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孩子的人生

时间:2022-08-15 11:54:35

诚实地说,我并不是在物质极端匮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时候,我的课外书比别的同学都要多;初中时,我开始有一点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1994年,大学还没扩招,我爸自费送我去了一个南方的城市读书。这让我的邻居都感到惊奇:“为一个女孩子,花这么多钱……”

对,你看出来了,我成长于一个重男轻女之风颇为严重的小城。我家算是比较好的,父母总是力求给我比较好的资源。奈何对于一个出身于中等家庭的无知孩童,爱攀比的、容易产生匮乏感的点,偏偏不是教育资源,而是别人眼中细枝末节的事。

我的比较对象是我的弟弟。我父母就两个孩子,我弟的处境却与我有很大的差别。我爸兄弟俩,我大伯生了8个闺女,加上我,在我弟出生之前,家族中已有了9个女孩。即使他们主观上想一视同仁,客观上仍不免有所倾斜。

在我弟5岁时,大伯送了他一件价值不菲的真皮夹克,要知道在我家乡有种说法叫“有钱打扮十七八,没钱打扮屎娃娃”,因为孩子长得快,把钱花在孩子的穿着打扮上并不值得。但我大伯不管,他就是想表达他对我弟的宠溺。我弟在10岁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足够买支气枪,他还是他们班第一个拥有山地车的人。

我至今还记得我弟跟家里要山地车的情景。我弟倔强地昂着头,我妈默默地流着泪。要说我家当时的经济状况,也不至于买不起一辆山地车,但一向省吃俭用的妈妈,对花那么多钱买辆山地车这件事无法理解。最后是我爸打了圆场,拿出自己的私房钱给我弟买了。我内心当然是不平衡的,我骑的还是我妈淘汰下来的旧车,我对我爸这样惯儿子感到痛心疾首。

在当年那个场景中,我是懂事的、知道心疼大人的那个好孩子,将来应该会有出息。我弟是恃宠而骄的那个孩子,将来可能会更无法无天。然而,命运是如此的诡异,事实上,我弟后来无论是个人生活质量(不只是收入),还是对家庭做出的贡献,都要比我强。我爸以一种貌似性价比不高的投入,实现了性价比极高的收益。曾经的我有所怨艾,但现在的我更多的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在进行深思。

因为从小就自甘弱势,所以我的安全感极差,永远在量入为出,从不大手大脚。我买东西时非常注重性价比,不管是在收入较低的当年,还是在收入有所提升的现在。每当看见打折时我就很兴奋,要是打5折就非买不可了,即使|西并不十分满意,只要价格合适,还是会拿下。

我买房子比较早,在2002年。那时的房价已经涨起来了,但是没像现在这么夸张。我手里的钱,买套中档小区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够付4成首付,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如果买再大一点的房子,就只能付3成首付,而且无法使用公积金贷款。我想也没想就选了第一种方案,住小一点也没关系嘛,房子大了打扫起来还不方便呢。

住进去之后我才知道,在一个小区里,比较小的户型位置都是最差的。我家北边靠马路,整日整夜,汽车轰隆隆而过,我的睡眠一向比较浅,夜里听着鸣笛声、车轮碾压声,不堪其扰,又悔不当初。可是,重回当初,我又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吗?不能。一个人的消费观,也许从5岁起就已经定型了。

我弟和我正相反。他在2006年买的房子,那时候房价已经高得很吓人了。他手里的钱,又非常少,但他毫不犹豫地选了一个高档小区最贵的楼层,贷了30多万元钱,分期付款20年还清。我跟他算利息,20年后,利息都跟本钱差不多了,我的房贷,选的是5年还清,5年期利率最低,我弟一笑置之。

然后呢,房价一波一波地往上涨。我的房子地段一般,位置不好,涨得极慢。我弟的房子却后来者居上,收益很快就超过了我那套。最让人郁闷的是,我因为不愿意贷款,又不喜欢借钱,装修时把以前的小房子卖了,后来那套小房子翻了好几倍,加上我每月偿还的贷款过多,没有机会做新的投资。我自以为精明的小算计,反而让资产缩水。

我弟就不一样,他打小就有点商业头脑,后来他开了个影楼。一开始,他开的那个小影楼是赚钱的,虽然不多,但是却远强过工薪阶层。但我弟有野心,非要再开个更大的,他东拼西凑弄到了一笔钱。大影楼开起来后,生意却萧瑟得如被秋风横扫过的树梢,我偶有空闲,会坐在他的店里,看外面行人匆匆,却没有一双脚显示出朝店里拐的意向。

要是我,可能就想关门了,我总是担心手中的积蓄会顷刻问清零,我弟却有一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笃定。冷不丁地,他把住房抵押了出去,又开了第3家店,我无法不替他捏把汗,如果这家店再失败,他就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还好,在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影楼渐渐有了盈利。他有了资本做广告,再加上口碑传播,这两个店的生意,就像灶膛里的火苗,轰轰烈烈地燃烧了起来,发展到现在,有了很多家加盟连锁店。

我弟是在一直不计回报的爱里长大的,如今,他对父母的回报,也是不计成本的。带老爸看病,陪老妈体检,有空了还拉上他们满世界旅游。我坦率地承认,有时候,我没有他那么慷慨。我前面提到他的生活品质比我高,不只是因为他比我有钱,而是他活得比我更平衡,想到什么就去做,不会患得患失,也不抠抠搜搜。谁能想到,当初他对自己那略带任性的爱,家人对他有点过分的宠溺,会获得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或许和我们的传统教育有冲突。过去,我们提倡匮乏教育,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知道一蔬一饭来之不易,要学会精打细算,用好手中的每一个铜板。这种说法没错,但精细是过程,不是目的,如果过度精细,让我们把功夫全耽误在精细的过程上,那就得不偿失了。不幸的是,这是一个许多女孩都会犯的错。我认识一个姑娘,她曾把3个备选男友的各种条件都写下来,让我帮她选,我当时很疑惑,难道择偶也要如此讲究性价比吗?还好,最后她嫁的那个并不在这3男人个当中。

摆脱过于注重性价比的困扰,先从一些小事做起吧。在2016年,我下了一个决心,以后买衣服,付款前都不看价签,反正我不去什么大牌店,也不买皮草,普通商场里的衣服不至于对我的经济状况造成很大的打击,大不了少买两件。我希望自己能更快乐地写作,不再被各种约稿诱惑。我还希望对家人、朋友的关爱,也能够少一点儿得失衡量,只是从心所愿。总之,我希望,40岁之后,我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能用60岁的眼光打量一下,希望60岁的自己不至于在回忆起40岁没买的那件织锦缎面的棉袍子时,怅然不已。

(摘自《通辽日报》2017年4月18日)

上一篇:孩子吃零食不运动易缺维生素D 下一篇:机械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