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时间:2022-08-15 10:49:36

骨科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病人康复期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患者仅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除接受基础护理外,还接受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36例,所占比例为94.74%。对照组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31例,所占比例81.58%。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

【关键词】骨科;康复期;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73-01

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医疗环境和技术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治疗与护理理念也在不断涌现,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服务中不仅要体现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也要融合人性化的关怀理念,让患者的身心健康在护理过程中均得以改善。因此在这一发展趋势和大背景下,心理护理日益为护理工作者所重视,并将之引入到临床的实际应用。骨科是临床上的重要科室,收治患者通常较为复杂,而且病情也相对严重,因此护理工作量也非常繁重。骨科护士如不重视护理细节和患者的心理感受,常易引发相应的护患矛盾,既影响科室形象,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因此,如何在做好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措施,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热点话题。我院通过对骨科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发现收效显著。现将相关心理护理经验和实施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患者,其中包括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33例,四肢多发性骨折22例。依据随机原则,将这7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为14~73岁,平均(52.6±3.2)岁。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为16~71岁,平均(53.1±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护理措施基础上,并接受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加以评价。

1.3基础护理措施

基础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等3个方面。生活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多进食蛋白和维生素含量高,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清水。对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要及时戒除纠正。对需要长期卧床恢复的患者,要确保床铺干净卫生,被褥要保持轻柔干燥,经常换洗晾晒,以避免潮湿。经常帮助卧床患者翻身和拍背,以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尽量避免超负荷运动[1]。此外,功能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护理内容。护士应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式、强度和频率等。如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进行功能锻炼时,应以舒缩股四头肌,进行跖屈和足趾活动为主,并辅以髌骨被动活动。健康教育的对象既包括患者,也包括家属,涉及的内容包括疾病知识、锻炼活动注意事项、饮食习惯和并发症的防治等。

1.4心理护理措施

针对康复期的骨科患者,多已接受长期治疗,并对功能锻炼存有顾虑,对疾病的康复和后遗症有较大思想负担,并担心疾病再次复发,护士应将之与发病初期及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相区别,并制定专门完善的心理护理方案加以实施。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是实施心理护理的首要步骤。护士应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在和谐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深入了解患者的思想包袱,并认真剖析,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如有些患者心情急切,并急于求成,超负荷地进行功能锻炼,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和心理,不仅无助于康复,甚至会适得其反。护士应及时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的焦躁心理,并叮嘱其不可操之过急。此外,有很多老年患者,突然遭受疾病打击,通常会存有悲观和抑郁心理[2]。护士应在护理过程中,向患者有效传递相应的疾病知识和正向内容,可通过介绍成功案例,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来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针对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术后患者,由于受到突发事件冲击,通常存有焦虑、惊惧和害怕疼痛等心理。护士应针对不同心理问题,采取适宜策略,尽最大努力安抚患者。如制动休养对类患者而言十分关键,但是大部分患者会因害怕疼痛,进而不愿活动,难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有些患者对锻炼恢复缺乏认识,并担心活动会对关节造成损害。面对这一现象,护士应采取鼓励和暗示策略。通过详细介绍治疗的必要性,充分利用安慰和鼓励的语言,期望的眼神和动作,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并让患者看到每日恢复的实际效果,使患者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治疗康复中来。

2结果

对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观察评价,观察组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36例,所占比例为94.74%。对照组功能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31例,所占比例为81.58%。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状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姿势、行为和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减轻、消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及由此产生的躯体症状,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以达到早期康复地目的[3]。我院通过对处于康复期的骨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发现临床效果十分明显,该措施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加速患者痊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兴贵,刘贵芳,胡艳娣等. 骨科患者出院指导在康复期中的意义[J].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77.

[2]叶花莲. 浅谈骨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 (12):436-437.

[3]刘雪梅,孟红旗. 心理护理的进展[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 (6):94-96.

上一篇:肝胆术后发生胆瘘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下一篇: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的中医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