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企业文化研究

时间:2022-08-15 10:43:12

江淮汽车企业文化研究

摘 要:企业的兴衰在于管理,管理的成败在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高级阶段,由于其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经营者的重视。然而,如何在对一个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的去伪存真,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人文环境、管理现状、经营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本文以江淮汽车为例,通过了解公司的概况及发展简史,梳理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演进与传承,分析其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司文化建设的改进措施及具体目标。旨在让公司原有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使企业文化更加符合公司当前及长远发展需要,为公司借助文化力量,实现新的发展提供有力帮助,进一步提升公司软实力,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江淮汽车;措施与目标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6)-06-0152-03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作者研究的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创造出很多辉煌业绩,积淀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基因。然而,本文通过对江淮汽车集团发展历程的回顾,探索企业文化的演进过程以及在不同发展阶段所表现出的作用,找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文化建设方案,阐明公司文化建设措施及目标,以使企业文化建设在促进江淮汽车集团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供相关企业参考借鉴。

(二)相关理论概述

尽管理论界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期间也出版了大量的研究著作和学术文章,但是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至今并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定义,几乎有多少个管理学家就有多少个企业文化定义[1]。纵观国内学者所给出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角度:从企业文化构成要素角度来定义:我国学者刘光明则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盈利组织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2]。它包含两个被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范畴,即企业家及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张德认为,企业文化是“被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企业在其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形成的,并被企业成员共同接受的企业基本信念、价值标准、最高目标和行为规范。”[3]从价值观和行为角度来进行定义: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能够对组织中个人的行为、对企业处理与内外部的各种关系、制定各种政策给予指导,它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的价值观念或者价值理念[4]。王成荣、周建波则认为,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管理层的长期倡导及全体员工的积极认同、深入实践与逐步创新所形成的,企业内部成员共同的价值观、集体的信仰追求、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管理风格、经营特色、传统以及习惯的总和[5]。

二、江淮汽车文化现状与评价

(一)公司概况及发展简史

1. 公司概况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30日成立,前身为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商用车、乘用车、客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五大业务板块,轻卡、客车专用底盘、SUV、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品在细分市场均占据优势地位,是中国汽车十强企业。公司现有国内销售服务网点超过2000家,国外100多家经销商。近来年,江淮汽车基于行业大势,坚持立足自主,倡导求真务实,升级企业文化,调整发展思路,明确了“敬客经营、质量为本、求真务实”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的战略原则,并围绕“技术驱动、结构优化、产业转型”战略重心,紧扣“质量、效率和效益”工作重心,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2. 发展简史

(1)创业阶段:(1964-1990)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4年。1964年5月20日,巢湖汽车配件厂成立,后改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厂。1968年4月第一辆江淮牌汽车诞生。1990年产销汽车不足千辆,销售收入仅有3000万元。企业陷入谷底,举步维艰,许多人都失去信心。而留下来的创业者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夹缝中寻找生机,在产品上寻求突破。

(2)转折阶段(1990-1996)

第一次战略转型: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适时发展整车。1993年10月28日江淮汽车年产突破万台,进入安徽工业企业五十强。

渐进式变革: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础,并形成了1358理论。

(3)发展阶段(1996-2006)

站在巨人肩膀上与巨人同行: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通过管理创新不断引入国际标准;通过机制创新不断进行体制变革。把企业变成一所学校: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建设共同家园:让每个人有机会成全自我。构建三个系统:组织中的成员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

(4)超越阶段(2006-至今)

2006年5月27日《JAC》颁布,标志着江淮汽车已由一个人人参与到学习中的组织,演化为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第二次战略转型:由单纯的商用车企业转向商用车和乘用车并举的综合型汽车企业;由以赚取制造利润转向同时赚取技术和品牌利润;由以国内市场为主转向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

