亮的伴娘。最近,报上有一则关于婚礼的新闻就比较好看:2月中旬的南宁市街头,新郎上身、只挂着“我是奸夫”字样的绸缎,头顶锥筒形状的绿帽,拉一辆牌照为“湘E88888”的平板车,上书横幅“我是毛××,今天讨婆娘”。相比新郎,坐在平板车上的新娘打扮还算比较正常,可身后“我是”的字样和身上所穿的洁白婚纱却反差很大。新郎和新娘背后的队伍中还有不少年轻人,他们个个手持竹条,不时抽打新郎的上身……在迎亲队伍后面紧跟着10多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花车,其中不乏宝马、奥迪等名车。

这场婚礼轰轰烈烈,围观者众。据参加婚礼者说,婚礼主角是湖南邵阳人,当地有恶搞接亲风俗的传统,街头上各种花样翻新的接亲方式也层出不穷。这对新人将老家风俗带到了广西,“用上这种字眼去接亲的,还真没见过,确实有些过火了。”某市民这样表示。而广西民族大学的龚永辉教授也认为,如此接亲有悖社会的和谐和文明,有损新人的人格。

对此我一点不意外,说不定将来还会有更雷人的婚礼。自从提倡“新事新办”后,我们早就不讲什么礼数了,以前出现过跳伞婚礼、比基尼婚礼、水下婚礼、烧烤婚礼……以上这些还算正常,据说这些年沿海的中产阶级人士,还有人在游艇上搞“嗨轰”(hi home party)婚礼(集体吸食)。

婚礼和高质量的一样,有一条相同的原则,那就是严肃认真。前几年,媒体报道了一次名人李湘的婚礼,当时轰动了京城。据参加者描述,婚礼前,6位伴郎伴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彩排,现场用了10万朵香水百合,嘉里中心的一二楼用大花球做了一次全包装,大门口做了跨度12米的花门,新娘换了三套香港名师设计的礼服。主婚活佛的祝词比西方牧师更有诗意:“在承接活佛的祈福后,你们不再被湿冷雨水所淋,因为你们彼此成为遮蔽的保障;从今以后……”

当然,听说这次婚姻不成功。其实,婚礼要求的不仅是仪式感,在英国电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中,每一次都充满了对逝者的深情,而四个婚礼就可以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每场婚礼都是一次生动的情感教育课。这是一出喜剧,也有一丝哀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婚礼与爱情无关,它是做给别人看的。

对于上面那场婚礼,我当然不愿意、也不赞同周围的朋友去效法这样的恶俗,但我比较认同这对新人的胆量和想象力。过去是无婚不成礼,现在是有婚还非礼,在一个男人流行包二奶、婚礼成了富人们炫富舞台的时代,在这一对新人的搞怪婚礼中,可以看出这一对小夫妻生存的苦涩以及这一次结合的甜蜜。那些长年在外的农民工过一次性生活也是奢侈的,这对新人想要与人分享他们“奸夫”的那一点点敦伦之乐,应该得到宽容。

上一篇:放过吴家芳 下一篇:学习做个称职星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