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策性信用担保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6 04:39:46

河北省政策性信用担保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 本文对目前河北省政策性信用担保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剖析,并据此从产品开发、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省政策性担保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政策性信用担保 对策

目前,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达到55.6亿元,担保机构达到252家,新增担保机构47 家,新增担保资金34.6亿元。全省有126家担保机构开展了业务,累计完成担保业务15380笔,累计担保总额89.9亿元,得到担保贷款的企业累计新增就业人员58596人,增加销售收入89.7亿元,增加税收7.6亿元。对弥补中小企业信用资源不足、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调整地方产业结构、稳定和扩大就业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客观深入的剖析了河北省的政策性担保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担保业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一、河北省政策性信用担保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品种相对落后于市场需求

目前,河北省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服务品种主要有一般融资担保、政策性担保、财政专项资金融资担保、非融资担保、全省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世界银行节能项目贷款担保、在担保以及融资咨询等服务品种。相对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成的担保需求多样化的趋势来说,这些品种还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且,目前河北省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的产品的期限集中于短期,一般不超过2年,没有设备、技术改造之类的长期贷款担保品种。

2.经营风险控制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信用担保业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对资金的放大倍数作用也是对风险的放大,其经营的是信用,承受的是来自中小企业的风险,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担保机构的运营状况。目前,河北省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主要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风险:

(1)来自担保机构内部的风险。目前,担保机构内部还存在缺乏科学的业务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准确的评价体系和严密的审查制度、业务流程不规范、缺乏制衡机制等问题,难以有效防范业务运行过程中的决策风险、业务风险和内控风险等。

(2)来自中小企业的风险。中小企业大多属家庭经营或从个体户发展而来,经营管理不规范,决策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而且大多信用观念淡薄,整体资信水平不高。现行的制度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违约成本低,信用问题和道德风险呈日益恶化趋势,增加了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潜在风险。

3.专业人才短缺

目前,由于担保业务量的增加以及担保产品的创新,造成了目前人力资源的匮乏。尤其是缺乏既懂经济、又懂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现在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信用担保专有人才的机构,这是造成专业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另外,近年来由于担保机构的扩张,也是造成人才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专业人才缺乏的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担保从业资格准入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也造成了现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相对于业务拓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与银行的协作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河北省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已经与省内多家银行,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等形成了协作关系。但是,在合作过程中担保机构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银行在与担保机构签订保证的同时,往往单方面拟定格式条款,其规定对担保机构要求较为苛刻,片面加大了担保机构的保证责任和风险,造成了担保机构和银行债务风险承担的不均衡,担保风险过分集中于担保机构。

二、促进河北省政策性信用担保业发展的对策

1.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

河北省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应该建立以中小企业为服务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品创新体系,加强和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并设立相关的部门专门负责有关产品创新方面的事务。

除保持现有融资担保外,应寻求更多适合各方需求的、相对稳定的担保产品。充分利用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信用等无形资产获取回报,缓解担保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的矛盾;在尽量满足风险控制和法律要求的同时,保证措施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尝试开展用无形资产、知识产权、应收账款抵(质)押的反担保方式,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服务。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河北省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在业务操作过程中应该构建多元化分担风险的风险分散体系、建立具有前瞻性的风险预警体系、科学完善的全过程风险控制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手段的风险处理体系、合理的风险补偿体系、完善资金补充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人才招聘上,要选聘和担保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或者硕士毕业生,并从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会计师、律师等机构中招聘拥有丰富专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人员加盟公司,充实到业务部门,加强一线部门在项目策划、财务评价和法律实务方面的业务力量。

还要对高层管理员工就金融、技术管理、高新科技、宏观经济等领域的前沿知识举行专题讲座,对各类岗位人员进行岗位后续教育;有计划地选派业务骨干到国内院校或国外机构学习、研修,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单位的考察、学习,开拓思路,提高水平;鼓励员工参加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以全面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

另外,还要建立以知识资本化为主导的人才战略,不惟学历重能力,不惟文凭重水平,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深化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

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有着密切联系,两者作为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重要组部分,在对中小企业服务上目标一致、利益一致,应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共同关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保证资产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责任,促进担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浅析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秦皇岛体育旅游市场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