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5 06:44:45

谈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更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应,它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条件。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交流合作的,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影响到学生的智力发展。

一、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为了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首次要尽量避免和排除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因此教学环境要尽可能保持安静、整洁。作为教师,首次要关心教室外环境,一旦发现干扰刺激,如噪音、视觉干扰物,要尽快予以排除,尽量创设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智力工作的效果。”实验表明:人处于绝对安静的环境中并不能有效地工作,反而会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某些微弱的刺激不仅不会干扰学生的有意注意,反而会加强有意注意。

(二)培养间接兴趣

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教室在一门课开始时应阐明本课的学习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本课知识对他们所具有的价值,以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兴趣,从而积极调动他们对随后教学的有意注意。比如有一位书法老师在课程开始时先向学生们展示我国历代书法家的作品,让学生们认识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魅力,同时还让学生意识到优美的书法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无所不在:书法展厅、黑板报、宣传标语、商店招牌……使学生体会学习书法的实用价值。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使得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三)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并使学生理解其意义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阐明某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从而使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有意注意得到有效的维持。教师可以在每一节课开头先扼要地阐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促使他们更有效地组织自己的注意。

(四)关注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学生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是维持有意注意的内部条件,因此作为教师要关心学生的作息情况和情绪状态,劝说他们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态,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

二、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一)注意讲演技巧

教师讲演技巧对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至关重要。首先,教师讲课时要注意语音、语调应有阴阳顿挫的变化,需避免平淡、呆板;其次,教师讲话时音量要保持适中,过强的声音容易造成学生听觉疲劳,过弱则无法使所有学生听到,第三,对重点内容要在音量、音调上予以突出,并且予以必要的重复。对于重点内容的重复不是简单的再讲一遍,而是最好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同一内容;第四,讲课时应伴以适当的手势、表情,避免单调枯燥的讲述。

(二)主意板书和课件技巧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从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的角度看,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控制合理的使用量。过多的板书会破坏教学节奏,易导致学生注意涣散,而过少的板书,则减少了教学形式的变化,也不利于学生注意的集中。其次,要重点突出。板书的书写应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一般地方用白粉笔书写,重点处则用彩色粉笔标出,通过颜色的对比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再次,在使用教学多媒体课件时,目标色和背景色要对比明显,字迹要清晰醒目,重要信息要凸显。已有研究表明,多媒体画面丰富色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如果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只会使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将对学习者的学习产生干扰。

(三)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活动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保持对教学活动的注意稳定性。教师上课时采用演讲这一主要教学方式外,还应穿插使用其他教学形式,如个别提问、集体讨论、角色扮演、动手实验等。但具体教学形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知道纸是易燃物,物理老师在讲解“热传递”的知识时,若能演示“纸锅烧水”的实验,则比单纯的语言讲解更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四)注意教具的使用

配合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具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如果教具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比如有的教师把在课中使用的教具在刚上课时就摆放在讲台上,新异的教具便成了干扰刺激。正确的做法应是先把教具放在讲台里,即使无法放置在内,也要设法作必要的掩饰,待讲课使用时方才取出或移去遮掩。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

(一)引发直接兴趣

教师应通过各种高水平的教学技巧和创造性活动来使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兴趣。这里所说的教学技巧和创造性活动,既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展示,而目的都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为听课进入有意后注意创造条件。

(二)提高学生的操作活动水平

为了使学生听课能达到超然入化的水平,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对注意对象的操作活动水平,并尽可能使之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水平。比如,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在开始训练时,教师要把讲课的速度放慢,适当多写点板书,提醒学生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而随着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教师则可少写板书,少提醒,当学生记笔记的水平达到成熟,可以自如地边听边记,便为进入有意后注意打下了基础。

四、运用两种注意转化规律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学生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但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不可能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掌握的,必须通过有意注意来协调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如,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艺术,它只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运用两种注意转换规律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下一篇:民办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实训课程的改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