(二)公司文化演进与传承

自1990年以来,江淮汽车依靠自我滚动积累,从净资产为负、年产销汽车不足千辆、濒临倒闭的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跻身汽车行业前十强,走出了一条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汽车企业的成长之路。近十余年来,江淮汽车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载体,作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把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公司本身的发展状况相结合,探索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独特模式,并以认真踏实的实践、反思、总结,丰富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方式。企业文化的传承对一个企业保持稳定和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人们常说将企业文传承也不是一味的完全承袭,也需要与时俱进,逐步发扬光大。江淮汽车作为一个有五十余年造车历史的企业,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特质和基因值得继承,比如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尽心尽力、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以及曾经提炼出的“诚信为本、品牌为赢”的经营理念,这些都是江淮汽车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公司文化优势与不足

江淮汽车集团正处于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文化的变革中扬长避短,借助文化力量焕发企业活力,必须客观看待公司文化的优势与不足。

1. 现有的文化优势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团队意识。江淮汽车集团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是企业有需要时,部门和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很容易达成共识,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支持,紧密团结,密切协作。特别是在企业面临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时,员工更能表现出一种戮力同心、攻坚克难的团队精神。在上级单位对企业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时、在企业内部改革做出重大利益调整时,员工能够以企业的大局为重,自觉将企业的利益放到个人的利益之上,这不仅对于保持企业内部和谐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对企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积聚了前进的力量。

为员工谋福利的博爱精神。富裕职工,让职工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企业的宗旨。江淮汽车以员工为中心,不断追求员工的物质和精神幸福,使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公司定期举办画展,大型的歌舞晚会,为爱好书画创作的员工举办各种交流比赛活动,以增进员工彼此之间的了解,通过兴趣爱好来激发他们对公司的热爱。另外,每逢节假日,公司总会发放各种福利红包和礼品表达对员工的关心,更加强化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

为社会做贡献的宝贵品质。江淮汽车肩负着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使命,高举自主品牌的大旗,整合全球资源,实施自主创新,长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持续深入推进精益生产,积极构筑民族汽车的品质和品牌优势。公司主导产品不仅占据着国内细分市场的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的锋芒日益凸显形成了覆盖世界六大区域、辐射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布局。公司长期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积极构筑民族汽车的品质和品牌优势,并于2010年10月21日荣获中国质量领域最高奖――全国质量奖。

2. 当前的文化不足

价值观尚未被广泛认同。公司的价值观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充分认可。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渗透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当中。价值观没有形成,企业就会迷失方向,缺少行动指南,使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度安排、管理体系、价值取向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尽管主观上江淮汽车集团需要用明确的价值观作为指导,但客观上形成一种稳定的价值观绝非易事。

关注客户的程度不够。目前公司的运营还停留在以生产导向为主,而不是以客户导向为主。企业不关注客户,所研发的产品就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客户反馈的问题就不会得到满意解决、客户的意见建议也会被置若罔闻,久而久之自然是质量下降,市场下滑。客户对产品的口碑传递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其能量都是惊人的。江淮汽车集团内部,大多数员工很少能够听到来自客户的声音,企业内部很少有高级别的会议专门讨论客户的问题。

三、江淮汽车文化建设改进措施与目标

(一)企业文化建设改进措施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紧密相关,但相关的程度至今还难以准确定论。企业的经营环境、发展战略、技术实力、管理水平,都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并不是完全靠企业文化就能改变的,所以说企业文化也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指望企业文化包治百病[7],只有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才能由量变到质变。

1. 用文化转变思想观念

江淮汽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从转变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入手,进一步强化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江淮汽车集团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收效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还存在差距。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从认知到认同,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反复地进行宣传贯彻。在开展企业文化宣贯过程中,需要做到:一、加强学习培训,重点培育企业文化传播的种子,鼓励公司每个部门、每位员工主动地学习企业文化,公司领导也要带头宣讲企业文化;二、要进行广泛讨论,组织员工联系实际开展座谈讨论,主动寻找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自己、审视公司,自我完善,自我提升;三、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如组织文化征文、故事演讲赛、辩论赛、知识抢答赛等等。只有这样扎扎实实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逐渐引导员工树立起有利于公司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

