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08-15 11:03:29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探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笔者所在医院经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4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TU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38例(15.4%)列为感染组,将其余患者209例列为未感染组。结果:感染组有糖尿病史、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中出血量≥400 ml、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 d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路感染; 相关因素

doi:10.14033/ki.cfmr.2017.17.0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7-0029-02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多发症之一,该症发病率随年龄递增而增高,且随着前列腺的进一步增生可引起尿路梗阻等多种生理病理改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可既快又完整地切除增生腺体,但仍有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对患者康复造成一定不良影响[1]。对此,本文将对近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7例经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TURP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47例,其中年龄53~84岁,平均(65.2±3.4)岁;均经临床症状、体征、超声检查检查,有明显手术指征,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增生,若术前存在尿路感染,需治愈后再进行手术,排除合并尿道狭窄、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及神经系统疾病、既往有盆腔、尿道手术史、前列腺癌。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TU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38例(15.4%)列为感染组,将其余患者209例列为未感染组。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有无糖尿病史、有无高血压史、术前有无尿潴留而行导尿术、术前有无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等资料行整理,并采用Office Excel 工作表进行归类分析。

1.3 评定标准

参照《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的标准评定术后并发尿路感染[2],所有患者在TURP术后均采用密封式引流袋进行留置导尿,无菌收集患者尿液,将术后第3、6天的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若同一患者同时2个培养基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一致,且细菌计数≥105 CFU/ml,则评定为术后并发尿路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字2检验。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有糖尿病史、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中出血量≥400 ml、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6 d的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结果又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多因素分析的自变量,其中,患者糖尿病史、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中大出血、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P

3 讨论

尿路感染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后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占10%~20%,本研究中,经TURP治疗的247例患者中,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5.4%,其中患者糖尿病史、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均是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因素(P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史患者TURP术后易发生尿路感染,分析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其自身机体免疫机制存在缺陷,存在泌尿道细胞因子分泌障碍,且体内蛋白质代谢较快,但合成功能减弱,降低机体抵抗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同时,高糖尿为细菌生长提供生长条件,利于细菌繁殖生长;此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神经性膀胱的发生,由此影响膀胱排尿功能,导致尿液潴留,容易被细菌侵入并繁殖[3-4]。故此,临床需在TURP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有研究报道,TURP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是术前未行导尿术的2.7倍[5]。分析是由于术前尿潴留行导尿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常增加感染的风险,分析是由于在导尿术插入尿管过程中,常易对尿道正常结构造成破坏损伤尿道黏膜,破坏尿道黏膜的防御机制,且在操作中难免带入细菌,使细菌容易侵入到机体,影响泌尿系统内正常的生理环境,细菌容易繁殖,而发生尿路感染[6]。此外,有研究报道,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过长的TURP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是早期拔管患者的3.2倍[7]。分析是由于若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可减弱尿道上皮组织的防御功能,破坏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并增加细菌逆行至尿路而引发尿路感染。因此,TURP术前在插导尿管时需谨慎,不可动作粗暴,以免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且术后尽早拔除导尿管,以降低g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术中出血量较大,常会丢失大量血浆蛋白、白细胞、粒细胞等各种免疫物质,进而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且会丢失血液中所含的术前预防性抗生素药物成分,影响预防治疗效果,此外,若术中出血量较大时,往往需要大量补液和输血,亦会降低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血药浓度,影响机体杀灭细菌的能力,增加术后尿路感染的风险[8-9]。因此术中止血是关键,仔细查找出血点,并积极处理动静脉出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是保护因素,能降低TU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术前预防性抗生素治疗主要针对无症状菌尿患者,经实验室检查,两次中段尿培养细菌数量>108 CFU/L,但却无明显尿路感染症状,为此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抑制该类患者体内的细菌生长和繁殖,以减少TU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风险[10-11]。

综上所述,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术前需仔细筛查高危人群,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中有效止血,在导尿术中的操作动作需轻柔娴熟,并于术后及早拔除导尿管,以减少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张萍华,冷国雄,等.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7,39(4):606-608.

[2]程义仙,刘水英,程慧霞,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2):11-14.

[3]王喜,李书文,耿长生.前列腺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4(12):80-81.

[4]刘绍虔,米其武,张志刚.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后尿路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5,27(2):252-254.

[5]董波,刘涛,王立鹤.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27-1229.

[6]张军民.TURPg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和变化规律及其意义[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5,17(3):173-174,177.

[7]荆涛.TURP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5,35(z1):72-73.

[8]张彦君.前列腺电切术后泌尿生殖系感染的原因及防治策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0):1406-1408.

[9]杜震,陈山,乔庐东.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脓尿和菌尿自然变迁的临床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4,35(5):359-362.

[10]冷建荣.浅析导致行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4):61-62.

[11]王鹏,郭小鹏,成俊.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14(4):945-946.

上一篇:“夏都”变身爱乐之城 下一篇:王斌:用“九千杯”撬动千万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