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时间:2022-08-15 08:37:22

42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42例原发乳腺淋巴瘤(PLB)超声声像图,以提高治疗认识。方法 回顾42例在本院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乳腺淋巴瘤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 结果 42例患者超声影像图提示共有44个肿块,均为以低回声为主的混杂回声,肿块形态呈卵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多数肿块内部可扫查到血流信号,多数肿块边界清晰,未见肿块周边高回声晕环、蟹足样变化及后方回声衰减现象,肿块内未见砂粒样钙化灶。约近半数肿块后方伴回声增高;恶性程度高者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 结论 超声检查对于原发淋巴瘤与乳腺癌难以鉴别,而对于乳腺内孤立不规则结节并伴后方回声增高时,原发淋巴瘤应该在鉴别诊断之内。

[关键词] 原发性淋巴瘤;扫描;超声诊断;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130-02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与自身免疫病及黏膜相关性淋巴瘤有关,是临床少见的原发于淋巴结外组织的恶性肿瘤[1],占结外组织淋巴瘤的2.2%,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3%[2]。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乳腺癌极为相似,常出现单侧乳腺肿块,右侧肿块多见,但早期诊断还须借助超声诊断方可确诊,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分期,以提高认识。为临床能有效治疗提高参考,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来院就诊的42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其中,女性40例,男性2例;年龄28~60岁,平均45岁;左乳9例,右乳29例,双乳4例,并有27例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受累。

1.2 方法

对所研究患者采用东芝Aplio770和Aplio790超声诊断仪扫描诊断,探头频率7~10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作乳腺多切面扫查,并选择典型扫描图像进行存档保存。

2 结果

全部42例患者,共有44个肿块,其中左侧12个,右侧32个。肿块大小1.58~11.03 cm。均在不经意间或体检时发现乳腺肿块,其中5例伴轻度疼痛,经服用抗感染药进行治疗,不能缓解。不清晰肿块或乳腺边界清晰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所有患者都无合并内陷及皮肤橘皮样改变症状。根据病情,分别对患者采取乳腺肿块穿刺活检、局部切除活检及乳腺根治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T细胞淋巴瘤3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3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超声诊断图像显示,42例患者共发现44个肿块,均为以低回声为主的混杂回声,肿块形态呈卵圆形(21个)、分叶状(15个)或不规则形状(8个);多数肿块内部可扫查到血流信号(36个),阻力指数为0.64~0.97;多数肿块边界清晰(13个边界不清晰),未见肿块周边高回声晕环、蟹足样变化及后方回声衰减现象,肿块内未见砂粒样钙化灶。约半数肿块(21个)后方伴回声增高;恶性程度高者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27例、患侧乳腺皮肤增厚者7例。

3 讨论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外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内有无痛性肿块,单侧肿块较多见,女性患者数远多于男性患者[3]。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在15年前就提出了“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的说法。现在的研究结果表明,此种疾病类型不仅可发生在胃肠道,包括乳腺在内的其他结外部位同样可以发生[4]。有些学者认为乳腺淋巴瘤为MALT淋巴瘤的一种,但另一些学者发现并不是所有乳腺淋巴瘤患者均具有MALT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虽然有以上两种见解,但由于MALT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中的一种,且乳腺淋巴瘤极少出现骨髓受累现象,因此仍有学者坚持认为乳腺淋巴瘤与MALT淋巴瘤有关。

乳腺淋巴瘤患者早期的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结果无异常。肿块相对局限是影像学典型表现,但X射线和超声波检查仅可作为其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价廉的特点,可以选为乳腺肿块的普查、筛选及妇科初诊,还需通过细胞学检查、CDFI、红外线扫描、乳腺钼靶摄片、生物标记物组织蛋白酶测定、热像图、CT等检查手段,结合临床表现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组织活检及细针穿刺联合流式细胞术对乳腺淋巴瘤的正确诊断非常有效。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在临床上较罕见,仅仅占结外淋巴瘤总数的1.7%~2.2%,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38%~0.70%[5]。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诊断标准由Ribrag V等[6]于2001年首次提出:(1)淋巴瘤首次发作于乳腺或主要以乳腺为主要受累部位;(2)除同侧腋窝淋巴结外,未见其他部位发生淋巴瘤病变;(3)腋窝淋巴结病变与乳腺病变基本同时出现;(4)淋巴瘤可侵入乳腺小叶及导管;(5)无恶性乳腺上皮细胞出现。本组所有患者肿块病理诊断提示T细胞淋巴瘤3例,结外B细胞淋巴瘤3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的类型多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最为常见,少数为T细胞型淋巴瘤,T淋巴细胞瘤的表现为局部皮肤呈青紫色[7]。原发性乳腺淋巴瘤超声临床表现呈现复杂多样性,李娜等[8]采用超声对29例乳腺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提示乳腺腺肿块多为局限性肿块,乳腺肿块内部回升多样,多为混杂回声或低回声,肿块形态为不规则形或圆形。另有文献报道,乳腺淋巴瘤肿块回声还具有类似囊肿样的极低回声的特点[9]。本报告中病例的超声图像中,44个肿块均表现为以低回声为主的混杂回声;有21个肿块伴随有后面回声较前面回声增高;多数的肿块表现为边界清晰,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均未发现肿块内砂粒样钙化,未见肿块后方回声衰竭、肿块周围高回声晕环及蟹足样改变等恶性特征表现,多数肿块内可见丰富的穿入性动脉血流信号,结合肿块分叶状表现及内部血流情况,不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可能,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10]。

上一篇:子宫输卵管造影术中输卵管的X线表现及分型 下一篇: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