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时间:2022-08-16 12:47:51

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摘要:流行音乐对现在中学生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以及心理的转型过程中,喜欢快节奏、另类个性的音乐内容。这种特定时期的心理特征使得他们更加偏爱流行音乐,进而成为流行音乐文化的消费推动者。另外,流行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也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成为中学生精神食粮的一部分。因此,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生;影响

据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很多甚至达到狂热程度;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自身的影响是百利而无一害,对于选择歌曲的风格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可见流行音乐在大多数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大多数教育者对流行音乐都持不赞赏态度,主要还是认为负面的影响居多。其实也不尽然,有一位音乐家是这么看待流行音乐走进校园的――流行音乐为学生营造的是一个宽松、舒适的成长环境,并能帮助他们提升鉴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可见流行音乐既有其独特的魅力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只要正确的加以利用就会成为辅助教育教学的资源。

流行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中学生欣赏音乐的内容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还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处于紧张学习状态中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通过欣赏音乐也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良好的品格。

目前,中学校园流行的歌曲主要有4类:(1)健康向上的国内流行歌曲,例如《龙的传人》《中国人》《五星红旗》等。这些歌曲大多来自老师的推荐,也是父母放心孩子欣赏的一类流行歌曲。(2)欧美、日韩、港台等外来元素的流行歌曲,这些也是造成“韩流”现象的原因之一。(3)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的出现了一些网络红人和网络歌曲,包括网友原创的和翻唱、改唱的一些歌曲。例如《老鼠爱大米》《猪之歌》《天使的翅膀》等等,这些歌曲在中学生中传播的速度之快,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了。(4)手机中的彩铃音乐因为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别出心裁的创作也虏获了钟爱个性的中学生。

流行音乐之所以很容易走进中学生的生活,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帮助调节中学生的情感生活:首先,流行音乐中以抒情歌曲为主要内容,十分情绪化,这就使得流行音乐和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心灵的共鸣,也是被中学生所接纳的前提条件。其次,流行音乐的创作题材贴近生活,特别是有些校园民谣写的就是学生校园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比如《同桌的你》《童年》《朋友》等。再次,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相比于古典音乐的高雅,欣赏流行音乐无需太大的精力,也使得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可以放松心情。

流行音乐还为中学生感知音乐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与流行音乐的接触中,学生们直观上获得了对音乐基础的认知。就像有些学生不会识谱,也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述旋律内节奏、音高的内容,但是他们却能很准确的唱出不少流行音乐的作品。有些流行歌曲例如R&B、金属摇滚等风格的音乐,不管是从音高还是节奏还有演唱技巧方面都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模仿和练习也能够在整体的音乐感觉的把握它。流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的增加了中学生和音乐接触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待事物的热情,也使得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外,欣赏流行音乐是需要运用大脑的形象思维去理解音乐内容的,还可以唤起学生的感性经验,这种形象思维和感性经验的积累和整合又可以转移到高雅音乐的欣赏中。再者,欣赏流行音乐的本身就是一个经验和体验积累的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之中,学生也在不断的积累属于自己的音乐素养,比如大调让人感觉气势恢宏、高亢明亮;小调给人一种委婉动听、轻柔幽暗的感觉。这些经验都有助于欣赏更具内涵的高雅音乐。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有好处亦有坏处,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事物都是有两面性。

流行音乐在中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重要至极,“追星”便是美好情感的宣泄。中学生追星的原因除了是来自内心的喜爱之外,更重要的是明星幸运的过着他们猛梦寐以求的光彩照人的生活;中学时期的青少年价值观还缺乏稳定性,更没有多少人能有人生观的概念,由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正处于人生萌芽时期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其实每个人的成功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流行音乐带来的这种文化现象已经被中学生误解为成功有捷径可寻,不必非要经历艰苦漫长的奋斗;这种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和对偶像盲目的崇拜,不分好坏的全盘接收会使他们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对流行音乐的过于沉迷,只会荒废学业,后果难以预料。

对于中学生来说,选择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的音乐作品都不利于想象力的发展;流行音乐的传播依赖于歌词内容,还有很多MTV的播放,偶像的宣传;这些视听因素虽然为欣赏者提供了方便,但是也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灵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的偏爱流行音乐,忽视了其他高雅音乐的欣赏,很不利于音乐领域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中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在流行音乐中,也有很多音乐表现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反叛情绪。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些成年人情感的宣泄,这种不稳定、极端的音乐内容很容易使中学生的情绪不安,意志力也经受考验。中学生处于审美萌芽期,开始对特定的艺术家和特殊艺术作品类型感兴趣,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危机阶段”,所谓“危机阶段”是指对音乐的憧憬趋向成熟的中学生,审美意识发展的同时,克服困难的毅力还不够,爱幻想不切实际。看待问题时容易产生片面性和绝对化。如果意志力不够坚定,这种时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康的。还有不少流行歌曲主题以爱情居多,中学生本身就处于发育的时期,自然会产生对异性的好奇和兴趣,听多了这种类型的歌曲,自然会胡思乱想,无法专心学习。美国教育家罗吉尔指出,青少年期的性冲动是他们喜欢流行歌曲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个中学生完全脱离开流行音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在了解了这些众多的好处和弊端之后,相信社会大众和众多的为人父母者,更想了解的是怎样趋利避害,使广大中学生学会鉴别、学会欣赏高雅的流行歌曲,避免和消除恶俗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

在以往的教育中,音乐教师大都采用“古典至上”的教学理念,容易以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左右教学的实施。如果音乐教师在满足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偏爱的同时,又能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加强中学生的基础音乐教育,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应具备的一些常识,让他们去亲身感受流芳百世的经典艺术和昙花一现的快餐文化的本质区别,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艺术审美。

中学生的家长也应加强自身艺术素质的修炼,审美情趣的培养,用自己的言行感染、教育孩子远离不良的流行音乐;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需开设媒介素质教育、艺术鉴赏等课程,使学生提高对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时尚文化的鉴赏力,自觉防范和抵制不健康音乐文化的影响和侵蚀;音乐创作者在创作歌曲的同时,也应考虑不良流行歌曲给中学生身心发展带来的影响,创作一些健康向上的校园歌曲,再推荐给学生。

每个问题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我们在强调流行音乐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积极面。流行音乐的文化还在提醒我们,看待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不能局限于流行音乐的本身,还应该扩展到文化属性带来的效应。只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才能在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对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参考文献:

[1]张宪生.《流行音乐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人民出版社,2000.

[3]彭运华.《浅议流行歌曲对中学生的影响》.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

黄瑜,女,1987,襄樊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在读学生。

上一篇:淮安市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下一篇:巴赫钢琴复调作品“创意曲”教学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