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农村生活性公共空间演变规律

时间:2022-08-16 03:58:13

冀北农村生活性公共空间演变规律

摘 要:农村生活性公共空间是居民公共生活的“发生器”,是形成自我活力的核心要素。具有体现人性需求、展现

地域文化、维护社会秩序等社会学意义。深刻把握农村生活性公共空间的发展演变规律,才能在城镇化进程中明确如何对

原有积极的公共生活加以保持,对新兴的公共生活进行预见并提供支持的方法。实地调查研究对象是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

县土坎子村,本文围绕该村,对其公共空间在布局、功能、形态以及规模方面的发展演变规律逐一探讨。

关键词:农村 公共空间 演变 土坎子村

一、农村公共空间的定义与意义

公共空间的概念至今在各学科之间尚未达成一个统一

的认识,综合笔者所收集到各位学者对此概念的理解,具

体到本文而言,农村是农业生产活动在特定地域上的空间

集聚,农村公共空间是这一空间集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建筑、绿化、山体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体等水平界

面围合而成,是能够被大多数村民共同使用和容纳村民活

动并带有时间要素的四维空间。可分为生活性公共空间和

生产性公共空间两种类型,本文主要讨论生活性公共空间。

该空间具有人群的集聚性和活动的滞留性,易于识别和记

忆,是乡村特色的魅力所在。

二、土坎子村概况

土坎子村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城区的西部,现有常住

人口30000 多人,土地耕地面积2200 亩,山场面积12000

多亩。村内有大面积的山场,存储着非常丰富的铁矿和金矿,

村民除在县城务工和进行林果种植外,多以铁矿开采和运

输为业。村内大小工厂有30 余处,可以说,工业的发展是

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

该村为中心村,规模较大,分布也较分散,除了沿城

区主要道路中兴路的西沿发展外,在南北方向沿山谷还分

布有四个片区,分别为小秋子沟、大秋子沟、草房庄、干

沟店子。

三、整体空间结构与公共空间的布局

土坎子村被省道和与县城联系的主要道路东西穿过,

它们既有对外联系作用,又是村落自身结构主要组成部分。

南北向主要道路把其他四个片区与中心片区联系起来,形

成了一横两纵五片区的整体空间结构。

省道南侧的大秋子沟和小秋子沟沿山谷呈带状空间形

态。以大秋子沟为例,靠近省道部分的建筑肌理与中心片

区相似,住宅以多层楼房为主。而山谷南部以传统民居为主,

分布较为零散。笔者在大秋子沟沿主要道路自北向南行走,

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该片区受城区辐射力的变化:一是基础

设施如路灯、水泥马路等由比较健全到无的变化,二是建

筑由多层小区的形式到较分散的石头材质传统民居的变化,

三是由人为规划的规模较大的公共空间到自发形成的小规

模公共空间的变化。草房庄和干沟店子以居住功能为主。

中心片区与县城连成一片,呈现为带状空间形态。这

里集中了该村约90% 的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表3-1),

人们在此经营、购物、吃饭、娱乐、上下班,形成了一个

有活力的沿街带状公共空间。

四、村落公共空间现状研究

因为受地缘与业缘关系的影响,该村每个片区都呈现

出一种不同于其他片区的特征,在物质空间形态方面保留

了由传统农业为主导到现代工业为主导的发展痕迹。所以

采取分片讨论,然后进行对比与综合的研究方法,有助于

从该微观层面认识秦皇岛地区农村生活性公共空间的发展

表3-

1

四大片区公共空间主要业态统计表(单位:个)

商店医疗教育餐饮娱乐社区服务宾馆公园汽车配件及维修工厂行政

中心片区27 5 3 44 5 27 8 2 32 15 3

草房庄2 3

干沟店子2 1

大秋子沟 1 2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15•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政工论坛•