2. 用文化改变行为习惯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要让员工树立正确的理念,更要让员工付诸实际的行动。真正的企业文化不是人为总结提炼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江淮汽车集团一定要克服企业文化和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光说不做本身就是不良文化的一种体现。将企业文化理念转化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用文化改变行为,使企业文化理念成为衡量工作的准绳,解决问题的法宝。对于公司存在的有损于企业形象、有悖于公司利益的行为,公司要有强有力的手段加以制约,绝不能以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为借口,来降低企业管理的标准。对在公司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典型案例、杰出人物,是企业文化理念的直接体现,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一定要广泛的推广好、宣传好。

3. 用文化提升管理水平

企业各项工作要以文化理念为指导,自觉把文化理念运用到公司的制度流程之中,体现在产品和服务之中。同时,企业要坚持将现有的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理念相对比,找出体系内不合理之处,加以认真修订,使文化与管理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用文化提升管理水平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的关系,在公司文化保持整体一致的情况下,鼓励各业务单元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子文化。企业管理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了盛水量的多少,公司也要找到管理的短板,尽快缩短差距。每个业务单元的管理都提升了,企业的整个管理也就进步了。

(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企业文化主要解决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江淮汽车集团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主要原因是束缚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迟迟没有得到根本地解决,比如公司缺乏有效的战略支撑、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缺乏对人本管理的重视等等。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而言,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现实的目标。

1. 建设战略型企业文化

企业战略犹如企业的一面旗帜,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在如何制定发展战略问题上,需要在中国汽车整个产业布局的宏观规划下,对江淮汽车集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细致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江淮汽车要做的是将确定下来的发展战略分解为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做好计划的执行与控制。在江淮汽车集团企业战略明确以后,原有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要尽快地做出调整,比如重新确定企业的使命和愿景、重新确定企业的经营理念等等,使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2. 建设市场型企业文化

尽管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必然会面对诸多矛盾,有时也会面临两难选择,然而为了长久生存,江淮汽车集团在今后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一定把握市场为先的原则,因为市场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线[10]。在江淮汽车集团发展历程中,受传统习惯和体制机制的影响,企业出现过很多重大经营决策的失误,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对市场的足够重视。企业过多的以生产为导向、以成本定价,缺乏参与竞争的主动性,导致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江淮汽车集团关注市场主要是要关注客户、关注竞争对手、关注利益相关者三个层面。

3. 建设人本型企业文化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如何做到以人为本?(1)要尊重人,企业每位员工都具有独立的人格,都追求做人的尊严和应有的权利,当员工的工作得到认可和尊重时,他们会竭尽所能地干好工作;(2)要依靠人,企业的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的竞争,只有全心全意的依靠职工才能办好企业,企业才能有活力和竞争力;(3)要培育人,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将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将企业的成功看作个人的成功。江淮汽车今后无论是在文化建设,还是在管理实践中,都应努力体现以人文本的管理思想。

注释:

[1] 罗珉.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2]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02.

[3] 张德,王玉芹.组织文化类型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7.

[4] 魏杰.入世后中国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和战略选择[J].中国信息导报,2002.06.

[5] 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0.

[6] 杨月坤.企业文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31-33.

[7] 李明,钟殿舟.电力企业文化重构[J]. 北京:商业文化,2006,(4)下:46-52.

[8] 邢以群,张大亮.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精神支柱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24..

[9] 王成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20个关系(上)[J]. 北京:中外企业文化,2006.

[10] 田苗苗.先秦儒家荣辱观及其现代启示[D].山西:太原科技大学,2011:30-32.

上一篇:新建本科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探... 下一篇:国家规划矿区现状、问题与评价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