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救狗48万救治费有着落

时间:2022-08-15 06:54:17

2011年4月15日,小动物保护志愿者们从京哈高速截获救助了500条流浪狗。事后志愿者将受伤的狗送往多家动物医院进行救治。由于救助费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十家宠物医院将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至法院。7月9日,记者从海淀法院获悉,法院最终判决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支付相关的治疗费用。

庭审 医院索赔50万元

北京宠福鑫动物医院有限公司等十家宠物医院诉称,2011年4月15日,小动物保护志愿者们从京哈高速截获救助了500条狗。事后志愿者将受伤的狗分别送往多家动物医院进行救治。这些狗的所有权属于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同时,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承诺对狗的治疗费负责。但是由此产生的50余万元救治费用,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和腾讯公司并未支付。腾讯公司辩称,公司认为与宠物医院无合同关系,不应承担涉案的医疗费用。另外公司在前期已向动物保护协会支付了50万元的救治款,公司对于目前狗的数量、救助费、今后的费用等都不清楚,且公司与宠物医院无任何关系,故不同意原告的诉求。

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辩称,协会不是“4·15”事件的发起人,也不是救助狗的买受人。协会在500犬只解救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所发挥的是沟通协调、监督指导、宣传号召的作用,并非宠物治疗服务合同相对方。医院方未与协会签有任何医疗服务合同。并且,协会对部分犬只的收养建立于腾讯公司的承诺基础上。腾讯公司如不履行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承诺将给协会带来无法承担的损失,给小动物保护事业带来破坏性的灾难。故不同意原告的诉求。

判决 腾讯公司无责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从宠物医院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小动物保护协会系“4·15”事件犬只的所有权人,虽然双方未订立书面的服务合同,但双方间存在着事实上的服务合同关系,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并且小动物保护协会已给付部分医疗费用,视其默认并已实际履行服务合同。至于宠物医院要求腾讯公司承担责任的诉讼请求,因新闻报道中腾讯公司工作人员的表述只是对参与公益情况的介绍,不具有合同法规定的赠与合同成立构成要件,无论是宠物医院、还是小动物保护协会,均与腾讯公司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捐赠合同关系。

最终,法院判决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给付十家宠物医院治疗费共计48万余元,驳回宠物医院对腾讯公司的诉讼请求,但法院仍建议腾讯公司履行大型晚会的倡议,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救助犬只的后续事宜,使此次事件能够得以妥善解决。

追访 医院担心履约

7月9日,记者致电原告十家宠物医院之一的宠福鑫动物医院,负责人朱先生表示,对于判决结果大家能够接受,只是担心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是否能够履行。“判决给了我们一个说法,下一步看怎么要回钱,判决后协会没有和我们接触。”朱先生说,协会还欠医院救治其他动物的费用8万余元,如果中小保能妥善处理好犬只的费用,院方可能不会再另行。

记者随后致电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律师蔡女士,但得到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蔡女士表示,她已被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单方撤消授权,对于是否上诉等情况并不清楚,对于撤销授权的细节不便透露。记者从其他途径获悉,在宣判当天,蔡女士在去领取判决书时,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姗姗来迟,向法官递交了撤销蔡女士的授权,由于此前毫无征兆,让法官和蔡女士都很吃惊。

记者就此事向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求证,工作人员宋先生称是对律师的工作有些不满意,但没有透露详情。“是否上诉我还不清楚,等会里的决定吧。”

上一篇:行业蓬勃发展,规模再创新高,第十六届亚洲宠物... 下一篇:影响兽药经销商发展的十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