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网络阅读的调查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2-08-15 05:40:36

对学生网络阅读的调查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阅读己成为人们阅读的首选方式,且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成果显示,2009年我国国民中数字化阅读持续增长,其中,18―30岁的网络阅读人群占到80%。”学生更是网络阅读的主流人群,他们正值青春年少,具有强烈地追求热点、流行时尚、寻求刺激,猎奇等心理特点,使网络阅读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兴趣点和吸引力。

笔者对部分职业学校的网络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网络阅读的症结所在,并探究了网络阅读环境下教师的教学策略。

一、网络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选择了青岛市三所职业学校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涉及9个班级共计376名学生,其中,中专及职业高中段5个班295名学生,大专2个班81名学生;教师33名。

调查内容涉及网络阅读时间、目的、内容、形式、对待网络阅读的认识及态度、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比较、发展趋势、教师对学生网络阅读的看法及态度、网络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等。

调查结果显示:

在网络阅读环境下学生的阅读心态、阅读内容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越来越摒弃传统阅读重知识、重欣赏、重品读、重能力培养的目标,而更注重兴趣性、娱乐性和消遣性,追求时尚,关注信息资讯、新闻热点、娱乐八卦等,很少有为获取专业知识、为个人发展而进行的阅读。

同时,由于网络信息杂乱无章,资料海量,使学生逐渐养成了快速化、跳跃化和碎片化阅读方式,养成浅尝辄止,无法深入思考的简单化思维方式,这都是与阅读教学目标和实现人的发展的教学目的相违背的,令教师对网络阅读欲爱不能。

在调查中学生也表示,名著他们也看,但更钟爱于网络小说。他们知道读名著更利于自身的发展,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但青春网络小说仍是他们网络阅读的首选。网络爱情小说,让正值豆寇年华的学生们痴迷其中,欲罢不能,她们以各类言情小说、总裁小说、豪门系列、玄幻小学为主要阅读对象。这些小说多为虚构,现实中被否定了的浪漫在虚拟世界中被勾勒成现实,各类女主人公形形,大同小异的奇遇,演绎着生活中可以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可以处处掉陷饼地神话。这些虚幻的情景、消极的思想对学生的发展势必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根据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不支持学生网络阅读,也从未对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引导和推荐,没有尝试过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他们认为学生还是要学好课本知识,以应对考试,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为最重要。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网络阅读现状以及教师对待网络阅读的理念都出现了偏颇和不和协的因素,这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都将产生诸多不利,对此,作者对网络阅读出现的症结进行了分析。

二、网络阅读症结综合分析

1.对网络阅读,教师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

“网络”是把双刃剑,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自制力薄弱,易受网络的极大吸引。青少年上网成瘾、荒废学业的报到也屡见不鲜,这让教师和家长都极力回避,甚至避之唯恐不及,他们都将网络阅读简单地等同于上网,认为那会中毒成瘾、丧志,而从心理上和行动上拒绝接受,既反对学生上网阅读,自己也极少进行网络阅读,导致对网络阅读产生认识上的偏颇,重视程度不够。

同时,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阅读教学过程就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实行“一背景、二段意、二主题、四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对各类考试,考出教师满意的成绩。而网络阅读与这些传统教学观念不符,达不到应试教育所要达到的效果,所以让许多教师不能接受,更跳不出传统框架的束缚。

2.缺乏有效的疏通与引导

教师对网络阅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都处于一种“规避”状态,但网络阅读确己成为学生认可和首选的阅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网络阅读行为就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而完全处于一种放任自流,自由散漫的状态。网络中有丰富的文本、多元的观念、芜杂的对象,当学生浏览这些无序以及海量信息时,就会不断地点击和链接,瞄一眼打开的标题或大概内容,就重新选择,容易产生阅读焦虑与茫然心理,出现阅读选择困难、阅读迷航,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心理得不到满足,产生感觉阅读效率低、阅读质量感差的现象。

