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腐生肌汤药治疗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5 05:31:13

去腐生肌汤药治疗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01)【摘要】探讨去腐生肌汤药治疗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随即抽取本科室住院的60名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去腐生肌汤药换药,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采用去腐生肌汤药换药方法优于传统方法。中药法效果好,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减轻经济负担. 【关键词】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去腐生肌汤药;中药法【中国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223-01 肛周脓肿是指由于直肠周围的细菌感染所致的软组织化脓性疾病。其起病急骤,疼痛剧烈,是肛肠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常形成肛瘘,脓肿是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慢性期表现。术后病人疼痛,创面愈合缓慢,病程较长,住院时间也长,使患者对治愈失去信心。为了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早期愈合,于2011.1-2011.6对肛肠科行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60名患者,采用去腐生肌汤药换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材料:2011.1-2011.6随即抽取本科室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60名患者,男性50名,女性10名,均为成年,其中皮下脓肿4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6例,骨盆直肠窝脓肿2例,直肠粘膜下脓肿 2例。2方法:(1)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禁忌症,术晨排空大便,清洁灌肠,常规备皮。(2)手术方法:低位脓肿可选用骶管麻醉,高位脓肿可选用硬膜外麻醉。,左侧位或右侧位,尽可能使脓肿侧位于下方,便于操作。常规消毒,铺洞巾,直肠指 诊,仔细检查脓肿走行及内口位置,于肛旁隆起最明显处即波动最明显处,避开括约肌与呈放射线状,切至脓腔,术者食指探入脓腔,分离间隔,消除死腔,充分引脓,探针沿脓腔底部探查,并以另手食指深入,寻找内口,采取低位切开,高位扎线方法处理内口,充分止血,可用双氧水,盐水反复清洗创腔,油纱条填塞,压迫止血,包扎固定。[1](3)术后护理:平卧位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自由。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伤口敷料渗血情况,警惕发生内出血。常规应用抗生素与止血药,每日红外线照射一次。切口疼痛,术后1-2天内适当给予止痛药,必要时,可检查肛管敷料是否填塞过紧。指导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影响切口愈合。术后病人可有尿潴留发生,与手术、麻醉、不习惯床上排尿有关,可以通过热敷,听水声进行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每次排便后给予温水坐浴,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温度在38-41度。中药换药:术后第二天,开始使用中药换药。排便后用温水坐浴15-20分,清洁创面后,给予换药,每日一次。在肛周脓肿术后护理中,换药一定仔细认真规范,严格无菌操作。早期由于渗出物及分泌物较多,一定要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到深部,用干纱条湛干创面,用中药浸湿无菌纱条后填塞创面,再覆盖油纱,保持引流通畅,最后用美敷刀口贴固定。[治愈标准]:治愈标准为创面完全愈合。[结果]: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使用去腐生肌汤药,60例患者全部治疗愈合率为100%,治愈时间15天-25天,平均20天,无一发生变形、失禁、狭窄、位移等后遗症,也未形成肛瘘,对患者随访也无复况,复发率0。[讨论] 1肛周脓肿是指由于直肠周围的细菌感染所致的软组织化脓性疾病。其起病急骤,疼痛剧烈,是肛肠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常形成肛瘘,脓肿是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慢性期表现。其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早期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坐立不定、寝食难安,随之会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肛周脓肿一旦发生,应尽快切开引流一次性根治。无论肛周脓肿位置高低,手术方式的改变是关键。其成功与否在于切开脓肿时是否处理好内口,术中应切开或切除原发感染肛窦及内口,预防肛瘘形成,否则需要二次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了二次伤害。2术后每日换药是保证刀口愈合的另一个关键。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加强术后护理,换药要做到耐心、细致、不追求速度、避免肛瘘形成及假性愈合,保证一期根治实现一期治愈率100%。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纱条换药,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效果显著。去腐生肌中药(红粉、当归、白芷、甘草、朱砂、麻油、芒硝、地榆、地龙、红花、旱莲草、五倍子、川穹),它通过中药的药物作用,促进创面腐烂坏死病理组织脱落或将之转化成脓液而利于引流,从而在局部创面形成相对洁净的微环境,以最终促进创面愈合。[2]这也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创面的方法之一。治疗过程中患者痛苦小、病程短,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疼痛。[总结]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配合去腐生肌中药纱条填塞换药,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结直肠外科 2011年4月 第17卷 第2期[2]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01期

上一篇:脊柱结核植骨内固定器的应用及入路对比探讨 下一篇: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132例疗效观察