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08-16 03:49:31

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探索

单亲家庭学生,一般是指该学生的父母因死亡或离异,该生只与其父或母生活,或只随其祖父、祖母或其他亲属生活的一类学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对旧传统观念的冲击,妇女经济自立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以及社会价值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等主要原因,离婚现象大幅度增加;加上天灾、人祸、疾病等原因造成夫妻一方死亡的现象也较普遍。我校的单亲家庭子女队伍也在不断地增大,由此给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一系列新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关系的变化以及心理状态的调整要比同龄的其他人更为激烈,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正常、健康的发展。正确地分析和掌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形成原因,对他们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不仅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责任。

一、初中单亲家庭学生现状及原因

单亲家庭的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身心发展不够健康,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表现为:这些学生在集体中容易与他人比较,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如果再有个别同学说些歧视的话,这种压力会加剧,于是给学生带来性格和学业上的问题。

(一)因亲情的缺失而出现心理障碍

多数单亲家庭学生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孤独城堡里。在跟师长接触时,往往逆反心理严重,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也会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

由于在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尤其缺乏应有的母爱或父爱,他们就会觉得精神上很空虚、无聊。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女生,她们一旦得到异性同学的关心,就会觉得很温暖、特幸福,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早恋现象。

(二)因激励教育的缺失而导致学业荒废

学习是很艰苦的,而爱玩又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家长不断的督促和激励。而单亲家庭的子女却缺乏必要的激励,所以往往贪玩,对学习不感兴趣。还有一些单亲子女的生活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饮食起居都不太正常,就更谈不上好好学习了。长久以往,学习成绩就每况愈下了。

(三)因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变得性格不完善

由于缺少父母管教,有相当多的单亲子女在闲暇独处时,要么打游戏机,泡网吧,要么看武侠小说,不思学习,甚至逃学。还有的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容易走极端。

有些单亲家庭的子女或孤儿被寄养在祖父祖母家或外祖父外祖母家里,老人们往往在生活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在思想、学习上缺乏严格的要求。这样孩子们往往自己娇惯自己,怕吃苦,贪图安逸,学校布置的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二、对初中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几点想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将“关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为提高学业成绩,唤起他们的自信,教师应给予单亲家庭子女更多关怀,不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歧视他们。重点与个别单亲家庭学生结成对子,采用一帮一的形式,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帮助他们打消自卑、孤独的心理。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候,更加给与及时的辅导,帮助他们消除学习焦虑,解除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二)多与其监护人交流家庭教育的正确做法,因人而异地作出选择

父母对子女又都有较高的期望,因此有“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一说。单亲家庭的父母更是如此,他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子女的身上。但是,当父母以高标准来规范孩子的言行时,是否能自问一下:是不是所有的孩子真的都能“成龙”“成凤”?

有的父母看见别人家的孩子考了个佳绩或者“状元”什么的,就也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考砸了就大动肝火,甚至拳脚相加。殊不知,孩子此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被鼓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3倍。因此,父(母)应该正确对待子女的考试结果,要少批评指责,多帮助子女找出原因和制定下一步的成功对策,多把目光放在今后,多鼓励孩子设定易达成的目标并采取切实的行动。

总之,要帮助家长努力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如实地估计子女学习的状况、个人兴趣特长和能力等等,以鼓励孩子为主,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要不切实际地给子女订“高指标”,搞“拔苗助长”。

(三)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管理,培养单亲家庭学生自立自强精神

自立自强是一个人不依赖他人,靠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够独立、勤奋进取地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优秀品质。一个人没有自立自强的品质,不能独立地战胜困难,应对各类挑战,会被淘汰。针对单亲家庭学生普遍的弱点,教师要帮助、督促他们做到:

1.努力拓宽知识面,提高认知水平。努力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智力、能力、兴趣、气质及水平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估计;打破狭隘的人生价值观,将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结合起来,积极学习、刻苦钻研,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自我与认识社会,并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2.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积极情感。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动态的、发展的、正反的、全面的观点来看待考试结果和他人的评价,要从不好的结果中找出积极的意义,及时克服消极的情绪体验,自我强化积极的情绪体验,努力养成积极热情而非消极滞钝;反应适度而非喜怒无常的情绪;纯洁高尚而非低下猥琐的情操;愉快乐观而非沮丧悲观的心理,使自己的情感既丰富多彩,又能为社会所接受。

3.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受挫能力。教师应努力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把行动定位于自觉服从远大的理想与道德原则,敢于面对困难.树立自信之上。培养自己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锻炼,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中学)

上一篇:浅谈“开卷”考试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下一篇:高中语文阅读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