3.缺乏系统而完善的网络阅读理论和实践教育服务研究

目前,虽网络阅读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广泛性越来越明显。“但由于许多‘网’上作品稚嫩、粗糙、苍白与良莠不齐,使得网络文学从总体上尚未赢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历史的尊重”, 从而未被完全纳入到教育教学中,致使很少有专业或专门的专家进行网络阅读理论研究,缺少教育专家进行实践教育服务的探索。可以说,对网络阅读教学的研究尚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针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特点而进行的网络阅读环境下阅读教学的研究至今尚属空白,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缺乏正确的指导,得不到相应的理论和政策支持,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大胆进行实验和开拓,使网络阅读研究远远滞后于它自身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及学生本身的需要。

三、网络阅读环境下阅读教学策略

“网络可以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怎么使用。引导青少年读书,不能排斥网络,关键要看网络阅读在读什么。”那么,如何发挥网络的优势,正确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冲浪”,让网络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沃土?

1.教师重视阅读现状,转变教学观念

针对目前网络阅读现状,教师应及时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重视网络阅读的存在与流行,承担起学生网络阅读的引航人。

教师要想当好引路人,自己必须先亲自“下水”,了解和熟悉网络阅读,深入到网络阅读的海洋,博览群“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才能做到为学生推荐好“书”,推荐好的网站和链接点。对于要求学生熟读的作品,教师首先应该烂熟于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把握作品,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才能在浩如烟海的网络阅读中成功地为学生导航。

同时,教师要能与时俱进,具有“潮流味”。网络阅读会促使教师更加时尚潮流,更容易与学生交流,促进对学生的了解,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现实中,学生喜欢具有丰富文学韵味和有见地的教师,也更喜欢易沟通,有时尚思想和潮流的教师,上他们的课,学生会感到更能让自己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会思考,学生更没有压力,思维更活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作为一个平等、被尊重的个体而存在,课堂教学效果必会有不同凡响。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学生在网络阅读过程中会受到不良因素和习惯的影响,如何克服这些网络阅读的缺陷,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阅读和阅读能力,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这是新时期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培养学生养成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和能力。面对信息如海的网络世界,学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很好地集中有限地精力,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其次,培养能够强化情感体验,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学生明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的道理,在网络阅读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做到边读、边思、边体悟,学会“深阅读”,激发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再次,让学生学会能调控自己的网络阅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对于网络阅读行为,学生要学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及阅读进程,不断地有意识地进行参与和反思,并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阅读理念、阅读方式方法,以防止“网络迷航”现象。最后,培养学生会选择适己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习惯和能力。网络阅读的方法有许多,如精读、泛读、略读、跳读、浏览、寻读等等。学生要有意识地树立寻找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观念,从而提高自身的网络阅读能力及阅读质量。

3.寻找学生需要,激发阅读兴趣

在网络阅读环境下,教师应该着力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学生怀揣着兴趣走进阅读,并在阅读中培养兴趣。我们知道,网络阅读本身就是兴趣点,在这种环境下的各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就是要利用网络这个学生普遍喜欢的平台作为一个切入点,并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学和信息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教师引导下在网络中畅游,这种兴趣绝非传统教学可以比拟的。我们可以利用网络音频、视频、丰富的信息源为学生营造一种情境式教学环境或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可以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探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进行教师网络引航,可以让学生在线阅读,在线交流读后感……等等,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形式和内容,都可以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到文学的殿堂,享用文学盛宴,从而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得到熏陶和提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新的阅读环境下,网络阅读吸引和影响着好奇心强的学生,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以诚挚的热情去接受它,又要以学理的冷静去审视它,让网络阅读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阅读,让学生在网络阅读中建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静静,黄孝章. 网络阅读的效率及网络导读[D].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8,16(1):5-8

[2]余训培. 网络阅读指导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2005,2(4):10-12

[3]曾克宇. 网络时代的大众阅读[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7(2):4-8

[4]刘月霞. 网络时代的阅读与导读[J]. 教育实践和研究,2006,3(3):5-6

[5]刘尔明. 网络阅读理论探微[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5(3):18-20

[6]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7]巴丹.阅读改变人生[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2页

[8]候小强. 十年后,电子阅读人人爱 [EB/OL]

作者简介:

吕涛,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信息技术高级讲师;

吕惠霞,山东省青岛师范学校,计算机高级工程师。

上一篇:网球训练中墙球练习内容与作用研究 下一篇:浅议普通任课教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