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的规划与设计

时间:2022-08-15 09:57:24

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的规划与设计

摘要:在分析拟建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项目区划分成为了野化训练区、检疫隔离区、饲养繁育区、猎物放养区、综合管理区5个分区,并对训练方式、训练区划分、围栏及配套设施进行了详细设计,以满足华南虎野化训练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华南虎;野化训练;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8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01802

1 引言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是仅分布于我国的特有虎亚种,亦是现存5个虎亚种中最濒危的一种。由于历史原因,华南虎现处于极度濒危状况,近30年来没有在野外发现过华南虎个体。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发展中心通过国际合作,于2003~2007年间先后将5只华南虎运往南非进行野化训练,到目前经野化训练的华南虎基本具备野外生存、自然繁殖能力,繁殖成活15头幼虎,且个体素质显著提高。2014年,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关于印发〈接返华南虎回国安置及继续野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护动函[2014]59号),确定在江西省资溪县和广东省清远市各建设一处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以便安置接返回国的华南虎,继续进行野化训练和扩大繁育,为今后实施放归自然做准备。

笔者按照《接返华南虎回国安置及继续野化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分析拟建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建设条件,进行了功能区划,并对训练方式、训练区划分、围栏及配套设施进行了设计,以满足华南虎野化训练的基本要求。

2 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概况

拟建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位于江西省资溪县城,基地总面积263.9 hm2,海拔适宜,植被覆盖率高,水质良好,有一定的猎物资源,且没有居民居住,符合建设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的基本条件。

3 功能区划

根据《接返华南虎回国安置及继续野化工作方案》要求,结合项目区资源分布现状,将项目区划分为野化训练区、检疫隔离区、饲养繁育区、猎物放养区、综合管理区5个分区,详见图1。

(1)野化训练区。西至黄泥坑-下堡乡村道路,东至游步道,面积为173.4 hm2。野化训练区边界设置围栏与外界隔离,野化训练区内除投放猎物、监测等活动外,应尽量避免人为干预活动。

(2)检疫隔离区。位于黄泥坑-下堡乡村道路中段东侧,面积为28.0 hm2,配套建设兽医站和繁育中心,防范疫病向野化虎群传播,确保及时救治伤病个体。

(3)饲养繁育区。位于项目区中部山坳,面积为2.5 hm2,配套建设猎物繁育场,保障华南虎捕食野生动物需要。

(4)猎物放养区。位于饲养繁育区南侧山坡,面积为20.7 hm2,通过植被改造,为繁育猎物营造适宜的野外栖息地,促使猎物提前适应野外环境。

(5)综合管理区。位于野化训练区、饲养繁育区和猎物放养区东侧,面积为66.7 hm2,区内开展管护、科研监测、宣教、生态旅游等各项活动。

4 野化训练区设计

4.1 训练方式

华南虎野化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检疫隔离阶段,华南虎接返后先进入检疫隔离区,进行检疫隔离和食物转换适应;第二阶段为野化训练阶段,单个华南虎个体放入围栏训练区(优先放入小围栏训练区),进行华南虎个体的野外环境适应和寻找猎物、捕捉猎物、处理猎物等捕食技能训练。可酌情考虑繁殖期雌雄混群和育幼期亚成体混群,进行进一步野化训练,包括领域行为、繁殖行为等。不同围栏训练区的虎个体应采取定期轮换,以提升野化训练效果。训练时段划分采取“训练期-间隔期-训练期-间隔期…”的方式,即每次训练期结束后应设置间隔期,以利于猎物种群的恢复。

4.2 训练区划分

根据上述华南虎野化训练要求,野化训练区分为小围栏训练区和大围栏训练区两种,大围栏训练区的野化训练强度相对更高。结合野化训练区的地形条件,将野化训练区划分为1号小围栏训练区(面积为12.0 hm2),2号小围栏训练区(面积为10.2 hm2),3号大围栏训练区(面积为85.5 hm2),详见图2。

4.3 围栏及配套设施

为确保公共安全和华南虎野化种群安全,必须按要求设置围栏、脉冲电网进行封闭,防止华南虎个体逃逸。围栏一般设置于山脊线,通过山体部分应置于山体内侧,必要时还需对邻近围栏的树木进行清理,以增加华南虎及其他动物跳跃逃逸难度。

野化训练区边界设置双层围栏,长度为5 km,两层围栏间距为2 m;野化训练区内部分隔围栏和综合管理区的分隔围栏采用单层围栏,长度为2 km。双层围栏根据围栏建设地段地形情况分为平地围栏,坡地围栏2种做法,单层围栏做法参照双层围栏中的平地围栏。

围栏配套设施包括脉冲电网、围栏大门、围栏转换门、视频监控系统、警示牌、围栏巡护步道等。

(1)脉冲电网。在野化训练区边界围栏内侧设脉冲电网,长度为5 km,包括脉冲电网系统1套,供电设施1套,脉冲电网系统应符合《监所周界高压电网装置》GA247-2000的要求。

(2)围栏大门。设置围栏大门7处,主要用于猎物投放、监测、设施维修等,均采用电动门。

(3)围栏转换门。在相邻围栏训练区间设围栏转换门,共设置4组,实现虎在不同训练区间转移轮换。围栏转换门均采用电动门。

(4)视频监控系统。在野化训练区边界围栏沿线设置视频监控点25个,包括基座、立杆、摄像机、防雷系统等。

(5)警示牌。在野化训练区边界围栏沿线设置警示牌25块。

(6)围栏巡护步道。沿北部、东部和南部双层围栏的新建围栏巡护步道,长度约为3.5 km。

5 讨论

拟建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面积为263.9 hm2,这与通常认为的华南虎最小家域范围的200 km2有很大差距,项目区虽有一定的猎物资源,但尚不能满足华南虎的食物需求[1~3]。按《接返华南虎回国安置及继续野化工作方案》要求,为促进华南虎进一步野化,更好地适应野外生存条件,并不断繁衍,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原则上应采取向野化区释放活体野生动物方式,由华南虎自主捕食。本次规划设计了饲养繁育区、猎物放养区,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捕食动物活体,确保华南虎接返后不出现食物短缺现象。

繁育猎物种类和规模的确定方面,考虑到繁育猎物种类应为华南虎的主要猎物、应为当地原生物种、目前已具备对该物种进行人工繁育繁殖的成功经验这三个因素,确定繁育猎物种类包括野猪、黄麂、梅花鹿、水鹿等。根据野化训练工作安排,该基地进行野化训练的首批华南虎的个体数为3~6只,每只虎平均捕食量按50头/年,估计年总捕食量约为150~300头,由于项目区内现有野猪等猎物资源有限,华南虎所需食物基本依赖人工投放,需配套建设能够容纳200只野猪和200只鹿类的猎物繁育场所。

参考文献:

[1]马建章,张明海,姜广顺,等.我国老虎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野生动物学报,2015,36(2):129~133.

[2]张明海,马建章.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理论探讨[J].野生动物学报,2014,35(1):6~14.

[3]曹 青.散养华南虎行为学及其潜在栖息地的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上一篇:西南桦种源早期选择试验 下一篇: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