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儿歌对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作用

时间:2022-08-16 01:09:24

浅论儿歌对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作用

摘 要:本文力图寻找出儿歌对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即如何实现儿歌的音乐教育功能。根据文中分析得出,儿歌能帮助幼儿培养稳定的节奏节拍感、了解简单的音乐符号、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儿歌;幼儿音乐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08-02

一、培养幼儿稳定的节奏节拍感

(一)配合儿歌,让孩子们学会一边诵读儿歌一边看指挥

在刚开始接触的阶段,让幼儿理解“收”和“放”的手势,之后在音乐教学中慢慢的向正规化手势转变。手势如图1:

指挥是乐队中的灵魂人物,也是节奏的掌控者,能够帮助幼儿更积极的去探索和发现节奏的奥妙,在此同时形成稳定的节奏节拍感。为此,教师可以在第一阶段让幼儿慢慢熟悉指挥的几种基本动作,一是对拍子类别的掌握,二是“收”的手势,三是对集体指挥和个别指挥的把握。

(二)在儿歌教学中为幼儿营造一个适宜的音乐节奏学习的氛围

这要求幼儿教师自身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并能在积极引导幼儿的同时,为幼儿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幼儿在刚开始接触节奏时,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教师拍什么,幼儿可以模仿出来,但是并不真正理解节奏是什么。这时,需要教师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拟定一个儿童化的节奏教学方案。

(三)用肢体语言和打击乐器让节奏的掌握更加具有“操作性”

肢体语言包括律动和舞蹈,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打击乐器是节奏型乐器,它们能够通过对不同节奏的,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演绎形式。例如教学中将幼儿分为三组,每组一种乐器,让幼儿先一组组演奏,在熟悉自己负责的节奏型后开始合作演奏(在此之前,老师要求幼儿看老师的手势指挥)。在演奏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老师应当及时予以解决,让幼儿逐渐适应分组演奏的表演形式,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对节奏的意识。

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很受幼儿喜爱,在本次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到了指挥、肢体和乐器,将这些元素有机的整合,形成了一趟具有音乐特色的儿歌音乐教育活动。

二、帮助幼儿了解音乐符号

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认识它们的形态以及表示的时值,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是很有难度的,但是在儿化了的儿歌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枯燥单调的符号学习幼儿化,形成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式。从四分音符开始,将它形象的比作小蝌蚪,告诉幼儿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先瞧瞧它的样子(圆圆的脑袋,长长的身体),在教师的示范后,首先让他们去思考这像一个什么。这样在幼儿的讨论中引出它的名称“ta”,并让幼儿体味“ta”的时值。

三、培养幼儿音乐感受力――启发幼儿体验不同的表演方式

儿歌的诵读与儿童歌曲的演绎一样,同样可以分为独、齐、轮、领与齐、对和合。这种念儿歌的多种形式对于幼儿以后的歌唱起了奠基的作用。

独念儿歌是指一个人诵读儿谣,由一个幼儿朗诵,可以适当加入肢体动作。齐念儿谣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诵读相同节奏的儿谣,这种形式在当今幼儿园中是最为普遍的方式,幼儿掌握起来也非常的简单。轮念儿歌是指分两个声部按一定时距轮念同一节奏的儿歌。领与齐是指由一个领读儿歌众人齐念儿歌组成。对念儿歌是指分声部一对一答的表演方式。合念儿歌是指两个以上声部,每个声部都有三人以上的人念儿歌的表演形式。学龄前幼儿自控能力较弱,所以一般采用二声部的方式。

将儿歌的诵读与表演相结合,一方面增强了儿歌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将一定难度融入其中,更利于锻炼幼儿的音乐能力,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配合和表演中得到有效发展。

四、培养幼儿音乐的欣赏能力――审美情感

众所周知,儿歌与儿童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朱梅老师在所著《幼儿歌唱素质训练》提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在自身理论素养具备的前提之下“以幼者为本位”,即不能仅限于照本宣科的教,而是要求幼儿教师采取适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幼儿喜爱的方式范读,并且选择的儿歌作品中包含的情感要与幼儿生活相贴近。通过正确的范读能有效的增加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儿歌的学习中去,并能在模仿与感受的过程中体验到儿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挖掘幼儿音乐创新潜能

儿歌的创编可以是小段的简单创编,也可以是整首额儿歌创编。从对幼师的问卷调查中得知,儿歌的创编难度和幼儿自身年龄特点的分布大致可概括为下表(表1):

创编对于幼儿来说是发挥他们创造力的最好形式之一,在幼儿音乐教育当中创编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从儿歌中所包含的几个可供创编的元素出发,简单的分析儿歌中的创编。

(一)儿歌中的节奏创编

从节奏感入手培养提高幼儿音乐素质,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养成听节奏的习惯。第二,在一定的经验积累之后,通过教师的指导,把边念儿歌边感受节奏的方式改为边念儿歌,边用不同节奏配合。第三,让幼儿自主的创编儿歌节奏。在节奏创编中,给幼儿充分的自由和想象空间,能够调动幼儿的创编积极性、提高幼儿的主动意识。

(二)儿歌中的歌词创编

通过歌词创编活动,能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表演的热情。在新课标中同样为创造教学作了如下的界定:音乐创造教学包括两类三项学习内容。其一,发掘幼儿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运用儿歌材料创作新的儿歌。音乐教育的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果教师有意识地用他来培养、扶植、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幼儿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因此幼儿通过此类儿歌歌词创编活动将得到全面的音乐素养的提升。

(三)儿歌中的舞蹈创编

律动动作的创编能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幼儿的肢体平衡力和对音乐的感知力。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原本性音乐”,并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而是融合动作舞蹈、语言于一起的、必须亲自参与的音乐。让幼儿参与到律动动作创编当中去,能够发展幼儿自主创新的意识,在单纯模仿的基础之上能够有自己的发明创造,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四)儿歌中的曲谱创编

本文所涉及的曲谱创编是指,在已有儿歌基础上给幼儿固定的几个音,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加以创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曲谱。

在奥尔夫打击乐器中就有一种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叫做梯式彩片琴,它由七个音组成,配有两个小鼓槌,发出的声音清脆、动听。对于刚接触曲谱创编的孩子,可以将其中的G音和E音单独拿出来,让孩子在自己打击的过程中合儿歌演奏。这种给与幼儿充分自由的创编方式,即能够让幼儿带着兴趣去探索,又能够很好的发挥幼儿的创编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梅.幼儿歌唱素质训练[M].河南:海燕出版社.2000.

上一篇:《六代小舞谱》中的舞蹈动作分析 下一篇:论语义解释与沿革解释冲突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