演变的一般规律。

1. 大秋子沟

图4-1 大秋子沟入口处的公共空间构成因素的组织分析

大秋子沟入口处是一近年来人为规划建设的生态园区

活动广场,挡土墙为广场的柔性边界,广场与村庄主要道

路通过一座小桥进行连接。这样的布局将东侧山林和西侧

河流自然而然的纳入其景观中。广场北部种植了树木,树

木下安排了健身设施,南部为一篮球场,充分考虑了不同

年龄段人群对于休闲型公共空间的需求。由于该广场与居

住组团有道路相隔,白天该道路上运输铁矿石的大货车往

来不绝,存在噪音影响和安全隐患,大人们不允许儿童单

独到广场上玩耍,只有夏季的傍晚,附近的居民才汇聚到

此处健身和纳凉。

图4-2 大秋子沟中部居住组团内公共交往空间构成因

素组织分析图

大秋子沟主要道路中间段的一处居住组团,在连接主

要道路和组团内部支路有一处空地,是村民闲暇时间聚会聊

天的场所,妇女们喜欢在这里一边做家务一边聊天,并观察

道路上来往的车辆和行人。虽然该空间没有明显的边界,但

是空地的大树和院落的院墙起到了一定的空间范围界定的作

用。加之该空间位于村民住宅院落的入口处,退为院落的私

密性空间,进为道路的开敞空间,可以说该空间既是能在心

理上提供更多安全感的内向型空间,又是一个外向型的开放

空间。另外,大秋子沟最南部的居住组内也有一处同类型公

共交往空间,具有相同的构成要素与组织情况。

2. 草房庄

草房庄片区内有两处村民喜欢停留的公共交往空间。

一处位于该片区入口处民宅门前空地,是主要道路的

结构转折处,也是村民进出村落的必经之地,民宅门口的

大树和树下供人们坐憩的大石头对该空间起到了较强的空

间限定作用。

另一处位于片区中心两条主要道路交叉处的开敞空

间,该空间是一处综合型公共空间,既是道路,又具有节

点的功能。一个商店的存在提高了该空间对于村民的吸引

力。附近的村民不仅把他看做一处购物空间,闲暇时间,

人们会聚在商店里进行打牌等娱乐活动,老年人则喜欢坐

在商店外空地的石头上观看往来的行人。民居沿街的院墙

对于该空间起到了边界限定的作用。

3. 干沟店子

干沟店子有一条东西向的主要道路,道路两侧有两处

相隔约百米远的商店,笔者在调研中发现,A处规模较B

处略大,商品也较B 处丰富,虽然时有村民前来购物,但

是人们一般不在此停留,而是聚集到B 处门前的空地休闲

娱乐。经过比较发现,A 商店门前水泥铺地的高差有1.5m,

并且用栅栏进行了围合,而B 商店前水泥铺地的高差只有

0.5m,而且没有栅栏的限定,空间开敞,易达性和包容性

都要高于A 商店。另外B 商店相对道路后退一段距离,加

上周围树木的遮挡,形成了一个凹入形空间,提高了该空

间相对的私密性。

图4-5 草房庄居住组团内的主要公共交往空间构成因素组织分析图

•16•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政工论坛•

4. 中心片区

中心片区有两处街头花园,一处位于省道与主路汇合

处路口的三角形地带,另一处位于中兴路与燕山路交汇处

路口的三角形地带。两处街头花园的规模与形制都极为相

似,但是人们只有在夏季的傍晚才聚集到第一处花园纳凉,

平时此处无人停留,而第二处花园则要热闹很多。

比较研究,笔者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二:

一是区位的影响。第一处花园位于两条快速路之间,

两侧车辆车速快,流量大,停留此处观察周围,除了有车

辆不停从两侧呼啸而过,没有其他有趣的可观察的事情发

生。加之没有树木的遮挡和屏蔽,无法形成适宜人们停留

的半开放半私密的交往空间。由于第二处花园位于主路与

支路之间,往来的车辆车速较低,加上周围有密集的公共

服务设施,人们在周围行走与停留的机会变多了。而且花

园的绿化较好,乔木与灌木有机结合,既能隔离噪音,又

提高了该开敞空间的私密性和舒适度。花坛的边沿可供人

停靠,无形中延长了人们的停留时间。

图4-8 中心片区公共空间业态统计表

对中心片区公共空间的业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公共

空间与活动主要集中于生活性道路燕山路―中兴路道路两

侧,道路既作为交通空间存在,又作为一个区域的边界,

另外还承担了公共交往生活场所的功能。

五、生活性公共空间发展演变规律

六、1.布局

把不同片区主要公共空间布局进行对比可以很明显的

看出,传统村落组团的生活性公共空间的布局位于组团核

心位置,一般位于道路结构或方向转换处,只满足组团内

部居民使用要求。而经济开发强度较大的村庄组团,生活

型公共空间位于组团边缘位置,呈线性形态,除满足内部

需要外,还具有区域性公共设施的意义。

2. 形态

空间的形态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感受,那些介于开敞

和封闭之间的空间形态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青睐。无论是传

统片区还是经济发达片区,这个隐形原则是一直存在的。

3. 规模

规模的变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总体数量上的变化,

一是个体体量上的变化。另外还隐含着辐射影响力的强弱

变化。

受县城经济辐射较弱的传统居住组团,生活性公共空

间相对于这个组团的形态来说,是以点的形态存在的,因

为是在传统民居的基础上改作为商店或临时往空间,

所以规模上与居住空间并无差别。其隐含的辐射影响力也

只限于居住组团内部。

而中心片区内的生活性公共空间,相对于片区形态来

表5-1 四大片区主要生活性公共空间布局对比

草房庄片区主要生活性公干沟店子片区主要生活性大秋子沟主要生活性公共空间中心片区主要生活性公共空

共空间布局公共空间布局布局间布局

位于组团核心位置,或结位于组团核心位置,只满位于组团道路结构转换处,只位于组团边缘位置,呈线性形

构转换处,只满足组团内足组团内部居民使用要求。满足组团内部居民使用要求。态,除满足内部需要外,还具

部居民使用要求。生产型有区域性公共设施意义。

空间位于组团边缘,具有

区域性公共设施意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17•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Cheng Shi Jian She Li Lun Yan Jiu•政工论坛•

表5-2 四大主要片区生活性公共空间形态与构成因素组织对比

草房庄片区主要生活性公共空间

形态

干沟店子片区生活性公

共空间形态

大秋子沟片区主要生活

性公共空间形态

中心片区主要生活性公共空间形

以小型商店和门前空地的形态为

主;室内空间有明确的界限,室

外空间无清晰硬质边界;与道路

有便捷的联系并往往与交通空间

有一定重叠;石凳或植物对其边

界的限定感有较大作用。

以小型商店和门前空地

的形态为主;室内空间

有明确的界限,室外空

间无清晰硬质边界;与

主要道路有便捷的联系;

石凳或植物对其边界的

限定感有较大作用。

以院落门前空地的形态

为主;室外空间无清晰

硬质边界;与道路有便

捷的联系并与交通空间

有一定重叠;石凳或植

物对其边界的限定感有

较大作用。

以临街店铺和广场的形态为主;

空间边界较为清晰,一般以路缘

石为边界; 空间形状较为规则; 每

处并不独立,互相之间具有连贯

性,在街区内形成一种线状边界。

说,是以线的形态存在的。虽然就单个空间来说,规模上

的变化并不明显,但群体数量整合后,规模变化明显。其

隐含的辐射影响力已不只限于片区内部,而是具有较大的

区域影响力。

4. 功能

对各主要生活性公共空间分别讨论后,我们不难发现,

人们之所以愿意在这里停留并开展活动,是有

从表3-1 四大片区公共空间主要业态统计表可以看

出,受县城经济辐射较弱的传统居住组团,其内部的生活

性公共空间功能较为单一,以小型商店和自发性门前交往

空间为主。而中心片区内的生活性公共空间的功能则比较

丰富和多元,不但能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还能更好的满

足人们生活上的种种物质需求。

六、小结

冀北地区的新民居建设正在快速进行中。虽然冀北地

区的新民居建设作为一个外部推动力,使得一些村庄的建

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农村居民的居住状况得到改

善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活性公共空间的衰败或者丧失,这

对于村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笔者在走访了冀北地区若干不同类型的村庄后,发现

土坎子村虽然只是冀北地区的一个工业主导型村庄,但是

他自身从传统村落向现代工业型村庄发展演变的轨迹,恰

恰蕴含了村庄缓慢自发生长的过程中生活性公共空间的发

展演变规律。关注这种规律并把握这种规律,对于冀北地

区新民居建设中的生活性公共空间的延续与良性改造具有

重要的社会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区霞,金晓玲,胡希军.论传统村落公共

交往空间及传承.经济地理,2009,29(5):823-826

[2]刘小洋,鄢然.传统村落村民交往活动空间

分析.大众文艺

[3]李改维,李蒙.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

征分析――以陕西党家村为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7,15(5):34-37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贵州古镇旅游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下一篇:浅析社会企业家及社会企业与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