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打开那扇门

时间:2022-08-16 02:34:06

为学生打开那扇门

农村的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窄、反应能力慢等特点,上课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听课,又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导致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形成不想听课,不想学习的倾向。此外,平时学习中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太好,从而导致在解题时,缺乏条理性,造成解题思路的“乱”,“烦”和“怪”。加上心理压力较大,不懂的地方不敢去请教老师和同学,怕被人认为“笨”,日积月累,对学习数学存在越来越多的困难甚至讨厌。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有许多教师有这样的同感: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即使懂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不会。要想打破这个局面,我觉得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90%以上的学生不会用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也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打记号”,如:互逆命题这一内容不懂,就在这一地方打上自己的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教师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一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时不懂方法,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怎样听好课呢?首先,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重点,及时做好笔记。在上课时,教师都会强调某些问题(或多次提到的问题)即为本节重点,学生在听时,只是暂时的记住和理解,因此,应及时将知识点记下来,以便于复习巩固。第三,预习中打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做到听懂自己打记号的知识点。第四,积极回答教师上课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不要不经思考乱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不足之处,多想多问。第六,课后应及时所学知识。

3.指导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

归纳演绎。归纳就是将多个共同点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演绎就是将归纳出的结论运用到解题中来的一种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是从一些例题中归纳出来的,当把它们运用到解决问题中来时,也就是演绎。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便能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解决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类比与联想。这是初中较为重要的思维方法,类比即为将多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的思维方法。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类比,可增强对两个公式的理解,并可使学生对公式的运用有进一步的帮助。联想,即在思考某一事物时想到相关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了解学生实际,创设适合他们的实际背景

多数教师均有这样的感觉,多次强调的问题,学生总是记不住,殊不知在讲的过程中所创设的背景不切合学生实际。我们农村中学生没有见过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因此,教师创设教学背景时不要死板的套用课本,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情景,如: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这一节,我们可以用一元硬币来玩游戏,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2次,2次抛掷的结果都是正面朝上的概率有多大?这样,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学会了。

三、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有信心是学好数学的准备条件,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有进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可以学好数学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我们可以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的、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教学。

2.条理性和规律性

如:在证明的教学中,归纳出解法:A.根据命题,画出图形。B.根据命题,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C.写出证明过程。只有不断的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

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听讲的时间较短,因此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使他们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事实表明:课堂气氛活跃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

不少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根据学生要求,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由于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练习本,钢笔等),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应将教师的作用从“传道”提高到“引导”,即教师的作用不应该是死板的“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知识。也就是不要一成不变的将讲授法放到首位,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实验法、合作探究等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方法,创造出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上一篇:心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影响 下一篇: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以我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